玉米中的虫子叫什么?

今天剥玉米看见了条肥嘟嘟的虫子,不知道是什么,是很长的一段,身上有毛,头前面是黑色的还是红色的......叫什么?

玉米里的虫子叫玉米螟。
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属于鳞翅目、螟蛾科动物,可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
玉米螟适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育,冬季气温较高,天敌寄生量少,有利于玉米螟的繁殖,危害较重。玉米螟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2

玉米中的虫子叫做玉米螟

玉米螟: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我国发生的玉米螟有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种,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等,也能为害棉花甘蔗、大麻、向日葵、水稻、甜菜、甘蔗豆类等作物,属于世界性害虫。

扩展资料

防治玉米螟的方法如下:

1、生物防治

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主要有寄生卵赤眼蜂、黑卵蜂,寄生幼虫的寄生蝇、白僵菌、细菌、病毒等。捕食性天敌有瓢虫、步行虫、草蜻蛉等,都对虫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赤眼蜂灭卵:在玉米螟产卵始、初盛和盛期放玉米螟赤眼蜂或松毛虫赤眼蜂3次,每次放蜂15万-30万头/hm2, 设放蜂点75-150个/hm2。放蜂时蜂卡经变温锻炼后,夹在玉米植株下部第五或第六叶的叶腋处。

白僵菌治螟:在心叶期,将每克含分生孢子50亿-100亿的白僵菌拌炉渣颗粒10-20倍,撒入心叶丛中,每株2g。 也可在春季越冬幼虫复苏后化蛹前,将剩余玉米秸秆堆放好,用土法生产的白僵菌粉按100-150g/m3,分层喷洒在秸秆垛内进行封垛。

苏云金杆菌治螟:苏云金杆菌变种、蜡螟变种、库尔斯塔克变种对玉米螟致病力很强,工业产品拌颗粒成每克含芽孢1亿-2亿的颗粒剂,心叶末端撒入心叶丛中,每株2g,或用BT菌粉750/hm2稀释2000倍液灌心,穗期防治可在雌穗花丝上滴灌Bt 200 - 300倍液。

2、化学防治

心叶期防治:目前,在玉米心叶末期的喇叭口内投施药剂,仍是我国北方控制春玉米第一代和夏玉米第二代玉米螟最好的药剂防治方法。

穗期防治:当预测穗期虫穗率达到10%或百穗花丝有虫50头时,在抽丝盛期应防治一次,若虫穗率超过30%,6-8d 后需再防治一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米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5

玉米中的虫子应该叫玉米螟。

一: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虫害。

二:主要是因为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

三:也可用50%或80%的敌敌畏乳剂600-800倍液,或用90%的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75%的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滴于雌穗顶部,效果亦佳。  

第3个回答  2013-07-15

玉米中的虫子一般有二种,其中一种是玉米螟,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

图为玉米螟幼虫。

成虫黄褐色,雄蛾体长10-13毫米,翅展20-30毫米,体背黄褐色,腹末较瘦尖,触角丝状,灰褐色,前翅黄褐色,有两条褐色波状横纹,两纹之间有两条黄褐色短纹,后翅灰褐色;雌蛾形态与雄蛾相似,色较浅,前翅鲜黄,线纹浅褐色,后翅淡黄褐色,腹部较肥胖。卵,扁平椭圆形,数粒至数十粒组成卵块,呈鱼鳞状排列,初为乳白色,渐变为黄白色,孵化前卵的一部分为黑褐色(为幼虫头部,称黑头期)。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左右,圆筒形,头黑褐色,背部颜色有浅褐、深褐、灰黄等多种,中、后胸背面各有毛瘤4个,腹部1~8节背面有两排毛瘤前后各两个。蛹,长15~18毫米,黄褐色,长纺锤形,尾端有刺毛5~8根。

另外一种是棉铃虫,昆虫纲,鳞翅目,夜蛾科。成虫

  成虫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18毫米,翅展30~38毫米,灰褐色。前翅具褐色环纹及肾形纹,肾缢前方的前缘脉上有二褐纹,肾纹外侧为褐色宽横带,端区各脉间有黑点,后翅黄白色或淡褐色,端区褐色或黑色。

  蛹形态特征

  蛹长17~21毫米,黄褐色,腹部第五节的背面和腹面有7~8排半圆形刻点,臀棘钩刺2根。

  幼虫形态特征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30~42毫米,体色变化很大,由淡绿、淡红至黑褐色,头部黄褐色,背线、亚背线和气门上线呈深色纵线,气门白色,腹足趾钩为双序中带。两根前胸侧毛边线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或相交。体表布满小刺,其底部较大。 卵形态特征

  卵约0.5毫米,半球形,乳白色,具纵横网格。

图为棉铃虫幼虫,近年来在玉米上为害较重。棉铃虫幼虫体型较大,较长,一般为30-50毫米。

图片来自360百科。

第4个回答  2017-02-14

玉米上的虫子叫玉米螟。

玉米螟(拉丁学名:Ostrinia nubilalis)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属于鳞翅目、螟蛾科动物,可发于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玉米螟适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育,冬季气温较高,天敌寄生量少,有利于玉米螟的繁殖,危害较重。玉米螟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等。

防治

越冬期

处理越冬寄主秸杆,在春季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前处理完毕。

抽雄前

掌握玉米心叶初见排孔、幼龄幼虫群集心叶而未蛀入茎秆之前,采用1.5%的锌硫磷颗粒剂,或呋喃丹颗粒剂,直接丢放于喇叭口内均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穗期防治

花丝蔫须后,剪掉花丝,用90%的敌百虫0.5 公斤、水150公斤、粘土250公斤配制成泥浆涂于剪口,效果良好;也可用50%或80%的敌敌畏乳剂600-800倍液,或用90%的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75%的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滴于雌穗顶部,效果亦佳。

人工摘除

发现玉米螟卵块人工摘除田外销毁。

生物防治

释放赤眼蜂: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性昆虫天敌。能寄生在多种农、林、果玉米螟成虫、菜害虫的卵和幼虫中。用于防治玉米螟,安全、无毒、无公害、方法简单、效果好。在玉米螟产卵期释放赤眼蜂,选择晴天大面积连片放蜂。放蜂量和次数根据螟蛾卵量确定。一般每公顷释放15万~30万头,分两次释放,每公顷放45个点,在点上选择健壮玉米植株,在其中部一个叶面上,沿主脉撕成两半,取其中一半放上蜂卡,沿茎秆方向轻轻卷成筒状,叶片不要卷得太紧,将蜂卡用线、钉等钉牢。应掌握在赤眼蜂的蜂蛹后期,个别出蜂时释放,把蜂卡挂到田间1d后即可大量出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