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 70岁 八九十岁分别称为是什么之年

30岁称为而立之年,那60岁 70岁 八九十岁分别称为什么之年呢

60岁:花甲之年。

70岁: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八九十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拓展资料: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7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悬车之年:指7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5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八十年代以前,七十岁是古来稀。但是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年龄逐渐年轻化。在1995年的时候,年满76岁的人已经跟70岁的人同岁,在2005年的时候,86岁的人已经和70岁的人同岁,在今年,年满100岁的人已经和70岁的人同岁。什么原因?三十年前的老中青三代人大多数人没有变,所以现在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大家看看现在年满70岁的人比真正七十岁的人年轻多大的差距?人的面貌五官眉目、身体结构、言行举止、眼神、说话语音这五个年龄主要的生理特征就可以证明,依然和三十年前及三十年前以前的时候看到的年满40岁的人年龄状貌等同一致,远远比70岁年轻三十岁的差距。观察研究人年龄的目的就是告诫社会不要再这样笼统的去判断18~29岁是青年,30~39岁是临界中年,40~59岁是中年,60~69岁是临界老年,70~89岁是普通老年,90~99岁是高龄老年,100岁、100岁以上是寿星老年等等。大家不清楚可以重新看看三十年前、四十年前、五十年前、六十年前、七十年前、八十年前以及更早时期各个年龄的人的真实照片及录像,好好了解一下相同年龄的人的真实面貌、性格与身体状态后再来看看现在满相应岁数的人比真正相应每个年龄的人小多大的岁数差距?要结合历史事实了解真相,请不要再这样笼统的判断某年龄。

这个男人叫郑天庸,出生于1935年,这是他1990年的时候照的相,当时只有55岁,并不比现在看到的1935年出生的人年轻,依然和现在看到的1935年出生的人同岁。

出生于1963年的人,虽然今年已经56岁,其实仍然比55岁的人要年轻三十岁,人的面貌五官眉目、身体结构、行动、站姿、坐姿、眼神、说话语音这些基本的年龄生理特征就能够充分证明,和56岁还差三十岁以上的距离。


第2个回答  2013-08-07
70岁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5-20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7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悬车之年:指7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第4个回答  2013-08-07
40不惑,50知天命,60花甲,70古稀,8、90耄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