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生平经历以及代表诗作整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9


在中国古代文坛上,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以“轼”之名,寓含了扶危济困的君子之志。21岁的他凭借《刑赏忠厚之至论》论文,于1057年在科举考试中崭露头角,得到欧阳修和梅尧臣的赞赏。1061年,苏轼兄弟在制科考试中荣膺“百年第一”(第三等),然而与王安石的新法理念冲突,他选择离开京城,于抗洪保城的徐州任上,践行了他的政治理念。


乌台诗案的阴影笼罩在苏轼的人生轨迹上,然而王安石的援手使他得以从贬谪之苦中解脱,于黄州写下《赤壁赋》等传世之作。元丰七年,丧子之痛与贬谪之路交织,他移居常州,直至哲宗即位,他的官位虽有起伏,但其反对执政腐败的直言不讳,却引来诬陷,再次请求外调。在杭州任上,苏轼以实际行动解决了饥荒与瘟疫,苏堤的修建更是其政绩的见证。


贬谪至儋州的教化影响深远,苏轼在那里办学堂,传播文化,留下了“万山第一”这样的千古佳句。徽宗时期,他的诗作多次受贬,直至元符三年的大赦,才得以复职。在常州的墓地,苏轼静静地长眠,宋高宗追赠他太师之位,孝宗赐以“文忠”谥号,表彰他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风范。

苏轼的诗词中,如《定风波》般,流露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和超脱禅悟。他在杭州筑堤防洪,百姓的感恩之情化为东坡肉的流传佳话,而与朝云的深情互动,更显其深情厚谊。苏轼的宽容与智慧,如在处理吴味道逃税事件中所展现,他的佛禅诗篇与佛印的交流,更显其禅意深厚。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他借三国周瑜的往事抒发人生感慨,而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他以月夜孤鸿的意象,倾诉内心寂寞。这些作品,都是他在贬谪生涯中,以诗书寄托情感的见证。

苏轼的诗作,既有《春宵》中对时光流逝的警示,又有《和子由渑池怀旧》中对人生历程的回味。在《和董传留别》中,他对贫寒而有志的读书人给予了高度赞美,他的诗篇,既有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又有对人生态度的鲜明表达。


一生漂泊,苏轼从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他的足迹遍布各地,心灵的坚韧与诗歌的力量,共同塑造了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1101年在金山龙游寺的诗篇,更是他人生哲理的最后绝唱,尽管饱含哀伤,却充满了旷达与力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