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十朋简介

如题所述

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龟龄,号梅溪。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十月十八日(1112年11月9日)在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出生。

王十朋少时颖悟强记,七岁入塾,十四岁先后在鹿岩乡塾、金溪邑馆、乐清县学读书,学通经史,诗文名闻远近。

十九岁时写出“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的名句。其才华震动了浙南的诗坛。

三十三岁时,王十朋在家乡创办梅溪书院授徒,次年入太学。由于当时南宋政治腐败,奸臣秦桧专权,科场黑暗,屡试不第。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四十六岁的王十朋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

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北伐失利,主和派非议纷起。王十朋上疏称恢复大业不能以一败而动摇,未被采纳。出知饶、湖等州,救灾除弊,颇有政绩。

乾道四年(1168年),王十朋被起用为泉州知州。

乾道五年(1169年)冬,王十朋卸任。

乾道七年(1171年),王十朋被任命为太子詹事,旋即以龙图阁学士致仕。七月初三(8月6日),王十朋在乐清县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岁。

扩展资料:

王十朋的个人作品

王十朋计有诗1700多首,赋7篇,奏议46篇,其他如记、序、书、启、论文、策问、行状、墓志铭、祭文、铭、赞等散文、杂文140多篇,都收入《梅溪先生文集》前后集中。此外还有《春秋》、《论语》讲义8篇等。

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有《王十朋全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十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9

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龟龄,号梅溪。生于温州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秘书郎。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将领。孝宗立,累官侍御史,力陈抗金恢复之计。历知饶、夔、湖、泉诸州,救灾除弊,有治绩,时人绘像而祠之。

乾道七年(1171年),王十朋逝世,年六十。绍熙三年(1192年),追谥“忠文”。有《梅溪集》等。

扩展资料:

王十朋诗文记录之乡绅影像

王十朋作为乡居士绅,以耕地为主要生产资料,进行适当占有与合理运营,其家族成员在治生与科考之间有合理分工。在此种前提下,诗书传家、科举入仕成为提升家族实力的可行性路径。

王十朋在公众活动中,凭借文化知识充当着不可或缺的社会角色;在非公众的场合,构成一个文士交游圈,展现文人雅士的气质。他持之以恒地攻读儒家经典,投身科考活动,屡经挫败而终不气馁。研习儒学既是连战科场的必要准备,也转化成他砥砺人格的精神资源;在这一期间他创办书院,聚徒讲学,在学识与道德两个层面起着实用履践的补充作用。

王十朋少时就有忧世拯民之志,十七岁“感时伤怀”,悲叹徽、钦二帝被掳,宋室被迫南迁。19岁时写出“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的名句。 24岁时,小小的乐清县学落成,居然能文赋诗,盖世的才华震动了浙南的诗坛。33岁时在家乡创办梅溪书院授徒,34岁入太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十朋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日报-王十朋: 影响深远的南宋大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梅(宋代王十朋所作的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家王十朋

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与诗人。南戏《荆钗记》以他为主人公,更使他声名远播。
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他出生于乐清雁荡山附近左原(今虹桥四都后墩)。家道清寒,自幼聪颖好学。先是在家乡和温州江心屿读书,三十岁时到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入太学。太学是当时最高学府,他在那里度过三四个春秋。后来又回到家乡,聚徒教授。
他青壮年时,正逢北方女真族大举侵犯中原,山河破碎,人民受难。靖康元年(1127年),金兵改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同年五月,宗泽等拥立康王赵构为皇帝,即高宗。第二年,金兵分三路继续攻宋土。南宋朝廷由扬州逃到建康(南京),再逃到临安。一一三0年,临安陷落,宋高宗和左右只是逃跑,由临安逃到越州(绍兴),再逃明州(宁波)、定海,最后乘舟仓皇逃到温州。金兵所到之处,大肆杀人,掳掠,大江南北亦惨遭蹂躏。那年四月,韩世忠、梁红玉夫妇乘金兵回窜之际。率兵截止,大败金兵于金山、焦山之间的江中,接着岳飞又迎击金兵,使得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得到苟安。
这一段惨痛的历史,“平生忧国丹心在”的王十朋是完全看得清楚的。当时宋室朝廷既有外患,又有内忧。内忧是内奸、主和派秦桧等人当道,此际,十朋悲愤填膺,激昂地高呼:“凭谁猛决天河水,一洗乾坤万里清。”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王十朋胸怀报国之志去临安应考。庭试以“权”字为对,一天之中,他洋洋洒洒写了万言对策。对策切中时弊。高宗为了拢络人心,亲櫂他为进士第一(也即状元)。那时王十朋四十五岁了。
考中状元并不意味着做大官。他先是任绍兴佥判,三年后调回京中任校书,不久改任侍御史(是一个谏官)。虽然奸相秦桧已在十朋考中状元前两年死去,但他执政达二十年之久,朝臣大都是他的党羽。这伙人过去拍马溜湏,吹捧秦桧是“圣相”、“元圣”,如今秦桧的阴魂还附在他们身上。十朋凭一腔爱国热情,指陈时事,竭力推荐抗金宿将张浚、刘锜出任军政要职。紧接着有弹劾秦桧余党史浩怀奸、误国。植党、忌言等八罪。继承高宗皇位的孝宗采纳了十朋的意见,罢去史浩等人的官,主站势力一度抬头。一一六三年张浚(时任宰相)北伐失利,孝宗动摇了。他上疏力陈恢复大计,不能因一时失败而动摇,未被采纳。素附秦桧、主和势力的代表汤思退,乘机排走张浚,主战派又受到一次打击,从此十朋离开临安,先后出任侥州、湖州、 州和泉州知府。
他在四任知府的七八年中,为官清正廉明,关心人民疾苦,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宋史》本传说他“凡历四郡,布上恩,恤民隐。”“所至人绘(绘他的画像)而祠之,去之日,老稚攀留涕泣,越境以送,思之如父母。”他在绕州时,当朝宰相要拿学宫旧地为自己扩建花园,十朋刚直不阿,坚决不答应。后来调离绕州,百姓不让他走,甚至把他要经过的桥拆掉,十朋不得已改从另一条路逃出去。百姓在他走后修复桥梁,改称桥为“王公桥”。
乾道七年(1171年),十朋被授为太子詹事,因病力辞,已龙图阁学士告老还乡。同年在家病故,年六十。他遗留的著作,除《梅溪集》外,还有《杜陵诗史》,《东坡诗集注》等。
人民是公正的。几百年来,人民一直景仰这位才德兼备的名臣。《荆钗记》久演不衰,亦非偶然。它的故事情节岁基本虚构,但戏中王十朋也是一个高风亮节的人,某些地方与十朋事迹相符,有真人真事作为依据。如戏中王十朋,中了状元之后,仍爱其妻钱玉莲,万俟丞相欲将其女嫁给他,他表示“糟糠妻,不下堂”,严正予以拒绝,历史上王十朋,虽无拒婚及与钱玉莲悲欢离合之事,但他也确实与妻子贾氏爱深情笃,没有因富贵而变心。在他的诗里,曾深情地回忆他与贾氏共同度过的清寒生活。他家里穷,贾氏常在青灯下织布到深夜。十朋浩叹“家藏千卷书,父子忍饥读”。贾氏便开玩笑慰勉他,“细君(妻子)笑谓我,子命难食肉。”乾道四年,贾氏随十朋在泉州任上不幸病逝,十朋悲痛不已,一连写了七首诗悼念她。“水陆同艰险,糟糠共苦辛。和鸣三十载,一梦断泉南。”这诗是他们一生的写照。还有一首诗:“偕老相期未及期,回头人事已成非”。它与戏中“亲叙”一 中“当初指望白首谐,谁知青岁遭残害”的感情是一致的。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十朋的儿子闻诗也如他父亲一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如他择妇婚配之际,忽报他父亲十朋中魁,一时地方上有财势的人家纷纷来招他为婿,他一一推辞,却与一位贫穷家的女儿结婚。后来他任光州知府,夫妻仍相爱终身。可以推断,十朋父子种种感人事迹,当时就可能广泛传颂,因而成了《荆钗记》的创作素材。
王十朋是我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典型。稍后于十朋的朱熹、叶适都十分推崇他。叶适称赞十朋素负大节,是南宋绍兴末、乾道初最杰出的任务。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他的《宋论》书中,也给十朋很高的评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7-24
王十朋是南宋状元,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生于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卒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其一生勤事爱民,造福八方、两袖清风,宋孝宗诒褒他为“南宋无双士,东都第一臣”,并留有《王十朋全集》。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乐清县人。7岁就塾,天资颖悟,日诵数千言。建炎四年(1130),高宗避难来温,十朋赋诗,有"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句。绍兴三年(1133),感伤时事,有"衣冠南渡如东晋,安得车书混一家"之叹。七年,李光自台州移守温州,道经乐成,投书请谒。十年秋,赴试落第。十四年,开馆梅溪,执卷受业者四十人。十六年春初,赴补太学,便道游雁荡,有"雁山新人春游眼,却笑平生未见山"之咏。十八年三月,省试落第。二十四年,家居讲授,栽种花木自娱。二十七年(1157)三月,以太学上舍生免解,省试及格,高宗面试进士,十朋以揽权为对,揭发"权臣子孙门客省闱殿试,类皆窃巍科",认为"有司以国家名器为媚权臣之具",决不可能"得人"。建议"威福一出于上,不至于下移",必须"陛下正身以为本,任贤以为助,博采兼听以收其效"。以辞语鲠切,议论醇正,亲擢为第一,并用其言,"严销金铺翠之令,取交阯所贡翠物焚之"。初授左承事郎佥书建康军节度判官,继特添差绍兴府佥判,裁决英明,吏奸不行。三十年,除秘书省校书郎,寻命兼建王府小学教授。十月轮对,答以"御敌之策莫急于用人,用人之要莫先于人望","权虽归于陛下,政复出于多门",建议起用张浚、刘錡"以寝敌谋以图恢复",罢免杨存中兵权,更定枢密管军班次。高宗一一嘉纳,大略施行。为此,太学生列十朋为"五贤"之首。三十一年春,迁大宗丞,累疏乞祠,主管台州崇道观。次年六月,孝宗即位,诏起十朋知严州。九月召对,上疏陈时政缺失,除司封员外郎,迁国子司业。复于便殿从容奏对,提出"今日之计,战固未可轻,和决不可议。守以养气,俟时而伸,乘机而投而已"。隆兴元年(1163),除起居舍人,升侍讲,旋除侍御史,力赞张浚主战,上疏论史浩八罪,又论史正志、林安宅罪,皆罢去。会张浚符离战败,引咎辞职。改除吏部侍郎,不拜。七月回故里左原。次年夏,以集英殿修撰起知饶州,七月三日抵鄱阳。乾道元年(1165)七月,移知夔州,饶民乞留不得,意断所过之桥,王氏从他道离开。后名此桥为"王责虚逋钱三十四万,命吏持卷往辨,不胜,复请祠去。归途得敕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六月抵家。八月起知泉州,浚洑田塘(周4980丈),建放生池,六年闰五月离去,泉人为立生祠。其后当地"父老语及公者,必感激涕零"。七年(1171)三月,除太子詹事,廷对时犹极论时事。以疾革许归里第,诏以龙图阁学士致仕,七月丙子,命下而卒,享年60岁,赐谥忠文。遗著除《梅溪王先生文集》(前集诗,后集文)外,尚有《尚书解》、《春秋解》、《论语解》、《周礼详说》、《唐书详节》和《梅溪奏议》等。叶适论绍兴末、乾道初,"士类常推公第一";朱熹论其奏议"气象大",实为当时公论。相传史浩门客撰作《荆钗记》以诬十朋;清王应奎《柳南续笔》据传奇提及十朋"读书江心寺"、"书券舍士"?"钱玉莲投江自尽";学者以为"诞谬不经",盖王十朋中状元时已46岁,生有闻诗、闻礼二子,均已长大;妻贾氏出身乐清望族,司理贾如规侄女,先王氏卒于泉州。
第4个回答  2013-07-24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北宋·政和二年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少时颖悟强记,7岁入塾,14岁先后在鹿岩乡塾、金溪邑馆、乐清县学读书,学通经史,诗文名闻远近。少时就有忧世拯民之志,十七岁“感时伤怀”,悲叹徽、钦二帝被掳,宋室被迫南迁。19岁时写出“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的名句。24岁时,小小的乐清县学落成,居然能文赋诗,盖世的才华震动了浙南的诗坛。33岁时在家乡创办梅溪书院授徒,34岁入太学。由于当时南宋政治腐败,奸臣秦桧专权,科场黑暗,屡试不第。一直至他46岁时,秦桧死后,高宗即位继帝主持殿试,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因论力主抗战,并荐用爱国老将张浚、刘锜,遭主和派排斥离京归里。孝宗即位后,起知严州,未赴任召对除司封员外郎,迁国子司业,起居舍人,除任侍御史。力排和议,并以怀奸、误国等八大罪状劾主和派代表、当朝宰相史浩,使之罢职。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北伐失利,主和派非议纷起。他上疏称恢复大业不不能以一败而动摇,未被采纳。出知饶、湖等州,救灾除弊,颇有政绩。在文学上,他一生经过雁山至少七次,都是中进士之前,而且又都是北上临安时,因此对雁荡山的感受极其亲切。在此期间,他赋了大量有关雁荡的诗。他在《游灵岩辉老索诗至灵峰寄数语》中,不仅对雁荡山作了依次总评价:“雁荡冠天下,灵岩尤绝奇!”而且还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和雁荡山水浴成一体。雁荡山水铸造了王十朋刚直不阿的崇高风格,他则以盖世的才华歌颂了雁荡山水。然而,以他的才气,在雄伟奇秀,千姿百态的雁荡山水面前仍有力不从心之感,曾在一诗中曰:“愧无笔力助庄严!”从此之后,“难下笔”就成为描绘雁荡山的“名句”了。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力排和议,并抨击三衙兵权过重,谏罢杨存中兵权,奏请起用张浚。孝宗诏百官陈事务,他上《应诏陈弊事》札子,指出百官“尽其官不履其职”,同时指出皇帝有任贤、纳谏、赏罚三大职事,并未做好。隆兴元年任侍御史时弹劾当朝宰相史浩及其党羽史正志、林安宅,并使之罢职,震动朝野,人称颂王十朋郎为真御史。王十朋守饶州期间,宰相洪适,饶州人。回乡拜访王十朋,竟提出以放学宫地扩建私宅后花园,王十朋毅然拒绝。《宋史·本传》记载说:“丞相洪适请故学其益其圃,十朋曰:‘先圣所居,十朋何敢予人’?”此事后来朝野皆知,传为佳话。王十朋一生清廉,夫人贾氏,品德高尚,忍贫好施,常以清白相勉。隆兴元年辞官故里,家有饥寒之号却不叹穷。夫人死在泉州任所,因路远无钱将灵柩及时运回家乡。他在《乞祠不允》诗里述云:“臣家素贫贱,仰禄救啼饥。”“况臣糟糠妻,盖棺将及期。旅榇犹未还,儿昼夜悲。”结果灵柩在泉州停放了二年。王十朋为官,关心的是国家、黎民,自己却是如此贫寒。王十朋学识渊博,诗文自有风格。现收入《梅溪先生文集》前后集中,计有诗1700多首,赋7篇,奏议46篇,其他如记、序、书、启、论文、策问、行状、墓志铭、祭文、铭、赞等散文、杂文140多篇。此外还有《春秋》、《论语》讲义8篇等,内容广泛。他对《春秋》、《论语》、《尚书》尤有研究。治学反对追求故事典故或理学空论,为文处事偏重功利实用。朱熹称其文“规模宏阔,骨骼开展,出入变化俊伟神速。”称其诗“浑厚质直,思恻条畅,如其为人。”并将他与诸葛亮、杜甫、颜真卿、韩愈、范仲淹五君子相提并论,说:“海内有志之士闻其名,诵其言,观其行,而得其人,无不敛衽心服。”(《王梅溪文集序》)叶适说他“素负大节”、“士类常推公第一”。《四库全书总目》说“十朋立朝刚直,为当代伟人。”著有《王梅溪文集》等传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