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中会有高血压吗?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如题所述

  1、年轻人也可能患上高血压。
  2、高血压症正在不断的低龄化。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竞争加大,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环境下,很容易诱发高血压的发生,除了工作环境因素,不良的饮食方式、生活习惯也是导致高血压低龄化的重要原因,一些年轻人不太注意自己的饮食,脂肪过量堆积,使血液内胰岛素含量增高,从而引起小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还有一些年轻人吸烟、喝酒、夜生活无节律、习惯睡懒觉,也会导致小血管收缩和心搏量的增加,使血压升高。高血压的遗传性也不容忽视,父母有高血压的人群,有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如果加上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可能导致高血压提前发病,近年来发现青春期原发性高血压并不少见,而且注意到高血压往往在儿童和青春期就已开始。
  3、高血压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其并发症。
  如果一个患者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有高血压,控制效果不好的话,时间久了会造成一系列重要脏器的损伤,最常见的比如讲眼底,眼底动脉硬化造成眼底出血,可能会造成视力受损,严重的甚至造成失明。
  对于肾脏的影响,长期的高血压会造成肾小球的滤过率改变出现蛋白尿,以后逐渐逐渐会产生一个肾功能的受损。
  对于心脏的影响,长期的高血压的话会引起左心室肥厚,包括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等。对于脑血管的影响也很大,现在在中国人当中发病率非常高的,就是脑血管意外脑梗塞,其实相当多的病人他是跟原来的高血压没有很好的控制有关。
  另外如果是长期高血压的话,会引起全身的大动脉的硬化,包括颈动脉、脑动脉、外周血管等等。这些结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健康的状态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1
日前从南京市第一医院门诊心内科了解到,年轻白领的高血压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该科平均每天要接诊十几名35岁以下的患者。专家指出,精神压力大、生活无规律是导致年轻白领血压高的主要原因。

据南京市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
高血压现患率为33.21%,其中城区高血压现患率为34.19%,乡村高血压的现患率为31.16%,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高血压患病率的20%,10年前这个比例还不到10%。许多年轻高血压患者临床体征相差很大。有的表现典型,头昏、乏力、面色潮红;有的却无症状,一般都是体检才发现。高血压病人群患病状况是“一高二低”:“一高”是患病率高;“二低”是知晓率低与血压有效控制率低。患者中只有1/3强的人知道自己患病,不足1/4的人血压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医生贾海波说,年轻白领的高血压多发,是由于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导致肾上腺素过多分泌,引起血管收缩,最终患病。戒烟、限酒、低盐、适当运动、减轻体重、自我放松等都是远离心血管病困扰的对策。

今报讯(记者郑希雪)有调查显示,27%的高血压患者是由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的。医学专家提醒,平衡心理压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高血压者坚持长期服药,可以降低血压。

逼近年轻人

“去年5000余名中年人参加体检,其中高血压者有528例,占总数的9.5%左右。高血压越来越逼近年轻人。”中国医大一院体检中心李梦樱主任说。

参检者中,大部分是原发性高血压,占血压增高人群的90%。此类高血压有遗传倾向及家族聚集性,父母高血压,其子女发生概率是正常人的5倍。如果是继发性高血压,就要检查是否与呼吸系统、肾脏、内分泌疾病、妊娠、药物及其他颅内疾病有关。

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张明主任医师表示,高血压是导致心肌梗塞的第三大因素。

戒酒少吃盐

李主任说,北方人摄盐过多、吸烟饮酒都会影响血压。而且,现在人的精神压力大,容易引起高血压。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高血压就会持续。

可以使高血压减少55%的有效方法包括,盐要少吃,要控制体重,平时要增加运动,戒掉烟酒,保持平衡的心理,血压高者要遵医嘱口服降压药。原发性高血压病程比较长,一般在20到30年才能危害脑、心、肾等,并产生并发症。因此,高血压者要长期坚持服降压药,否则死亡几率较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07
1、高血压病人饮食需要适时定量,不饥不饱,不暴饮暴食。
2、食盐摄取每天应该限制在3克以下。浮肿明显时,更应该严格控制食盐。但长期低盐或者缺盐,可导致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现象,所以不能无盐。高血脂高血压病人可以多喝信和安堂虫草花泡的茶,可改善血管通透性和弹性,可防治动脉硬化。
3、高血压病人要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吃含钾的食物不仅能保护心肌细胞,还能缓解吃钠太多引起的不良后果。但高血压并发肾功能不全时,则不宜吃含钾多的食物,否则会因少尿而引起体内钾积蓄过多,导致心律紊乱以致心脏骤停。
4、高血压病人要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防胆固醇增高。因为高血压病与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往往互为因果或出现在同一病人身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