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志愿中的定向和非定向是什么意思啊

如题所述

定向招生是指在招生时就明确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的招生办法。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到农村及比较艰苦的地区工作,毕业后到这些单位和地区工作。定向,就是“定向招生、定向分配”。 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所属高等学校国家任务招生计划中,确定适当比例,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

定向就业专业志愿随院校相应批次的其他专业志愿一起填报,定向就业专业志愿必需填报在第一志愿学校中。高校定向就业专业计划按专业单列,单独编制专业代码。

非定向就是普通学生,自己选择学校、选择专业、选择就业方向。

定向生的报考内容

国防定向除考生军检合格外,定向对考生报考基本上没什么特别条件要求,基本上只要考生愿意,都可以报考。 

如果考生在第一志愿报考了国防和普通定向的学校和专业,录取时,都可以享受高校在当地调档线下降近20分投档案的优惠政策。但是有的高校普通定向会根据定向就业单位的不同而确定更大的降分幅度,而国防生每年都可以获得5000元的奖学金或生活、学费补助。

但要注意的是,考生一旦被录取,进校后就与学校签订合同,明确毕业必须到定向的单位或城市就业,以及就业的时间等内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30

定向是考生自愿填报有关高等学校定向就业招生志愿并按有关政策一旦被录取为定向生,须在入学注册前与高校及定向就业单位签订有关定向就业协议。

非定向就是接受全日制教育,毕业自己就业,学校并不提供就业单位。

区别为定向生需要根据签订的合同,在定向的单位或城市工作一定年限;而非定向则不用。




定向生不同于非定向生的待遇:

1、奖学金

定向生除享受国家规定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的待遇外,还可根据学习成绩和表现享受定向奖学金。

2、考研

学习成绩优秀的定向生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报考研究生,毕业后仍回原定向地区或部门就业。

3、就业

定向生毕业后,依招生时确定的地区或部门范围实行“双向选择”就业。如定向地区或部门因情况变化不再需要,定向生可按国家任务招收的学生的方式就业。

经教育拒不去定向地区或单位工作的毕业生,须退还所得全部奖学金,补交学杂费用,并向学校缴纳部分培养费。定向生的服务期限,一般不应超过6年(含见习期1年),服务期满,允许其流动。

定向转非定向:

录取时,教育部要求各有关省级招办对高等学校定向就业招生须安排在非定向就业招生同一批次,同时向有关高等学校投档。

若高等学校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在该校调档分数线上不能完成,可在该校调档分数线下20分以内、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由省级招办补充投档,高等学校根据考生定向志愿择优录取;如生源仍不充足,应就地转为非定向就业招生计划执行。

以上资料参考 百度百科-定向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8-10
所谓定向,就是“定学校、定专业、定就业”三定。定向又可分为国防定向(国防生)和普通定向。
国防定向除考生军检合格外,定向对考生报考没什么特别条件要求,只要考生愿意,都可以报考。
如果考生在第一志愿报考了国防和普通定向的学校和专业,录取时,都可以享受高校在当地调档线下降近20分投档案的政策。但有的高校普通定向会根据定向就业单位的不同而确定更大的降分幅度:如武汉大学定向到西藏的考生,最多可以降低40分。而国防生每年都可以获得5000元的奖学金或生活、学费补助。
但要注意,考生一旦被录取,进校后就与学校签订合同,明确毕业必须到定向的单位或城市就业,以及就业的时间等内容。
这两项定向生虽然在分数上得到了照顾,但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即他们毕业后都要到“定向”单位就业。国防生一般要在单位服役5年,普通定向则必须到定向单位工作,其工作时间则是5年、8年不等,有的则长达10年一上,如武汉大学定向到西藏就业的学生,毕业后在西藏工作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5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