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X线照片应具备哪些条件?

如题所述

1、X光包括质量和数量。质量由X光机的kv决定。指X射线对人体的穿透力,其数量由mAs确定。指X射线对胶片的灵敏度。只有当kv和mas相互匹配时,才能获得合格的x射线胶片。

2、200 ma机多设置100 ma档,胸片使用0.2s(秒),即20 mas,65 kv,焦距1.5m,四肢一般12-20 mas,[40+体厚(cm)]kv,焦距0.9-1.0m。

3、颈椎和肩关节有胸片状态,站立位;腰椎、腹部和骨盆60 mas,70kv,侧位100mas,80kv,焦距0.9-1.0m;

扩展资料:

X射线成像原理:

X线成像基本原理,X线之所以能使人体组织在荧屏上或胶片上形成影像,一方面是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之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X线实际上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医学上应用的X线波长约在0.001--0.1nm之间。

X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与射线光子的能量有关,X线的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力越强。

X射线的穿透力也与物质密度有关,密度大的物质对x线的吸收多,透过少;密度小则吸收少,透过多。

当X线透过人体不同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到达荧屏或胶片上的X线量即有差异。

这样,在荧屏或X线片上就形成明暗或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X线成像基本原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30
x线之所以能使人体在荧屏上或胶片上形成影像,一方面是基于x线的特性,即其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摄影效应;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由于存在这种差别,当x线透过人体各种不同组织结构时,它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到达荧屏或胶片上的x线量即有差异。这样,在荧屏或x线上就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因此,x线影像的形成,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首先,x线应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这样才能穿透照射的组织结构;第二,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必须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这样,在穿透过程中被吸收后剩余下来的x线量,才会是有差别的;第三,这个有差别的剩余x线,仍是不可见的,还必须经过显像这一过程,例如经x线片、荧屏或电视屏显示才能获得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人体组织结构,是由不同元素所组成,依各种组织单位体积内各元素量总和的大小而有不同的密度。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可归纳为三类:属于高密度的有骨组织和钙化灶等;中等密度的有软骨、肌肉、神经、实质器官、结缔组织以及体内液体等;低密度的有脂肪组织以及存在于呼吸道、胃肠道、鼻窦和乳突内的气体等。

当强度均匀的x线穿透厚度相等的不同密度组织结构时,由于吸收程度不同,在x线片上或荧屏上显出具有黑白(或明暗)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在人体结构中,胸部的肋骨密度高,对x线吸收多,照片上呈白影;肺部含气体密度低,x线吸收少,照片上呈黑影。

x线穿透低密度组织时,被吸收少,剩余x线多,使x线胶片感光多,经光化学反应还原的金属银也多,故x线胶片呈黑影;使荧光屏所生荧光多,故荧光屏上也就明亮。高密度组织则恰相反

病理变化也可使人体组织密度发生改变。例如,肺结核病变可在原属低密度的肺组织内产生中等密度的纤维性改变和高密度的钙化灶。在胸片上,于肺影的背景上出现代表病变的白影。因此,不同组织密度的病理变化可产生相应的病理x线影像。

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不同,厚度也不一致。其厚与薄的部分,或分界明确,或逐渐移行。厚的部分,吸收x线多,透过的x线少,薄的部分则相反,在x线片和荧屏上显示出的黑白对比和明暗差别以及由黑到白和由明到暗,其界线呈比较分明或渐次移行,都是与它们厚度间的差异相关的。在正常结构和病理改变中都有这种例子。

a.x线透过梯形体时,厚的部分,x线吸收多,透过的少,照片上呈白影,薄的部分相反,呈黑影。白影与黑影间界限分明。荧光屏上,则恰好相反 b.x线透过三角形体时,其吸收及成影与梯形体情况相似,但黑白影是逐步过渡的,无清楚界限。荧光屏所见相反 c.x线透过管状体时,其外周部分,x线吸收多,透过的少,呈白影,其中间部分呈黑影,白影与黑影间分界较为清楚。荧光屏所见相反

由此可见,密度和厚度的差别是产生影像对比的基础,是x线成像的基本条件。应当指出,密度与厚度在成像中所起的作用要看哪一个占优势。例如,在胸部,肋骨密度高但厚度小,而心脏大血管密度虽低,但厚度大,因而心脏大血管的影像反而比肋骨影像白。同样,胸腔大量积液的密度为中等,但因厚度大,所以其影像也比肋骨影像为白。需要指出,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与x线片上的影像密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人体组织中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而后者则指x线片上所示影像的黑白。但是物质密度与其本身的比重成正比,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吸收的x线量多,影像在照片上呈白影。反之,物质的密度低,比重小,吸收的x线量少,影像在照片上呈黑影。因此,照片上的白影与黑影,虽然也与物体的厚度有关,但却可反映物质密度的高低。在术语中,通常用密度的高与低表达影像的白与黑。例如用高密度、中等密度和低密度分别表达白影、灰影和黑影,并表示物质密度。人体组织密度发生改变时,则用密度增高或密度减低来表达影像的白影与黑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9-22
①x线包括质和量两方面,质由x线机的kv决定,是指x线对人体的穿透力,量由mAs决定,是指x线对胶片的感光度,kv与mAs互相匹配,才能得到一张合格的x线片。
②拍片时200mA机器多设定100mA档位,胸片多用0.2s(秒),即20mAs,65kv左右,焦片距1.5m,四肢一般用12-20mAs,[40+体厚(cm)]kv,焦片距0.9-1.0m,颈椎及肩关节同胸片条件,立位;腰椎、腹部及骨盆60mAs,70kv,侧位100mAs,80kv,焦片距0.9-1.0m;
③透视一般用3-5mA,65kv左右。以上条件仅供参考,平时使用中根据机器性能及洗片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