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的民俗

如题所述

一、小雪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小雪节气是指每年11月22日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时,也是天蝎宫和人马宫的分界点。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说:“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说明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中也提到:“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二十四节气解》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这是因为在小雪节气时,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小雪节气在东亚地区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地区常有低压或低槽,东移时会有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我国东部会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常伴有入冬第一次降雪。
二、小雪节气的说法和天气现象
小雪节气反映了天气现象,指的是雪量较小,地面上又无积雪的节气。古籍《群芳谱》中提到:“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说明在小雪节气时,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由于“地寒未甚”,所以雪下得次数少,雪量还不大,因此称为小雪。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降雪会稍晚,而北方则已进入寒冰封冻季节。
三、小雪节气的风俗
在南方某些地方,小雪节气有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指的是祭祀事件。吃糍粑一要热,二要玩,三要斗(比较),才最有农家乐趣。此外,小雪节气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因此,一些农家会在小雪节气后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享用。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腊肉的习俗,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对腊味情有独钟。食用腊肉等腌制食品时可适当配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如青椒、苦瓜、橙子等,既降低了亚硝酸盐的危害,又增加了菜的营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