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妈妈一到夏天就会头晕,人体虚弱,犯困??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如题所述

您好,

您的母亲可能中暑了。
解决方法:
多喝淡盐水午后少外出

夏日发生中暑的多是一些打工者。其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过长,生活环境恶劣,房间闷热不通风,营养差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因素。

此外,年老体弱、孕妇、肥胖及有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极易发生中暑。因此,一旦出现头昏眼花、乏力、口干、恶心呕吐、发烧、惊厥、抽搐、无汗、呼吸困难等症状,应马上在阴凉通风处休息片刻或用冷水、冰水湿敷,随后立即到医院就诊,如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合并症,甚至死亡。

要预防中暑的发生,除了尽量避免在日照最强烈的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外出,还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①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温,室内起码要有电扇通风、降温;②高温下工作时间不宜过久,每天尽量不要超过8小时;③降低劳动强度,备好防暑降温饮料,尽量多补充淡盐开水或含盐饮料;④保证充足睡眠,多吃些营养丰富的水果和蔬菜。⑤尽量穿透气、散热的棉质衣服。

夏季良饮是热茶

盛夏酷暑,饮何种饮料为好?中医认为,惟热茶莫属。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溶在热茶中的咖啡碱、可可碱、茶碱和芳香物质,可兴奋大脑神经,有利于对体温中枢进行调控,并能强心利尿,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肾脏血流量,加快代谢,使体内多余热量随尿液排出体外。喝热茶可促进血液流向体表,汗孔洞开,汗腺舒张,促进汗液排出,散发热量。有人测定,喝热茶9分钟后可使皮肤温度降低1℃-2℃,降温可维持15分钟以上。

老年人因津液不足,口干舌燥,茶中含的茶多酚、糖类、氨基酸及多种芳香物质可刺激口腔黏膜,促进唾液分泌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患有肥胖症、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人,在炎夏易发生中暑,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C、酯多糖等成分,具有保护心血管健康,降低胆固醇和血脂的作用,并能保护造血功能,升高白细胞,增强抗病能力,因而饮茶对强身防中暑极有裨益。

但饮茶要讲科学,饮茶不可过量,茶水以清淡适中为宜,慢慢品味。

豆浆解暑又降火

夏天出汗多,能量消耗大,人们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瘦,一方面要消暑,另一方面营养的补充也十分重要。但夏季营养流失太快,不容易吸收;而且进补容易上火,因此夏天进补要以均衡营养、降温去火为前提,不宜进食燥性补品。你可知道,小小一杯豆浆不但能达到进补的目的,同时还有消暑功效。

中医认为:豆浆性平味甘,有生津润燥之效,“泻胃火,治内热”、“利水下气,制诸风热”。众所周知,绿豆有降暑功效。以黄豆和绿豆为原料做成的“消暑二豆饮”,更具清热解暑、润喉止渴之效。同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养分,经常饮用能均衡人体营养,调整内分泌,对降低胆固醇、减轻动脉硬化、高血压及保肝等有一定的帮助。

下面再介绍一种豆浆:百合莲子浆。

用料:百合10克、莲子肉10克、银耳10克;绿豆45克、冰糖或蜂蜜适量。

制法:将百合干和莲子肉用温水浸泡至发软;将银耳用水发开,洗净摘成小朵;将绿豆浸泡充分,与百合、莲子、银耳清洗干净,一起放入豆浆机网罩内,杯体内注入适量清水,机器安装到位。启动机器,十几分钟后,红枣莲子豆浆就做好了。可根据个人喜好趁热往杯体内调入白糖或蜂蜜搅匀即成。

特殊人群防暑套

路酷暑来临,很多抵抗力差的人,如:婴幼儿、孕妇、老弱者,在高温环境里一不留神就会中暑,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在高温天气下,这些特殊人群更应采取措施防中暑。

婴幼儿:应穿薄的棉质单衣,如果流汗要马上擦干,尽量不用电扇或冷气。外出戏水前应选择不含香精、防晒系数低于15的防晒乳液外擦。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室温不低于25℃。冷气房内最好放一盆水,以免干燥。

孕妇:衣着应凉爽宽大,多吃新鲜蔬菜、新鲜豆制品;经常用温水擦洗,不要盆浴;不要因为过于贪凉而导致感冒发生,此外要保证睡眠。

老弱者:保证每天不低于7小时的睡眠,调整饮食保护脾胃,不要多吃辛辣食品,要常吃清淡食物;由于天热汗多,因此补水显得很重要,每天要补充至少2500毫升的水分。

一旦有中暑发生,首先要搬离高温环境。用40%浓度的酒精或温水擦拭全身,并在额头、腋窝和腹股沟等血管浅表处放置冰袋。若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病情较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家中应备些中药

藿香正气液(水、丸、胶囊):主要有降暑解毒、化湿和中之效。临床凡有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表现为感冒、呕吐、腹泻的患者,均可使用。

十滴水:主要用于中暑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肠不适等。在长途旅行、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可用此药预防中暑。

人丹:主要用于因高温引起的中暑头痛、急性胃肠炎(呕吐、腹痛、腹泻)、夏季感冒与水土不服等。

暑症片:具有降暑解毒、化痰开窍、调和胃肠之功效,多用于中暑昏迷者的急救,苏醒后即可停药。孕妇忌用。

另外,夏桑菊颗粒、下火王颗粒、抗病毒颗粒以及用菊花、金银花等沸水冲泡代茶饮,对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

中暑外治三法

刺血疗法取穴部位:十宣、曲泽、大椎、委中、金津、玉液。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对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清醒,继而热退汗出,诸症消失。

穴位按摩疗法轻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缓慢疏推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

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阳陵泉、少冲五穴,以点掐、按压为主,每穴点掐、按压3-5分钟。经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或以银针针刺以上穴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擦药疗法取食盐一把,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后心等8处,擦出许多红点后,患者即觉轻松而愈,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

科学用“两水”

入夏后,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几乎都成了家庭中必备的防暑应急药品,如果两种药冒然替用,必将引起不良后果。

藿香正气水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主治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腹泻等症。中医认为,夏季虽然气候炎热,但因天气骤然变化而防御不及时或因室内空调温度过低等原因,均会受风寒之邪引发疾病。而内伤湿滞,则是指人体因受暑湿之邪而引起的脘腹胀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等症状。夏季阴雨天气较多,是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当湿气侵犯人体脾胃时,则影响脾胃的功能而引发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藿香正气水可用于夏季感冒、肠胃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病。临床表现有恶寒发热、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肠鸣腹泻者可以服用。

十滴水有健胃、驱风的功效,主治因中暑所致的头晕恶心,胃肠不适,腹痛等症。中医认为,当暑热之邪侵入人体后,上蒸清窍故有头晕或头痛症状。如果暑热兼湿,使脾胃升降失常,有恶心、胃肠不适、腹痛等症状,可急服十滴水。十滴水用于治疗中暑,属于暂短的急性疾病,病程仅数十分钟或数小时,故在发病时服用2-5毫升即可。需要提醒的是,因十滴水所含的药物成分有一定毒性,故不宜多服。

总之,藿香正气水主要擅长治疗夏季风寒湿邪所引起的夏季感冒、胃肠炎等疾病,治疗范围较广泛,既可治疗夏秋的各种感冒及胃肠炎等,亦可用于中暑而引起的胃肠不适。而十滴水仅用于中暑症,即暑热引起的头晕昏迷、胃肠不适等。一药主治风寒湿之邪所致疾病,一药主治暑热湿之邪所致疾病,两者的功效主治截然不同,因此应对症选用。

以上答案望您满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9
您好,

我看了您的补充,然后请教了专家
他说是体虚的原因
解决方法:
药膳食疗有助於改善症状,具有补血作用.黄耆鸡汁粥,材料有母鸡一只(约1000至1500克),黄耆15克,白米100克.作法是将母鸡剖开洗净,水煮熬成鸡汁,再将黄耆水煎煮汁,每次以白米100克同煮成粥.有补益气血的功效.莲子龙眼粥,材料有莲子20克,龙眼15克,糯米30克.作法是将莲子,龙眼,糯米同煮成粥.可补脾胃之气,也有补血功效.

体虚的食补和药膳食疗

中医将体质虚弱称体虚,把慢性疾病的虚弱称虚证,并将虚弱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4种类型,结合心,肝,脾,肺,肾5脏,则每一脏又有气,血,阴,阳虚弱的类型,如肺气虚,脾阳虚,脾阳虚等等,中医理论是讲平衡的,只要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就是健康,不足的是虚弱,需补养,多馀的是病邪,要祛除,以其达到新的平衡,恢复身体健康.体虚是机体某些功能有所减退,不一定患病,即西医所称之“亚健康”,如不及时补养,调节和调理,令进一步发展,对健康不利.
治疗虚弱,根据中医“虚则辅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的原则,需通过进补来调整虚实,进补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4个方面,并需依照各人的体质和病证中行辨证辨体进补,进补有药补和食补,不论是采用药补还是食补,均是为了补虚扶正,食补
有时比药补更为重要,因为食补不谨可补虚祛邪,并可扶正,达到补虚扶正的要求,使机体的气血阴阳达到新的平衡,恢复健康,故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进补是为了补虚扶正,若不虚而补,补之过度或不当的进补均可引起不良反应,如壮实的人服了人参,阿胶等性温的补气血药物,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饱胀,便秘,头晕,咽痛,牙龈虚浮出血:又如怕冷,大便溏薄的阳虚者服了生地,麦冬,鳖甲等补阴药食物,会更加怕冷,腹泻,腹痛等,这些都是因进补不当,损伤了胃气,违反了中医辨证说辨体施补的原则.
下面简要介绍一些体虚的食补食品和药膳食疗方:
1 气虚: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1.1 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1.2补气虚药膳食疗方举例:
玉珍鸡:母鸡一只洗净,鸡肚内放人桂圆,荔枝干,黑枣,莲子,枸杞各30g,加调味蒸食,可补气养精.
黄芪蒸鹌鹑:黄芪6~9g,鹌鹑2只共蒸食,可补气虚.
2血虚:血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乾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
2.1补血虚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可经常交替选用.
2.2补血虚药膳食疗方举例:
当归乌骨鸡:当归,黄芪各15g放入纱布袋中与乌骨鸡一只共蒸煮,吃鸡肉喝汤,可补血虚.
阿胶糯米粥:阿胶9g(打碎)与黑糯米 60g共煮粥服食,可补血虚.
3 阴虚: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乾咽痛,大便乾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5心(2只手心,2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3.1 补阴虚食品:甲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头,荸荠,生梨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3.2补阴虚药膳食疗方举例:
银耳红枣羹(或百合莲子羹):银耳,红枣(或百合,莲子)适量共煮羹当点心服食,可补阴虚.
甲鱼2子汤:甲鱼1只与女贞子,枸杞子各20g同煮汤,加调味,食甲鱼饮汤,连食数剂,可补阴虚和治肝肾阴虚所致的腰痛,遗精,头晕,目花等症.
石斛河鱼;石斛6g,河鱼1条共蒸食,可滋阴.
虫草老雄鸭:虫草9g与三年老雄鸭1只共煮,吃鸭肉喝汤,可补阴虚.
4 阳虚:又称阳虚火衰,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除有气虚的表现外,平时怕冷,4肢不温,喜热饮,体温常偏低,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质淡溥,苔白,脉沉细等.进补宜补阳,益阳,温阳:补阳虚的药物可选用红参,鹿茸,杜仲,虫草,肉桂,海马等.
4.1 补阳虚食品:黄牛肉,狗肉,羊肉,牛鞭,海参,淡菜,胡桃肉,桂圆,鹌鹑,鳗鱼,虾,韭菜,桂皮,茴香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4.2补阳虚药膳食疗方举例:
海马童子鸡:海马9g,童子鸡1只,共蒸食,可补阳虚.
韭菜白米虾:韭菜200g,白米虾(或虾仁)100g,共炒,加调味,常服食,可补阳虚.
5 两虚:体虚者亦常出现两虚之体,两虚之体有以下几种:
5.1气阴两虚: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但没有慢性疾病,这种体质称气阴两虚体质,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即在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和补阴.
5.2 阴阳两虚: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5.3气血两虚: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後,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
对两虚之体的食补可分别选用上述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食品及药膳进行辨证辨体施补,更应根据虚弱的轻重交替选服,通过进补待虚弱的表现消失,恢复健康後应停服进补食品及进补药膳,到服食正常的平衡膳食即可,真正做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无虚不须补,避免不虚而补,补之过度或进补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反而对健康不利.
(不好意思,他打的是繁体,可能看的有点难)

以上答案望您满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19
夏天人流汗多 能量挥发快 要多注意增加营养 少在阳光下工作 多休息
第3个回答  2013-07-19
是身体虚了,最好去医院看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