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及笄的读音

如题所述

古代女子及笄的读音为jí jī

及笄,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解释

是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出处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笄,发簪。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

《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庭芬﹞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文。”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

明朱鼎《玉镜台记·议婚》:“润玉年已及笄,要觅一婿,斧柯之任,相属何如?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论年纪虽则一十四岁,身材长成,倒象十六七岁及笄的模样。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吴喆》:“女年甫及笄,有容色。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称谓

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