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婚定义是什么?

一直在思考早婚的定义是何。 是指单单的年龄还是行为也算? 那种年纪轻轻就同居且生了BB的。算不算列入早婚的定义?

早婚(zǎo hūn),基本意思有两个:一是指不符合国家婚姻法规定,男女双方没达到法定年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而结婚的现象。二是指身体未发育成熟而过早地结婚。云南金平现"早婚现象" 新娘13岁新郎16岁。
早婚的来历:
旧时婚姻风俗。即男女未成年而结婚。古代法定婚龄不一,《周礼.地官.媒氏》:“规定,男不超过三十而娶,女不超过二十而嫁。统治者为增殖人口,多征赋算,或为及早承断帝位,传宗接代,往往下令民间早婚,并亲身实行之。民间从增添家庭劳力,保证财产后继有人等因素考虑,也普遍实行早婚。各代,早婚从未得到真正的控制,因而童幼许婚、指腹为婚等成为普遍的事实。汉代王吉、宋代司马光曾对此提出严厉批评,指明其危害。据统计,历代婚龄如下。战国齐桓公令:男三十,女十五。战国越王勾践令:男二十,女十七。汉惠帝令:女十五。晋武帝令:女十七。北周武帝令:男十五,女十三。唐太宗贞观令:男二十,女十五。唐玄宗开元令:男十五,女十三。宋仁宗天圣令:男十五,女十三。宋宁宗嘉定令:男十六,女十四。宋司马光《书仪》:男十六,女十四。宋朱熹《家礼》:男十六,女十四。明太祖洪武令:男十六,女十四。清《大清通礼》:男十六,女十四。事实上,汉昭帝八岁断位,时上官后才六岁,十岁时册立为皇后;昭帝死,皇后才十四五岁;汉平帝九岁继位,权臣王莽以九岁之女嫁他为皇后。民间,早婚之俗一直为历代所崇尚。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六知礼仪,十七遗汝嫁。”《汉书.王吉传》:“世俗嫁娶太早,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代不明而民多夭。”南朝梁武帝《河中水之歌》:“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婚为卢郎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唐李白《长干行》:“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宋司马光《家范》:“及其长成,或不肖无赖,或身有恶疾,或家贫冻馁,或丧服相仍,或从宦远方,遂致弃信负约,速狱致讼者多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6
基本意思有两个:一是指不符合国家婚姻法规定,男女双方没达到法定年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而结婚的现象。二是指身体未发育成熟而过早地结婚。
第2个回答  2013-07-26
那,在24岁同居并生了BB的,算不算结过婚的? 如果不算。那这孩子的父母又该是看哪里。照理说合法结婚的BB是看第一次宫位的。
第3个回答  2013-07-26
中国的是男的早于23,女早于22
第4个回答  2013-07-26
还未到法定年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