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中国股代的农业发展状况从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一直到清朝..的农耕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和水利工程。和农作物的发展

(一)历代中央政府出台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2)战国:秦国商鞅奖励耕战,生产粮帛多者,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者活动,禁止弃农经商。

 �(3)西汉: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士兵复员,免除若干年徭役;战争期间逃亡的人回家,恢复原有的田宅;把因饥饿卖身为奴的人释放为平民;减轻田租,十五税一。文景帝减轻田租,三十税一,甚至十多年不收田租,鼓励农耕。

 �(4)东汉:九次下达释奴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减轻赋税,把田租从十税一恢复到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

 �(5)三国:曹操实行过屯田,重视保护农桑;魏建国后,统治者继续重视农业和兴修水利;蜀汉诸葛亮实施减轻赋税、奖励农耕的政策。

 �(6)北朝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保证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

 �(7)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

 �(8)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政府积极推广占城稻,促进南北作物交流。

 �(9)金:金世宗推行一些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利用黄河故道屯田;减免受灾地区租税。

 �(10)明初:明太祖采取鼓励垦荒,减免赋役;实行屯田,推广植棉等措施。

 �(11)清初:鼓励垦荒;康熙实行更名田;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

(二)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的进步

 �(1)原始社会:元谋人、北京人已学会制造和使用石器工具(旧石器朝代)。山顶洞人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钻孔技术。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已进入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河姆渡遗址出土有石凿、石斧和大量的骨制耒、耜,还发现了木器遗迹。半坡遗址发现了石斧、石锄、石铲,还有弓箭。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良渚文化生产工具更加进步,骨、石器种类有锄、镰、镞、矛等多种,并出现了小型铜器。

 �(2)奴隶社会:商周时期使用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西周晚期开始使用铁器。春秋时期铁农具已广泛使用。

 �(3)封建社会:A.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更为普遍,铁器时代到来。春秋战国时期,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B.秦朝:中原铁器传到珠江流域,逐渐为越族人民所掌握。C.西汉:铁农具向边疆传播,西域开始使用铁器;普遍使用牛耕、马耕;出现犁耕法,赵过发明耧车。D.三国:魏国马钧发明翻车。E.唐朝:曲辕犁和筒车。

 �(三)农业的产生和农作物的培植、推广、引进

 �(1)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我国原始农业出现。河姆渡人学会了种植水稻。半坡人已经掌握了种植粟的技术,还种植蔬菜和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对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商周:后来习称的"五谷"都已种植。

 �(3)两汉:稻麦种植推广,北方主要农作物冬小麦,也开始种稻;南方普遍种稻,东汉已有双季稻,汉水流域出现稻麦轮作的种植方法,一年两熟。

 �(4)北宋:在全国范围调剂农作物品种,粟麦菽豆在江南大量种植,江北广种水稻。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播到北方。茶树栽培进一步扩大。棉花种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

 �(5)元朝:农作物增多,棉花种植遍及南方。西瓜、同蒿开始引种。

 �(6)明清:棉花种植在明代由江南推向江北。明代由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番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清代前期,棉花、苎麻、茶叶、烟草、甘蔗、花卉、油料、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0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状况如下:

1、它是逐渐演变成精耕细作的农业。远古社会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石器锄耕”,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 

2、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实行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夏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战国时期,井田制被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3、基本特点。小农经济是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现代农业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

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03
原始社会 是刀耕火种
商周木质工具 春秋末期铁犁牛耕出现 战国时期开始大规模推广
隋唐出现曲圆犁
�★历代兴修的水利工程

  (1)战国:秦国的都江堰、郑国渠。

  (2)秦:开通了秦渠、灵渠和江南运河。

  (3)两汉:农田水利地区特色明显。

  �①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著名工程有六辅渠、白渠、龙首渠等。

  �②江淮、江汉之间以修治天然陂池为主,著名工程有六门陂。

  �③东南以排水筑堤、变湿淤之地为良田为主,著名工程有鉴湖等。

  �④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

  (4)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兴复了芍陂、茹陂等许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

  (5)隋唐: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唐朝设专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

  (6)五代十国:兴修水利工程,如安丰塘(南唐)、捍海塘(吴越)。

  (7)元:开凿会通河(山东东平到临清)、通惠河(通州到大都)。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1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1.远古社会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石器锄耕”;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
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是怎样演变的?
2.原始社会实行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夏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战国时期,井田制被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曹魏时期曾经实行屯田制;北魏到唐朝中期,实行均田制。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小农经济是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8-03
翻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