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在马嵬坡真的死了吗?

如题所述

杨贵妃下落之谜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杀死民愤极大的杨国忠,又逼唐玄宗杀死杨贵妃。玄宗无奈,便命高力士赐她自尽,最后她被勒死在驿馆佛堂前的梨树下,死时38岁。传说运尸时,杨贵妃脚上的一只鞋子失落,被一老妇人拾去,过客要借玩,须付百钱,老妇人借此发了财。
有人说,杨玉环可能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宗是命太监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的。《唐国史补》记载:高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陈鸿的《长恨歌传》记载:唐玄宗知道杨贵妃难免一死,但不忍见其死,便使人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死于尺组之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诀别时,她“乞容礼佛”。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所可注意者,乐史谓妃缢死于梨树之下,恐是受香山(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带雨’句之影响。果尔,则殊可笑矣。”乐史的说法来自《唐国史补》,而李肇的说法恐怕是受《长恨歌》的影响。
 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杜甫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因为缢死是不会见血的。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也反映了杨贵妃为乱军所杀,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华清宫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马嵬驿》的“返魂无验表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诗句,也都认为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并非被缢而死。
 杨贵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说她系吞金而死。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刘氏之诗曾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攸忽�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从这首诗来看,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陈寅恪先生曾对这种说法颇感稀奇,并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作了考证。陈氏怀疑刘诗“贵人饮金屑”之语,是得自“里儿中”,故而才与众说有异。然而,陈氏并不排除杨贵妃在被缢死之前,也有可能吞过金,所以“里儿中”才传得此说。
 还有人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流落于民间。俞平伯先生在《论诗词曲杂著》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作了考证。他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之本意,盖另有所长。如果以“长恨”为篇名,写至马嵬已足够了,何必还要在后面假设临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职是之由,俞先生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当时六军哗变,贵妃被劫,钗钿委地,诗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载的赐死之诏旨,当时决不会有。陈鸿的《长恨歌传》所言“使人牵之而去”,是说杨贵妃被使者牵去藏匿远地了。白居易《长恨歌》说唐玄宗回銮后要为杨贵妃改葬,结果是“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连尸骨都找不到,这就更证实贵妃未死于马嵬驿。值得注意的是,陈鸿作《长恨歌传》时,唯恐后人不明,特为点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而“世所不闻”者,今传有《长恨歌》,这分明暗示杨贵妃并未死。
 有一种离奇的说法是杨贵妃远走美洲。台湾学者魏聚贤在《中国人发现美洲》一书声称,他考证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被人带往遥远的美洲。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逃亡日本,日本民间和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法:当时,在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一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行至现上海附近扬帆出海,飘至日本久谷町久津,并在日本终其天年。在日本也有种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死者是替身,杨贵妃则逃往日本的山口县大津郡油谷町久津。替身是个侍女,军中主帅陈玄礼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于高力士密谋,以侍女代替,高力士用车运来贵妃尸体,查验尸体的便是陈玄礼,因而使此计成功。而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大约在今上海附近扬帆出海,到了日本油谷町久津。
 日本山口县“杨贵妃之乡”建有杨贵妃墓。1963年有一位日本姑娘向电视观众展示了自己的一本家谱,说她就是杨贵妃的后人。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也自称是杨贵妃的后裔。
 由上述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杨贵妃之死的传说愈来愈生动,有一种论点是,这些传说离开史实也愈来愈远。这种论点认定,杨贵妃在马嵬驿必死无疑。《高力士外传》认为,杨贵妃的死,是由于“一时连坐”的缘故。换言之,六军将士憎恨杨国忠,也把杨贵妃牵连进去了。这是高力土的观点。因为《外传》是根据他的口述而编写的,从马嵬驿事变的形势来看,杨贵妃是非死不可的。缢杀之后,尸体由佛堂运至驿站,置于庭院。唐玄宗还召陈玄礼等将士进来验看。杨贵妃确实死在马嵬驿,旧、新《唐书》与《通鉴》等史籍记载明确,唐人笔记杂史如《高力士外传》、《唐国史补》、《明皇杂录》、《安禄山事迹》等也是如此。
 民间传说杨贵妃死而复生,这反映了人们对她的同情与怀念。“六军”将士们以“祸本尚在”的理由,要求处死杨贵妃。如果人们继续坚持这种观点,那么,杨贵妃就会被当作褒姒或者妲己一类的坏女人,除了世人痛骂之外,是不可能有任何的赞扬。即使她是人间什么绝色或者盛唐女性美的代表者,也不会在人们的潜在意识中产生怜悯与宽恕。全部的问题在于:杨贵妃事实上不是安史之乱的本源。高力士曾言“贵妃诚无罪”,这话虽不无片面,但贵妃不是罪魁祸首,那是毫无疑问的。安史之乱风雨过后,人们开始反思,总结天宝之乱的历史经验,终于认识到历史的真相。民间传说自有公正的评判,对历史人物的褒贬往往比较客观。杨贵妃之死,既有其自取其咎的一面,更有作为牺牲品的一面。于是,人们幻想确实已死了的杨贵妃能重新复活,寄以无限的追念。

编录者坚信随着考古新发现,从科技发展观点看问题,杨贵妃下落谜底,离开史实一定会愈来愈近。根据具有正史参考价值的唐朝时许子真编著的《全唐文》卷四、三,“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一文所记载,杨玉环最少应有三个藉贯是不足为奇的。第一藉贯是生父杨 维祖藉的容县十里乡杨外村;第二藉贯是当年在容州府后军都督署任职的义父杨 康的祖藉;第三藉贯是当年在容州府任长吏的义父杨 琰,杨 琰祖藉陕西弘农华阴,后迁居山西蒲州永乐。
2004年,随着坐落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的唐代大宦官高力士墓抢救性考古发掘的完成,考证了高力士本姓冯,名元一,是当年容州府所辖14个州中的潘州(今广东高州)人,幼年被送入宫中,赐姓高。专家在研读高力士生平的墓志铭时,意外发现当年驿马传送进宫供杨贵妃享用的荔枝是一种产自高力士与杨玉环家乡的名为“白玉罂”的优质早熟荔枝。高力士与杨玉环同为容州都督府人氏,高力士的潘州家乡与杨玉环的容州普宁县家乡相距仅100公里,这一考古新发现,考证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荔枝来自何处的长期争议。这一考古新发现,还从另一侧面,支持了日本山口县油谷町的二尊院内藏有两本古文书记载着当地关于杨贵妃的传说:军中主帅陈玄礼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于高力士密谋,以侍女代替,而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到四川,沿长江乘船到上海附近扬帆出海,漂流到了日本油谷町久津。由于高力士与杨玉环是老乡,加之在宫中接触较密切,深知杨玉环身世,因此高力士曾断言“贵妃诚无罪”,陈玄礼与高力士协助杨玉环出逃的唯一安全可靠的线路就是,南逃四川,沿长江乘船到上海附近扬帆出海,漂流至海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28
杨贵妃马嵬坡之死,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缢杀说 这是常见的一种说法。新、旧《唐说》异口同声。大体情况是: 护驾士兵们杀了杨国忠之后,仍然不肯前进,玄宗亲自走到驿站门下命令,也没有效。玄宗要高力士问六军主帅陈玄礼是什么缘故。陈玄礼说:“国忠谋反,贵妃不应该还留在皇上身边,请皇上割爱正法。” 玄宗听后,转身进入驿站,在门内的小巷边拄着手杖,低着头,昏昏默默地呆立了很久。京兆司录韦谔进言: “众怒难犯,安危只在顷刻之间,望陛下迅速决策。” 唐玄宗反驳说: “贵妃常年居处深宫,与杨国忠谋反何干?” 高力士进言说: “贵妃本来无罪,但将士们已杀国忠,贵妃还留在陛下身边,他们岂敢自安?望陛下仔细想想,将士们安心了,陛下的安全才有保障。” 玄宗无法,只得走进行宫,把贵妃牵出厅门,到马道北墙口同她道别。杨贵妃流着眼泪,呜呜咽咽地说: “望皇上好生珍重。我有负国恩,死而无恨。死前请让我拜佛,为陛下祈祷。” 玄宗也动情地说;“愿妃子善地超生。” 于是,高力士把贵妃引出,缢杀于佛堂前梨树之下。直到陈玄礼等人验了尸,证明贵妃确已身死,将士们才拖着半卷的旌旗,迎着散漫的黄尘,向四川而去。对于贵妃马嵬坡之死,唐代还有另外两种说法: (二)被杀说 白居易的《长恨歌》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杜甫的《哀江头》说:“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此外,唐诗中咏杨贵妃的,还有“太真血染马蹄尽”、“埋血空生碧草愁”、“喧呼马嵬血”、“血埋妃子艳”等句,都少不了一个“血”字,人们知道,缢死者是没有血的,可见,唐代很多人认为她是被杀而死。 (三)吞金说 刘禹锡诗《马嵬行》写道:“贵人饮金屑,倏忽□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刘禹锡自述,他写的马嵬坡故事是通过实地考察,亲“问里中儿”所得。想必有一定的真实性。这样看来,杨贵妃也可能是吞金屑而死的了。流落民间说 杨贵妃未死,流落民间,在唐代早有传闻。20世纪20年代末期,著名学者俞平伯在《小说月刊》20卷2号上发表了《〈长恨歌〉及〈长恨歌传〉疑质》,1984年,周煦良先生在《晋阳学刊》上又发表了《〈长恨歌〉恨爱哪里》,对杨贵妃未死说进行了全面的论证: 1.《长恨歌传>中说:“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就死于尺组之下。”本已暗示死于隐蔽之所,仓猝之见,其死况就是值得怀疑的,待安史之乱平定,玄宗回到马嵬坡,《长恨歌》中更是明言: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请注意这个“中”字,可见就掘地三尺了;再请注意这个“空”字,根本就没有找到尸骨。这足以证明,仓猝间,杨贵妃一牵而去,根本就没有在马嵬坡留下尸体,甚至连替代的假尸体也没有一具。 2.既然马嵬坡墓中不见尸体,玄宗才派方士去找,找的结果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所谓“碧落”,就是“天界”;所谓“黄泉”就是“地府”。她既然既未成仙,又未成鬼,那就当然是落在人家了。 3.最后,方士在海山之间的“玉妃太真院”里找到了她。她“雪肤花貌”,依然是原来的模样,还深情地拿出信物“金钗钿合”带给明皇,以证其实;又举出“七月七日长生殿”里只为二人所知的密语,“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以见其真。那么,杨玉环的未死,已是千真万确的了。 4.“玉妃太真院”在哪里?他们一致认为,那就是女道士院,而唐代的“女道士院”大多是妓院。因此,杨贵妃在战乱中流落民间之后,最终是沦落为娼妓。——她不能、也不愿再回皇宫了。 5.俞、周两先生进而推断,当日仓猝间,可能使用了调包计,用一个宫女替死。好在是执刑者是高力士、验尸者陈玄礼都是唐玄宗的亲信。杨贵妃被人秘密送走,才得以流落民间。如果确实是死在马嵬坡,诗文都应到此为止,不必另生枝节。其“恨”也当适时而止。正因为不是死别,而是生离,“而天人修阻为最可恨者”,所以才堪称“长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道出了唐玄宗长思、长念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亡命日本说 在中国人看来,杨贵妃“亡命日本”,似乎是虚无缥缈的,而在日本人看来,“亡命日本”倒像是实有其事了。1963年,一名日本少女在电视台展示了她的家谱和古代文献,自称是杨贵妃在日本的后裔,在日本引起了一阵轰动。更为神奇的是,日本著名演员山口百惠在2000年也向媒体宣称:“我是中国杨贵妃的后代。” 做杨贵妃的后代并不是什么光荣的事,如果不是世代相传,确有其事,它们何必要自称杨贵妃后代,从而引人侧目呢?特别是山口百惠,曾是大红大紫,无论在从影期间和息影之后,都拥有极多的影迷,举手投足都是媒体追逐的对象,为了逃避媒体,她长期深居简出,根本用不着扯出杨贵妃来耸人听闻。日本史学家邦光史郎的《日本史趣事集》、渡边龙美的《杨贵妃复活秘史》以及我国《文化译丛》译自日本的《中国传来的故事》,都讲着杨贵妃未死的故事。 据说:杨贵妃在马嵬坡并没被缢死,而是由陈玄礼、高力士策划,用一个宫女做了替身,然后派人护送杨贵妃南逃。当时的中国同日本有海上交往,他们大约在现在的上海一带乘船出海,经过艰险的漂泊,在日本久津半岛的唐渡口登陆,定居在油谷町。由于长期颠沛流离,贵妃身染重病,不久就死去了,当地人深表同情,把她安葬在那里。杨贵妃墓,背倚微微起伏的山岗,面临平阔壮观的大海,墓基是一块由乱石组成的面积有几十平方米的平台,台上有五座石塔,主塔高153厘米,日本人称为“五轮塔”,相传,杨贵妃就安眠在五轮塔下。 白居易诗说:“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在当时看来,这海上仙山当然就是日本了。后来,唐玄宗终于知道了杨贵妃客死东瀛的消息,哀痛欲绝,为了给贵妃祈福,他派白马将军陈安带来了两尊佛像——释迦如来和阿弥陀如来,准备安置在杨贵妃归宿之地。陈安将军踏遍了日本大小列岛,没有找到这个地方,只好把这两尊佛像暂时安放在京都清凉寺之后回国。后来,日本当局发现了杨贵妃墓,要清凉寺交出佛像,清凉寺则认为佛像在清凉寺已久,评价甚高,影响甚大,不愿意将佛像交出。作为一种变通方法,他们请当时最负盛名的工匠,照原像制作两尊,将四尊佛按新旧搭配,留二尊在清凉寺,另二尊在贵妃墓地建“二尊院”安置。如今,二尊院的两尊佛像被指定为日本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油谷町的二尊院墓地和五轮塔,则是山口县级指定的有形文物。据说:贵妃墓前香火不断。人们认为,朝拜杨贵妃墓,可以生得漂亮可爱的儿子。杨贵妃喜欢吃的山东肥桃子,已被日本大津郡引入、栽种,被称为“杨贵妃桃”。 想杨玉环本是个普通女子,只是因为天生丽质聪颖柔顺丰满一见夺于前夫,二见杀于后夫,中间虽是过了十几年尊宠荣贵的日子,但与政治是毫不相干的。她只是一只温驯的替罪羊而已。一千多年过去了,杨贵妃之死引起的嗟、怨、叹,也早已成为了历史陈迹。至于她同唐玄宗是生离,还是死别,将是一个永恒的谜团。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01
杨贵妃马嵬后的生死之谜:
1.杨贵妃确实未死于马嵬事变,她被宫人救起后,带领着她们在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带流亡,并于乾元元年与唐玄宗接通了联系。
2.唐玄宗和杨贵妃于乾元二年七月在襄阳城外的汉江岛上有过一次秘密会见,并在那里发出了“在天愿为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
3.汉江岛相会引发了当年八月的襄阳康楚元叛乱,为此太真决意流亡日本。唐玄宗委派日本客卿晁衡(阿倍仲麻吕)以出任安南都护为由掩护太真出亡。晁衡与日本遣唐使合作,使太真于上元元年三月东渡日本。
4.太真的出亡行动引发了上元元年四月的襄阳张维谨叛乱,唐玄宗等人的秘密活动终于败露,于是导致了上元元年七月的西苑宫变,肃宗把玄宗关入西宫,高力士、陈玄礼、韦伦等人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5.唐肃宗查明事情的真相之后十分后悔,他向父亲认了错,并派人去日本接杨妃回国。但杨妃不愿回国,终于铸成了千古长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3-28
多数是真死了 以下是资料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落之谜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杀死民愤极大的杨国忠,又逼唐玄宗杀死杨贵妃。玄宗无奈,便命高力士赐她自尽,最后她被勒死在驿馆佛堂前的梨树下,死时38岁。传说运尸时,杨贵妃脚上的一只鞋子失落,被一老妇人拾去,过客要借玩,须付百钱,老妇人借此发了财。 有人说,杨玉环可能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宗是命太监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的。《唐国史补》记载:高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陈鸿的《长恨歌传》记载:唐玄宗知道杨贵妃难免一死,但不忍见其死,便使人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死于尺组之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诀别时,她“乞容礼佛”。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所可注意者,乐史谓妃缢死于梨树之下,恐是受香山(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带雨’句之影响。果尔,则殊可笑矣。”乐史的说法来自《唐国史补》,而李肇的说法恐怕是受《长恨歌》的影响。 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杜甫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因为缢死是不会见血的。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也反映了杨贵妃为乱军所杀,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华清宫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马嵬驿》的“返魂无验表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诗句,也都认为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并非被缢而死。 杨贵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说她系吞金而死。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刘氏之诗曾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攸忽 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从这首诗来看,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陈寅恪先生曾对这种说法颇感稀奇,并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作了考证。陈氏怀疑刘诗“贵人饮金屑”之语,是得自“里儿中”,故而才与众说有异。然而,陈氏并不排除杨贵妃在被缢死之前,也有可能吞过金,所以“里儿中”才传得此说。 还有人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流落于民间。俞平伯先生在《论诗词曲杂著》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作了考证。他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之本意,盖另有所长。如果以“长恨”为篇名,写至马嵬已足够了,何必还要在后面假设临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职是之由,俞先生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当时六军哗变,贵妃被劫,钗钿委地,诗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载的赐死之诏旨,当时决不会有。陈鸿的《长恨歌传》所言“使人牵之而去”,是说杨贵妃被使者牵去藏匿远地了。白居易《长恨歌》说唐玄宗回銮后要为杨贵妃改葬,结果是“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连尸骨都找不到,这就更证实贵妃未死于马嵬驿。值得注意的是,陈鸿作《长恨歌传》时,唯恐后人不明,特为点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而“世所不闻”者,今传有《长恨歌》,这分明暗示杨贵妃并未死。 有一种离奇的说法是杨贵妃远走美洲。台湾学者魏聚贤在《中国人发现美洲》一书声称,他考证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被人带往遥远的美洲。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逃亡日本,日本民间和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法:当时,在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一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行至现上海附近扬帆出海,飘至日本久谷町久津,并在日本终其天年。在日本也有种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死者是替身的侍女,军中主帅陈玄礼与高力士密谋,以侍女代替,高力士用车运来贵妃尸体,查验尸体的便是陈玄礼,因而使此计成功。而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大约在今上海附近扬帆出海,到了日本油谷町久津。 日本山口县“杨贵妃之乡”建有杨贵妃墓。1963年有一位日本姑娘向电视观众展示了自己的一本家谱,说她就是杨贵妃的后人。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也自称是杨贵妃的后裔。 由上述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杨贵妃之死的传说愈来愈生动,有一种论点是,这些传说离开史实也愈来愈远。这种论点认定,杨贵妃在马嵬驿必死无疑。《高力士外传》认为,杨贵妃的死,是由于“一时连坐”的缘故。换言之,六军将士憎恨杨国忠,也把杨贵妃牵连进去了。这是高力土的观点。因为《外传》是根据他的口述而编写的,从马嵬驿事变的形势来看,杨贵妃是非死不可的。缢杀之后,尸体由佛堂运至驿站,置于庭院。唐玄宗还召陈玄礼等将士进来验看。杨贵妃确实死在马嵬驿,旧、新《唐书》与《通鉴》等史籍记载明确,唐人笔记杂史如《高力士外传》、《唐国史补》、《明皇杂录》、《安禄山事迹》等也是如此。 民间传说杨贵妃死而复生,这反映了人们对她的同情与怀念。“六军”将士们以“祸本尚在”的理由,要求处死杨贵妃。如果人们继续坚持这种观点,那么,杨贵妃就会被当作褒姒或者妲己一类的坏女人,除了世人痛骂之外,是不可能有任何的赞扬。即使她是人间什么绝色或者盛唐女性美的代表者,也不会在人们的潜在意识中产生怜悯与宽恕。全部的问题在于:杨贵妃事实上不是安史之乱的本源。高力士曾言“贵妃诚无罪”,这话虽不无片面,但贵妃不是罪魁祸首,那是毫无疑问的。安史之乱风雨过后,人们开始反思,总结天宝之乱的历史经验,终于认识到历史的真相。民间传说自有公正的评判,对历史人物的褒贬往往比较客观。杨贵妃之死,既有其自取其咎的一面,更有作为牺牲品的一面。于是,人们幻想确实已死了的杨贵妃能重新复活,寄以无限的追念。 编录者坚信随着考古新发现,从科技发展观点看问题,杨贵妃下落谜底,离开史实一定会愈来愈近。根据具有正史参考价值的唐朝时许子真编著的《全唐文》卷四、三,“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一文所记载,杨玉环最少应有三个籍贯是不足为奇的。第一籍贯是生父杨 维祖籍的容县十里乡杨外村;第二籍贯是当年在容州府后军都督署任职的义父杨 康的祖籍;第三籍贯是当年在容州府任长吏的义父杨 琰,杨 琰祖籍陕西弘农华阴,后迁居山西蒲州永乐。 2004年,随着坐落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的唐代大宦官高力士墓抢救性考古发掘的完成,考证了高力士本姓冯,名元一,是当年容州府所辖14个州中的潘州(今广东高州)人,幼年被送入宫中,赐姓高。专家在研读高力士生平的墓志铭时,意外发现当年驿马传送进宫供杨贵妃享用的荔枝是一种产自高力士与杨玉环家乡的名为“白玉罂”的优质早熟荔枝。高力士与杨玉环同为容州都督府人氏,高力士的潘州家乡与杨玉环的容州普宁县家乡相距仅100公里,这一考古新发现,考证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荔枝来自何处的长期争议。这一考古新发现,还从另一侧面,支持了日本山口县油谷町的二尊院内藏有两本古文书记载着当地关于杨贵妃的传说:军中主帅陈玄礼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于高力士密谋,以侍女代替,而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到四川,沿长江乘船到上海附近扬帆出海,漂流到了日本油谷町久津。由于高力士与杨玉环是老乡,加之在宫中接触较密切,深知杨玉环身世,因此高力士曾断言“贵妃诚无罪”,陈玄礼与高力士协助杨玉环出逃的唯一安全可靠的线路就是,南逃四川,沿长江乘船到上海附近扬帆出海,漂流至海外。
第4个回答  2018-07-05

无从考证。

但是后来有本野史传说杨贵妃其实并没有缢于马嵬坡,因为唐玄宗太爱她,不舍得她死亡,于是让一名与她体型相似的宫女自缢,并向世人宣称杨贵妃已死,其实杨贵妃扮作平民妇女逃亡民间,但因为怕被人发现,东躲西藏,最终抑郁而终。本人认为这可能是真的,具体事实如何就只能追溯历史了。

杨玉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

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 [1]  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其籍贯存在争议,主要有五种说法: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 [2]  、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说、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广西容县)说。她出生于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从延秋门出长安,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公历7月15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3-4] 

杜甫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白居易形容她“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白的《清平调》则说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