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放久了为什么会变成白色沉淀物?

白色的沉淀物跑了开水也不容易化掉,也不怎么甜了

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有些单花蜜低温时会产生结晶,生成结晶的是葡萄糖,不产生结晶的部分主要是果糖。蜂蜜结晶与蜜种、储存条件有关。一般蜂蜜在13摄氏度以下结晶,而油菜蜜、椴树蜜在13~14摄氏度就会结晶,洋槐蜜则不太容易结晶。枣花蜜虽属不易结晶的品种,但如有少量结晶,仍属自然现象,请放心食用。 蜂蜜一般存于阴凉的地方,但是温度不宜过低,蜂蜜一般在10摄氏度时,会发生结晶,不利于食用。

蜂蜜结晶处理办法:

    把蜂蜜连同瓶子一起在热水中浸泡,但要注意热水温度必须低于50摄氏度,因为温度过高会使蜂蜜中的酶失活、维生素损失。

    可连瓶子一起,放入冷水锅内慢慢加热,当水温达到50~60度时,沉淀物就会自然融化,而且不会再沉淀。

    放置到夏天自然化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13
蜂蜜里面的白色沉淀物为蜂蜜的结晶。
事实上,绝大多数蜂蜜都是会产生这种白色的沉淀物也就是结晶的。
结晶多少和状态与其植物的种类和温度有关,结晶量较多或者说能够全部结晶的蜂蜜一般含水分低,浓度高,不容易变质,所以是优质蜜,且其结晶用手搓捻时,手感细腻,无沙粒感。而假的蜂蜜,不易结晶,或者之能沉淀一部分,沉淀物是硬的,不易搓碎。
你可以用这种办法来辨别您的蜂蜜的纯度,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使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5-13
那个是沉淀的葡萄糖结晶,完全可以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