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为什么选择政治才能、身体素质都不如恭亲王的咸丰继位?

为什么选择咸丰继位呢?

道光皇帝的性格比较严肃、严厉,对待自己的皇子只要稍有不对就会采取暴力的方式。在道光刚开始做皇帝初期,他的子嗣十分稀薄,只有四个,其中两个还英年早逝,就只剩下了老大和老四咸丰,由于老大长子不爱读书,整天游手好闲,被道光一顿教训,道光甚至大打出手,可是却一不小心踢中了长子的命根子,抢救无效去世了,所以最后只剩下了咸丰。

因此道光开始十分重视自己的子嗣问题了,他从心底里想让咸丰继承皇位,所以在皇后去世之后,咸丰的生母便成为了皇后,他也成为了真真正正的嫡出,即使当时清王朝是以能力来判断一个人是否继承皇位,但是嫡出继承是从古至今的传统思想所铸就的,道光也不例外,因此封他的母亲为了皇后。

而恭亲王的生母是静贵妃,静贵妃所生的老二、老三都相继去世,这让道光觉得恭亲王可能也不会活的,所以道光担心他的健康状况。而最终让道光下定决心让咸丰继位是因为他们有一次去狩猎,规则是谁射的多谁就是赢家,当然最后是恭亲王射得多。

但是咸丰却未射一箭,他给道光的解释是:当时正直春天,动物们都在繁哺,不忍心杀生,道光听了之后很是开心,觉得咸丰就是成为皇帝的最佳人选,也是这样他下了最后的决定让咸丰继位,不因为任何原因,同时他也没有考虑能力问题,最终害了清王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道光的眼光太差,最终让清朝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咸丰在位期间未能彻底改变道光皇帝执政以来清朝衰弱的趋势,相继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偌大的一个清王朝差点就被咸丰给搞垮了,不是纵横在搞封建迷信,就从咸丰的画像就能看出来,这典型就是一个亡国相啊!

咸丰即位之初就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其实运动爆发前期很好镇压,只不过清廷的措施不行,最终让太平军迅速发展起来,从太平天国的政教组织形式来看,如果这样的组织都能够取代中央专制王权,那皇帝都得无能成什么样子。

终咸丰一朝都没能找到打垮太平天国的方式,然而却由着性子让鸦片战争愈演愈烈,最终引发第二次鸦片战争。

咸丰主持下的清王朝稍有不慎就处在亡国的边缘,这种内忧外患的处境,即使是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也没有这样的亡国危机。

再来看咸丰的弟弟恭亲王奕䜣,虽然外号叫鬼子六不太好听,那也是清朝后期灵魂式的人物,不但处理了英法联军侵华,还主持了洋务运动,使得清朝能够有一个同治中兴。

那么,问题来了,道光为什么要选择咸丰,而没有选择奕䜣呢?

道光皇帝是一个性情比较严苛的人,可能稍微有点薄情寡义,对待自己儿子的教育问题,有的时候甚至会拳打脚踢,这种教育方法十分有问题。

我们都道光皇帝一共九个儿子,但是在道光前期,子嗣并不算多,在皇四子奕詝(咸丰)1831年(道光十一年)出生之前,道光一共三个儿子,次子和三子在道光九年的时候相继去世,只剩下皇长子奕纬,尽管是庶出的,道光不是很喜欢,但也开始重视起来。

然而这个奕纬是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清朝时期对皇子的教育十分严格,老师也劝奕纬好好读书,奕纬当时已经二十多岁,甚至威胁他的老师,如果我将来当上皇帝第一个把你杀了。

据说当时道光得知这个事情后,非常生气,对着奕纬就是一顿拳打脚踢,结果一不小心踢到了裆部,奕纬当天医治无效去世了。

道光对奕纬的去世十分心痛,追封他为“隐志贝勒”。

道光皇帝辛辛苦苦生的三个儿子全军覆没后,本来应该十分悲伤,但是也不知道应了那句“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奕纬死后几个月,皇四子奕詝和皇五子奕誴就降生了。

在奕纬身上的教育失败后,道光十分重视皇四子奕詝,在其出生后仅仅三年,皇后佟佳氏病死后,奕詝的生母就册立为皇后,奕詝的身份也变成了嫡子。

我相信道光在选择奕詝继承皇位的时候,肯定是考虑了嫡庶之分,尽管清朝皇位继承不讲嫡庶,而是以能力见长,但是道光皇帝却是实实在在的嫡出,在古代封建社会,嫡出对庶出有着天然的优越感,所以,道光皇帝最终选择了奕詝肯定是有这方面考量的。

皇六子奕䜣的年龄只比奕詝小一岁,就晚这一年,可以说是错过了整个世界。

奕䜣的母亲的静贵妃,待遇照比钮钴禄氏就差多了,在生下奕䜣之前,皇二子、皇三子都是静贵妃所生,道光竟然没有册封静贵妃为皇后,等到钮钴禄氏死后,按照道理来讲也应该册封静贵妃为皇后了,但是道光连丧三位皇后,就没有再立皇后的打算了。

从这一点来说,我估计很可能是道光皇帝认为,如果立静贵妃为皇后的话,奕䜣在地位上就和奕詝一样了,这样假设的话,道光皇帝早就打定主意立奕詝为皇帝了。

再来说身体因素,很多人都知道咸丰身份不好,很可能还是个瘸子,其实在正史上并没有记载咸丰是个瘸子,从相关资料来看,咸丰很可能是摔伤过腿,后来恢复的不太好,并不是一直都是瘸子,很可能是季节性的。

在选择立储的时候,真正让道光担忧的应该是奕䜣的健康状况,因为奕䜣母亲生的其他两个儿子早年都夭折了,会不会有什么遗传病也说不准,当然,这种说法也是猜测。

关于道光选择奕詝为皇帝,还有一个野史中的故事,在选择奕詝和奕䜣的时候,道光十分犹豫,从地位上来说,奕詝高于奕䜣,但是在能力上,奕詝是远远不敌奕䜣的。

奕䜣在身为皇子的时候,不论是条陈时政还是骑马射箭都是极大的本领,典型的文武双全,当时奕詝的老师杜受田给奕詝出了一个主意,跟道光打感情牌。

在《清史稿:杜受田传》记载:有一次道光领着皇子们去打猎,考察皇子们的骑射本领,按照满清时期的规矩,打猎最多的皇子要受到皇帝的赏赐,在诸位皇子中奕䜣获禽最多。

然而奕詝在打猎过程中却一箭未发,道光因此问奕詝为什么没有射箭,奕詝按照老师杜受田提前告诉他的回答:“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

前面已经说到,道光皇帝是一个有点薄情寡义之人,在听完奕詝的回答后,情感线爆棚,十分高兴,认为奕詝是一个讲情义的人,非常适合当皇帝。

尽管我们知道清朝当时内忧外患十分需要一个强势一点的皇帝,但是道光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总之,在最后选择奕詝的时候,道光是感性大于理性,情感上的因素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第2个回答  2019-10-27
因为咸丰是嫡长子,为人仁孝得到道光的赏识,他的母亲孝全皇后当时也非常受宠。
第3个回答  2019-10-27

道光皇帝选择政治才能并不好的咸丰做皇帝是想彰显自己在位是的明智。

恭亲王虽然政治才能更好但是并不受道光的喜爱。

第4个回答  2019-10-27
道光皇帝选择做皇帝的人并不是只看他的政治才能和身体素质,相反他却更看重各方面都比较普通的咸丰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