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举一个例子说说信息技术对社会带来哪些消极的影响,你能分析一下其原因在哪吗?

如题所述

【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据调查,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5.8%,18岁以下的占2.4%。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互联网络带给我们巨大的影响,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负面的。但是,互联网络毕竟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我们没有理由因噎废食,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关键词】互联网;青少年;影响

网络为人类带来无限生机和动力,展示出一方美好的乐园。人们对其的喜爱程度,从每年倍增的上网人数可见一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网络与青少年的个性相适应。上网有瘾,这早已成定论,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网消得人憔悴”。那么,网络的神奇力量究竟是什么?它对青少年的影响到底怎样?我们如何采取措施克服其不利的影响呢?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1.有利于青少年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形成

线性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先后顺序,对事物的认识从头到尾都遵循单一的顺序。而在网络中大量使用的超文本阅读方式是以网状形式来构筑和处理信息的。它是一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从非线性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同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并透过这种网状的联系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线性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发散性思维、拓展青少年的思路,有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网络的使用同时又可以培养青少年以一种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和积极利用现代化工具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而这恰恰是信息时代所必需的。

2.青少年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

随着国内几大互联网的崛起,年轻的网络创建者们成为了青少年的榜样。网络创业的神话、网络平等的故事激励着大量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知识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深地植根于广大青少年的心中。网络上的信息极其丰富,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青少年在这种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不再看重“博闻强记”,计算机和网络就是他们的记忆。他们面临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获取已知,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创造和运用新知识。网络使青少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无论是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

3.满足了青少年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

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因此,网络一出现,便注定与青少年紧紧联系在一起。网络使得青少年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们在有限的学习、工作的重压之外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当全世界缤纷多彩的信息资源集结在青少年的面前,他们的视野、心胸会与以往完全不同。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是事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探索性的调查、分析、研究,以期能够引导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趋利避害,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并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一、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概括地说是双重的。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达到一个完好的状态。我国在教育方针中也明确提出要将青少年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四有”新人。因此,我们试从网络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探讨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

1.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少年访问这些网站,参加网站开展的各项活动,有助于增强爱国、爱党意识,有助于强化道德主体意识与地位。

网络对青少年智力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青少年的潜力。

网络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青少年通过网络获取一定的医学卫生知识和体育锻炼常识是最便捷的。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为青少年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上聊天有效地帮助青少年解除烦恼和疑惑;网络为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自测、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医院、心理医生、心理健康研究动态及求医预约等带来了极大便利;网络使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个性特质都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尊重与满足,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发展。

网络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递的快捷,以及人机对话的平等的新型人际关系,有助于启发和引导青少年培养和形成学习、效率、平等、开放等现代观念;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有助于青少年扩大交往的范围;网上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为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网络还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的练兵场,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

2.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网络对青少年智力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聊天是许多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多数进入聊天室聊天的青少年大都没有固定的话题,这种散漫的聊天方式,容易影响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计算机网络挤占了青少年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在网络上,有人靠虚拟销售赚取不益之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13
中新网8月16日电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8月15日俄罗斯匿名窃贼通过电子邮件向一些银行、信贷史管理局兜售含有70多万份贷款人信息的庞大数据库,引发广泛关注,如果数据属实,银行业信誉将遭受沉重打击。据悉,俄罗斯数据窃贼此次兜售的贷款人数据库规模庞大,高达70多万份纪录,涉及各大商贸网络中通过向银行贷款进而采购商品的潜在采购商的详细信息,日期为2006年4月7日。每份数据记录包含贷款人姓名、地址、商贸网络名称、在何处借贷采购、采购额、首付规模、贷款规模、借贷期限、每月偿付规模、逾期规模、罚款数额等。窃贼索价90万卢布,而在信贷史市场上,每份信贷纪录价值0.4美元,全部70多万份数据总价值至少28万美元。贷款人信息数据库泄露事件立即引起各方强烈关注,各相关机构和银行都纷纷表示信息不可能是从自己单位泄露的。俄投资储蓄银行副董事长切尔努先科认为,从理论上说,几个相关机构都有可能泄漏信息,包括银行、信贷史管理机构、商贸网络、分配局。俄罗斯银行高官消息人士表示,贷款人信息数据库不会从中央信贷史目录中泄露。因为中央信贷史目录数据中没有贷款人姓名这一项,而且所有数据全部加密,即使被窃也无法使用。俄罗斯银行对兜售这种数据的现象非常担忧,准备对中央信贷史目录、各大银行、信贷史管理局进行严格检查。从分配局泄露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该机构只有个别信誉良好或恶劣的贷款人的简单数据,要想拥有如此详细的信息,至少要同时搜集10多个大型商贸网络的相关数据,这是不太现实的。信贷史管理局同样否认与数据泄露有直接联系。俄“全球支付信贷服务”公司总经理拉古特金强调,信贷史管理部门的保密水平很高,不可能发生类似信息泄漏。许多人根本无法看到这类信息,一些人看到的只是加密后的信息,无法复制,只有相关负责人士在严格监督下才能接触到真实数据。俄联邦金融市场管理局副局长沃尔科夫认为,从信贷史管理局泄漏数据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些数据的保管非常严格,而且没有商贸网络方面的信息,2006年4月7日管理局刚运作一个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拥有70多万份贷款人信息。因此,最有可能造成数据泄露的是银行,主要怀疑对象是俄罗斯标准银行、霍姆信贷银行、投资储蓄银行、俄罗斯银行、阿尔法银行、金融银行、俄罗斯金融银行。各大银行对此基本上没有发表过多的评论,只是怀疑窃贼兜售的可能是假数据。如果这些数据是真实的,将使银行信誉遭受沉重打击,特别是那些刚刚赢得信任的信贷机构。
信息技术的影响:消极影响: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对人们身心健康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信息技术在给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对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您是否曾感觉到信息对自己心理的冲击和压力?
症状
心理医生在门诊中经常会发现一些25岁到40岁的拥有高学历、置身高新技术行业的白领人士,尤其是那些常与高流量信息打交道的正常成年人会突发奇怪的疾病:没有任何病理变化,也没有任何器质性改变,发病间隔、起病时间都不一定,但他们会突然出现恶心、呕吐、焦躁、神经衰弱、精神疲惫等症状,女性还会并发停经、闭经和痛经等妇科疾病。心理专家们认定,是一种身心障碍,可以暂时称之为“信息焦虑综合征”。但因其不能独立为疾病病种,所以心理医生对这种情况的书面描述是:信息过度吸纳引致的紊乱体征。 最早对这个紊乱体征提出概念的是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部的孙彼得教授。孙教授发现,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信息的吸收是成平方数增长的,但人类的思维模式还没有很好地调整到可以接受如此大量信息的阶段,由此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非常接近精神病学中的焦虑症状。孙教授戏称之为信息焦虑综合征,有的新闻媒体也写作知识焦虑综合征。 顾名思义,信息焦虑综合征就是由于过量的、没有选择的、不经训练地吸收完全没有系统意义的多方信息引起的焦虑症状。过量吸收信息,并非是一个主动意识,在数情况下,是一个被动的行为。从日常生活上看,每天连续看电视、听广播的人和每天都泡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的人都很容易引发焦虑。从职业来讲,记者、编辑、广告员、信息员、网站管理员、情报人员、监听人员、间谍、声纳员等都是该综合征的高发人群。
  危害
专家认为,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的几何冲撞必定会对人心理和身体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由于过量吸收各种信息,造成思绪紊乱,判断力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高血压、心律不齐、紧张性休克、失眠、逆行性兴奋、厌食等躯体症状。典型例子就是一些过度上网的青少年。
第二,一些弱势群体由于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差,不会使用包括网络技术在内的新信息渠道,造成无法与其他人共享信息和先进知识。这些信息落差、信息不对称都没有体现社会的公平性,出现了信息和知识流向的两个极端。而信息和知识又是创造财富的源泉,知识阻断必然导致贫富分化问题,从而危害各地区共同繁荣的前景。日益扩大的“鸿沟”正在加剧人类在信息时代新的贫富差距。
第三,由于信息化时代知识新过快,人们不得不拼命学习新的知识。有些人会因担心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最后出现惶恐不安、失眠健忘、食欲不振、心悸气短等症状,甚至会产生厌学厌世情绪,这说明一部分人对信息产生了恐惧。
对策
那么,有没有避免和减少信息焦虑综合征危害的可能呢?答案是肯定的。专家指出,在信息焦虑综合征发病初期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也不用担心它会快速转发为精神疾病。 现在的关键是,需要全社会都来认识到信息焦虑综合征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它对人类的伤害。虽说信息焦虑综合征在初始期可以通过心理手段或强制手段进行治疗,可一旦当它发展到精神上的障碍,那时通过自己心理调节或求助于心理医生已没有多大意义,恐怕要经过更严酷艰难的治疗才可能挽救患病者。
当您仔细看过以上内容,并对信息焦虑综合征及其症状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假如您认为自己已经出现信息焦虑综合征的初始症状,您除了遵照医嘱吃一些药物外,还应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使自己的工作、生活有规律,比如每天限制接触媒体的时间及数量,每天保证9小时睡眠时间,要大量饮用冰糖水,晚上坚持锻炼15分钟,减少娱乐,严禁饮酒。当然,严重者应立即咨询心理医生。
第2个回答  2013-06-13
1、一大部分人逐步形成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思维能力下降;
2、给一部分人获得不良信息在客观上创造了条件;
3、给一部分人发布不良信息创造了条件;
4、众多未过滤信息,形成信息爆炸,让人在大海茫茫的信息面前无所适从,不得不回过头来采取原始的方法去采集和分析信息;
5、知识产权在短时间内被公开,失去独占性;
6、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非人性思维,造成所谓的“高级愚蠢”随时随地在发生(这是我们最常见的问题)。

声明:还是正面的多,这些问题只是为了说明他的消极因
1、一大部分人逐步形成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思维能力下降;
2、给一部分人获得不良信息在客观上创造了条件;
3、给一部分人发布不良信息创造了条件;
4、众多未过滤信息,形成信息爆炸,让人在大海茫茫的信息面前无所适从,不得不回过头来采取原始的方法去采集和分析信息;
5、知识产权在短时间内被公开,失去独占性;
6、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非人性思维,造成所谓的“高级愚蠢”随时随地在发生(这是我们最常见的问题)。
第3个回答  2013-06-13
一点很关键很重要的一点也是信息技术带来的最大的威胁——“人非人”——中国人不再像中国人,美国人也在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一国一地区的经济文化越来越脱离一国一地区开始走向全球合作这使得其中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一国一地区的经济越来越不能脱离其他地区,这是对一个民族最大的考验人们是否还能保持各自的“本性”而不是都变的惟利是图是个重大的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