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时为什么贴“酉”字

如题所述

“酉”yǒu,谐音“有”字。预示来年,五谷丰登,经济富有。人们通过过年贴对联、福字、窗花等方式,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

倒酉,一般是用黄表纸砸成的小型黄钱。长宽分别约三寸和两寸,下端要剪成两个燕尾形的斜尖,上面还要砸出九个小圆钱。之后附上用红纸写好做成的方斗烫金“酉”字,贴在黄钱上端。到了腊月二十九与春联、年画、门神等一起张贴起来。倒酉,倒酉,你有我有家家有。

“倒酉”,当年在民间俗称“小挂钱儿”,是民间在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讲究且要贴的吉祥物,家门及各种器物上一般都会贴,要的就是哪种吉祥美好的寓意。

过年其他习俗

在老时候过春节前,无论城乡家家户户都有贴八大红的民间习惯,其中在腊月二十九贴倒酉也是必不可少的民俗内容。所谓的“八大红”,包括门神、春联、春条、斗方、吊钱、窗花、年画、绢绸等编织的工艺品。贴八大红的目的就为了烘托春节气氛,美化家居环境,祈福求平安吉祥。

门神和春联、窗花、年画大家都比较熟悉,不被年轻人熟悉的春条主要表现的内容是五谷丰登、平安如意、抬头见喜等,斗方即为福字,吊钱的内容表现招财进宝、黄金万两等,绢绸等编织的工艺品分别有十二属相、花生串、元宝串、五彩椒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1
“道酉”是一个俗语,也是中原民间过年贴春联时必行的风俗。写时,“道”、“酉”二字连成一体,即“道”之最后一笔为“酉”之上横,呼时也称“道酉”。   “多贴几个道酉!”看着孩子们欢天喜地贴对联,家中老者常作如此吩咐。  孩子们所贴的道酉,实际上远较“道酉”丰富。门外贴“出门见喜”,院内贴“满 院春光”,水缸上贴“清水满缸”,牲口槽贴“槽头兴旺”,卧室内或者床头上贴“身居福地”……另有四字合写的“招财进宝”、“学好孔孟”,等等。  “再贴几个小道酉!”于是乎,粮囤上有了“丰”,馍篮上有了“满”,柜子上有了“福”……人们把两字以上的,称“道酉”。单字的称作“小道酉”。道酉既非对联,也非联额。它是民间在春节习俗中特有的一种吉祥形式。  什么叫“道酉”?它最初的源起究竟因何?源起于何时?  古人配天干、地支用以纪年,单用十二地支以记个人生肖。“子鼠丑牛”,已成为人们口头上的俗言。午对马,未对羊,申对猴,酉对鸡……  道酉,亦即道鸡。鸡者,吉也。道鸡,也就是道吉。道吉,互致吉祥。其实“道酉”,就是号召大家于春节期间多说吉祥之语,多做吉祥之事,既是一种善意的提醒,也是一种美好的暗示。  中国文化讲含蓄,忌直白,雅爱文字游戏。南朝梁人刘勰所著《文心雕龙·谐隐》篇云:“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并说,从战国时荀况《赋篇》说蚕,就“已兆其(谜)体”。制谜之俗源远流长。以至春节多灯谜,灯谜多规矩,什么卷帘、拆字、白头、粉底……道酉,其实就是一个在广为流传中渐被忘却了谜底的谜面。道酉是由风雅之事而成的风雅之俗。  2003年,我参加“客家迁移万里寻踪”活动,10月15日到达 福建永定县的高北村。这是一个以土楼著称的小山村,村里的圆形土楼承启楼曾被选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邮票图案向海内外发行。承启楼不仅规模宏大,罕有其匹,而且历四百年之久而仍能居住百多户人家。高北村都姓江,谱载从河南淮阳迁来,是南宋名臣江万里的后裔。在这个城堡式的土楼里,在和楼中居住的七十岁的老人江恩庆一番谈话后,道酉的疑问终于有了部分的解答。  江恩庆老人指着门上贴的“开门大吉”、食柜上贴的“山珍海味”、墙上贴的“食德饮和”、门外贴的“左宜右有”,说:“这都是道酉。”  江老人大概看我两眼放光,又不失时机地加了一个小小的注解:“字多的叫道酉,字少的叫小道酉。”  此俗与中原绝同!从东晋到清末,客家有五次大的迁移活动。而这五次大的迁移,多源于中原腹地。“要问客家哪里来?客家来自黄河边。”这是福建客家人所共知的歌谣。客家源自中原,所迁处多为蛮荒之地,所以他们有着强烈的文化优越感。他们遵祖崇祀,耕读传家。走千里走万里,甚至远漂海外,绝不改一点儿古老的风俗。“我爷爷的爷爷就是这样贴的,我孙子的孙子也还要这样贴。祖上传下来的风俗是不能改变的。”江恩庆老人语调平和。正是这平和的语调让我看到他们久已形成的文化传承心理,看到了中原(客家)文化的顽强和柔韧。  高北江家跟着宋高宗赵构从河南淮阳迁出的时候该是11世纪二三十年代,历经了南宋屠戮之灾,又越过元明清三个朝代,处深山老林,距县城即有百里之遥;避红尘烽烟,恐为兵匪歹人所陷。自迁离中原也从无与老家再有过联系,可“道酉”之俗竟然丁点儿未改,说它是民俗文化的活化石真是恰如其分,千真万确!  据此可以推断,“道酉”之俗,在以开封为首都的北宋时期即已深入人心。在信息不畅、仅以口耳传播的古代,从文人行为的雅事到民间行为的雅俗,不经漫长的时间是不可想像的。由此可说,过年贴道酉的风俗,至少也有了千年以上的历史。  道酉之俗在客属之乡虽然没有更改,在黄河流域却有一些有趣的变异,豫南鲁山一带,春节多贴“道有”。“道”下之横作“有”之上横,上下连体,颇为好看。也有的二字不连,但有一点儿却是永远不改变:必为竖写。  虽然都是“道酉(有)”,但细思就会发现,“道有”之于“道酉”,意义显然浅了、薄了、直白了,似乎也更物质化了些。从侧重精神的“酉”到侧重物质的“有”,“道酉”的基本价值已悄悄改变。考其改变之因,恐怕与“道酉”的误识大有关系!
第2个回答  2015-07-04
“道酉”是一个俗语,也是中原民间过年贴春联时必行的风俗。写时,“道”、“酉”二字连成一体,即“道”之最后一笔为“酉”之上横,呼时也称“道酉”。   “多贴几个道酉!”看着孩子们欢天喜地贴对联,家中老者常作如此吩咐。  孩子们所贴的道酉,实际上远较“道酉”丰富。门外贴“出门见喜”,院内贴“满 院春光”,水缸上贴“清水满缸”,牲口槽贴“槽头兴旺”,卧室内或者床头上贴“身居福地”……另有四字合写的“招财进宝”、“学好孔孟”,等等。  “再贴几个小道酉!”于是乎,粮囤上有了“丰”,馍篮上有了“满”,柜子上有了“福”……人们把两字以上的,称“道酉”。单字的称作“小道酉”。道酉既非对联,也非联额。它是民间在春节习俗中特有的一种吉祥形式。  什么叫“道酉”?它最初的源起究竟因何?源起于何时?  古人配天干、地支用以纪年,单用十二地支以记个人生肖。“子鼠丑牛”,已成为人们口头上的俗言。午对马,未对羊,申对猴,酉对鸡……  道酉,亦即道鸡。鸡者,吉也。道鸡,也就是道吉。道吉,互致吉祥。其实“道酉”,就是号召大家于春节期间多说吉祥之语,多做吉祥之事,既是一种善意的提醒,也是一种美好的暗示。  中国文化讲含蓄,忌直白,雅爱文字游戏。南朝梁人刘勰所著《文心雕龙·谐隐》篇云:“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并说,从战国时荀况《赋篇》说蚕,就“已兆其(谜)体”。制谜之俗源远流长。以至春节多灯谜,灯谜多规矩,什么卷帘、拆字、白头、粉底……道酉,其实就是一个在广为流传中渐被忘却了谜底的谜面。道酉是由风雅之事而成的风雅之俗。
第3个回答  2015-07-30
每逢过年贴春联,真可谓无处不贴,大红春联,也是中国红的一部分。走进村子里每一户,都是红彤彤一片,让你满眼都是喜庆。大门上要贴,屋门上要贴。除了贴对联,还要贴单联的,院门口对面墙上要贴“出门见喜”,院门对面如果没有墙,找棵正冲着的树,也要贴上,水缸上要贴“细水长流”,屋里柜子上要贴“金银满柜”,牛车上要贴“车行万里”。除了贴单联的,还要贴单个的字,进门影壁墙上要贴大大的单个“福”字,小箱子小柜子上贴小福字,牛犄角上要贴“酉”字。为什么牛犄角要贴一个“酉”字?
这个酉字嘛,很有意思,《新华字典》上只是解释说,“酉:地支第十位。酉时,下午五点至七点。”其实,还是《说文解字》上解释的好,“酉:八月黍成,可为酎酒。”意思是说,秋天丰收了,收了很多粮食,除了口粮,还有剩余的粮食可以酿酒。这是人们一年中最盼望的,大囤满小囤流的丰收场景啊。“酉”字,象形兼会意。甲骨文、金文字形像酒坛。字从西,从一。“西”本指“西方”。在我国古文化中,西方与“秋季”搭配。“秋季”意味着“庄稼成熟”。故“西”转义指“谷物成熟”,其字形像酒坛。西字里面加“一”就是“酉”字,“一”指酒坛里的物,此物,就是丰收的粮食。牛犄角上贴“酉”字,就是人们盼着过了年,开始春耕了,牛耕出来的土地,秋天获得大丰收啊。
过年牛犄角上贴“酉”字,应该是很久远的事了,《说文解字》的注释,应该最接近原意
第4个回答  2015-07-16
写“酉”字帖贴在储存东西的家具农具用具(比如:菜橱,衣柜,装米装小麦的缸,铁锹,镢头,锄头等)上,寓意:东西丢不了,随时都能找到。因为农村家里有很多农具用具,还有很多都是季节性的,每年只在特定的季节才会用到,其他时间就保存起来,几个月甚至是一年之后再用的时候很容易忘记放在哪里了,所以就贴上“酉”字,算是一种寄托,用的时候很容易再找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