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暂估入库啊,在什么情况下暂估入库啊

假如成本的话可以暂估吗

暂估入账指的是企业购买商品,商品已经验收入库,但是企业还没有收到发票,在月末合理估计入库成本。暂估入库只出现在已经验收入库的商品,但是月末没有收到发票的情况下。暂估入库的会计分录为:借:库存商品  贷:应付账款——暂估入账款。成本是不可以暂估的,需要根据实际发生数入账。

扩展资料:

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商品

贷:应付账款——暂估款

必须注意的是,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不能申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因此,不存在进项税额的暂估抵扣问题,且上述分录中,暂估金额应当按照不含税价格口径暂估。

因此,首先应当按照上述规定暂估入账,然后,与其他正常入库入账的库存商品一样,一并计算库存商品发出(包括说的销售出库)成本。编制会计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收到发票后的处理:

次月初,冲回暂估入库成本,以红字编制如下分录:

借:库存商品

贷:应付账款——暂估款

取得发票后,编制正式入帐分录:

借:库存商品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公司 等

参考资料:暂估入账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3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于已验收入库的购进商品,但发票尚未收到的,企业应当在月末合理估计入库成本(如合同协议价格、当月或者近期同类商品的购进成本、当月或者近期类似商品的购进成本、同类商品同流通环节当期市场价格、等)暂估入账。

暂估入账的成本,不是想入多少就入多少,应该按照实际的来确定。一般是按货物清单或合同约定的价格入账。等正式票发票来了,就冲暂估入库,用正式发票入帐。



账务处理中的问题

1、需要在应付账款中设置一个“暂估入库”的供应商,在做暂估入库处理的时候就用这个辅助核算,而不是写实际的采购供应商。

2、到票金额如果和暂估金额有出入的,需要实际到票的时候调整成本的价格,暂估金额小于实际到票价格,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否则做相反分录。

3、如果暂估的货物汇算清缴之前不能取得发票的,需要做纳税调整处理。

4、如果暂估货物的发票不可以取得的,除了做纳税调增以外,还得做账务的平账处理,即应付账款的暂估入库项目不能一直挂账,需要把这个科目的金额和实际支付的金额做对冲。涉及税金的需要把税金一并计入成本做处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6-08

对于已验收入库的购进商品,但发票尚未收到的,企业应当在月末合理估计入库成本(如合同协议价格、当月或者近期同类商品的购进成本、当月或者近期类似商品的购进成本、同类商品同流通环节当期市场价格、售价*预计或平均成本率、等)暂估入账。

购入存货,月底时,若发票未到,应分别存货科目,抄列清单,暂估入账,借记“库存商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的记录,予以冲回。

发票和原来的暂估入库对应上

暂估入账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暂估容易冲销难,难就难在发票到达后找不到原来对应估入的是哪一笔,特别是客户很多或较长时间才收到发票的情况更易产生这种问题。

解决方法按上面所说的月底暂估,月初冲回,保持账务的连续性以免因发票长时间未到而难以查对,对每笔新发生的暂估入账及发票到达冲销后都要及时登记,将存货明细账与库房的明细账定期不定期地核对,以减少差错的发生及尽早发现差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6-10

材料入仓库,没正式发票,会计可用仓库入库单做暂估入库。等正式票发票来了,就冲暂估入库,用正式发票入帐。次月初用红字冲回,以仓储部门上月末出具的暂估入库单改为红字为附件进行会计处理:

借:库存商品/原材料等(红字)

贷:应付账款(红字)

正式发票收到时,以发票和仓储部门出具的正式入库单作为附件进行会计处理:

借:库存商品/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如果正式发票连续数月未达,但存货已经领用或者销售,仓储部门和财务部门仍作暂估入库处理,领用存货时,仓储部门按暂估价开具出库单,财务部门以此为附件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暂估价与实际价差异的处理。

 暂估入库的难点

暂估入账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暂估容易冲销难,难就难在发票到达后找不到原来对应估入的是哪一笔,特别是客户很多或较长时间才收到发票的情况更易产生这种问题。

解决方法

一是按上面所说的月底暂估,月初冲回,保持账务的连续性以免因发票长时间未到而难以查对;

二是设备查账(表),对每笔新发生的暂估入账及发票到达冲销后都要及时登记,将存货明细账与库房的明细账定期不定期地核对,以减少差错的发生及尽早发现差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1
暂估入库:
1.只在月底结账前做
2.目的是为了保持“账实一致”
3.操作对象是“货到票未到”的货物
4.金额的确定:一般为和供应商采购时达成的价格(扣除进项税)
5.分录: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贷:应付账款-暂估价应付款
6.下月初再原分录冲回即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