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泾川简介?

如题所述

泾川县位于甘肃省东部,秦陇交界处,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东邻陕西省长武县,西接平凉市崆峒区和崇信县,南面与灵台县相连,北面与庆阳市镇原县接壤,西距甘肃省会兰州420公里,东距陕西省会西安210公里。全县共辖14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5个行政村,1466个村民小组。东西长57公里,南北宽36公里,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6万人。     自然条件优越。泾川属暖温带亚湿润区,境内海拔930─1460米,年平均日照2274小时,年平均气温10.4℃,年均降水555毫米,无霜期174天,相对湿度69%,年蒸发量1339.6mm,气侯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适中,土层深厚,山灵水秀,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素有“陇东粮仓”和“陇上小江南”的美誉,被国家划定为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泾川三塬横亘,五水逶迤,总耕地面积87.8万亩,人均耕地2.8亩,耕地布局为一川四塬五分山,土地资源丰富,为果菜、草畜等农村特色产业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区位优势独特。泾川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位居甘肃东大门、西安后花园,国道312线一级公路和正在建设的银武高速、西平铁路横贯全境,县内共有省级道路3条66公里,县乡公路16条308.8公里。近年来,先后建成了王村泾河大桥、安定大桥、南石窟大桥3座横跨泾河的桥梁,县内南北通道全面打通。贯通南北、融合三省的独特区位,为泾川进一步开放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文化底蕴深厚。泾川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建郡置县历时2100多年。泾川是西王母故里,境内有南石窟、王母宫、瑶池、田家沟生态风景区等多处旅游景点和文化遗存,占地1000亩的大云寺景区正在建设之中,西王母文化和佛教石窟文化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始建于西汉元丰年间的王母宫是目前中国仅存的一处祭祀西王母之地,被誉为“天下王母第一宫”,正在争创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开凿于北魏太和年间的王母宫石窟,堪与敦煌、云冈石窟相媲美。南石窟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庆阳北石窟寺并称为“陇上石窟双明珠”,为佛教石窟艺术遗存之精华。泾川大云寺是供养佛祖舍利最多,目前发现最完整的佛祖舍利塔基,大云寺地宫出土的唐代金银棺,是世界上最早的金棺,比陕西法门寺金棺早180多年。金银棺和14粒佛祖舍利发现40年来,曾多次飘洋出海,出国展览,引起强烈轰动。今年争创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的田家沟生态风景区集风景旅游、生态展现、休闲度假为一体,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境内“红军楼”、吴焕先烈士墓地等独特的革命历史遗址,为创建红色旅游奠定了基础。还有流传千古的夸父逐日、柳毅传书、西王母宴会周穆王等动人传说,为泾川增添了神奇的色彩。相传汉武大帝曾11次到泾川拜谒西王母,李商隐客居泾川,作出了许多美丽的诗句,为泾川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06
历史沿革
  
  泾川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早期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商代建有阮、共国,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安定县,后秦雍州,北魏置泾州。唐至德元年改名保定县。金大定七年改名泾川县,明洪武三年(1370)撤县置,由州直理县事,泾川称泾州,民国时改州为县,沿用至今。
   地理环境
  
  泾川县位于东经107°15′—107°45′,北纬35°11′—35°31′,黄土高原中部秦陇交界处。东西长57公里,南北宽36公里,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地貌地形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占总面积63.4%的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此外,破碎塬区和河谷川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3.6%和9.4%。现有林地316平方公里,草地65.2平方公里,水域33.4平方公里,可耕地584平方公里。气候大陆性显著,四季分明,冷暖起伏不大,降雨多集中于夏季。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174天。年平均降雨555毫米,日照2274小时,相对湿度69%,常年多东北风,年蒸发量1339.6毫米。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风雷、病虫害等,其中以干旱为主。
   资源环境
  
  泾川县域土壤母质为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土地面积中可供各种利用者较多,其中耕地面积85万亩。境内有泾河及其支流芮河等五条河流,年平均径流量124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6.9亿立方米。现发展有水域养殖面积1059亩,水产品年平均生产量260吨。水力发电站1处,年发电量25万千瓦小时。农田灌溉用水可灌溉农田12万亩。已探明有铜、铅、铀等金属矿点,煤、温泉等非金属矿点多处。其中位于县城东7.5公里何家坪村的温泉日出水1920立方米,水温37℃至38℃,水质优良,富含氟粒子,为重碳酸型医用矿泉水。温泉自开发以来,已累计投资1828万元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现建成宾馆、游泳池等3256平方米,形成了沐浴、就餐、住宿、娱乐、旅游一体化服务,日平均接待来客近500人次,年可创利税50余万元。现有林地面积69.6万亩,森林覆盖率34.9%,林木蓄积量146.4万立方米。泾川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多,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国家级保护文物陇上石窟双明珠之一的“南石窟寺”,省级保护文物王母宫石窟、南石窟寺石碑、重修王母宫颂碑、镇海之碑、金大安铁钟以及县级保护文物和1300多件馆藏文物等。近年来,以王母宫、南石窟、温泉三个旅游景点为主进行了综合配套开发,西王母文化旅游受到海内外关注,年接待旅游者8万余人,宾馆、景点等旅游业综合收入28万余元。植物资源有粮食、油料、蔬菜、瓜类、树木、花卉、饲草、野草、药材9类430种,动物资源有兽、禽、鱼等三大类70余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3-06
   社会事业:
  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围绕产业升级加大了科技攻关力度,完成科技成果76项,授权专利4件,科技贡献率由2000年的38%提高到2005年的43%,全县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教育事业取得新成效,各级各类教育得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有效推进,全县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升学率达到了40%以上,普通高中在校学生由“九五”末的2265人增加到6409人,五年共为高等院校输送学生3571人,全县6周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88年,信息教育普及率达到48%;组建了职业教育中心,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泾川一中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性高中达标验收,泾川二中完成一期迁建工程,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已开工建设,全县新建、改建、扩建校舍21.1万平方米,消除危房6.8万平方米。人才队伍素质结构明显改善,全县有各级各类人才1135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795人,中高级职称占35.4%。公共卫生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完成县医院传染病区和远程会诊中心建设、CT等大型医疗设备装配、县疾控中心迁建、五乡镇卫生住院楼及病房新建等项目,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和医疗救治系统日趋完善,全县每万人拥有医务人员17.5人、病床14.9张,儿童计划免疫有效接种率达到85%,城乡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68岁。文化事业取得积极成效,《梁九品》等作品获得省级多项奖励。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在县以上比赛中获得奖牌71枚。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8.3%、96.5%。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6‰,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稳步推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