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翻译一下柳宗元的《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草亭记》 还有谁知道他的写作背景

冬十月,作新亭于马退山之阳。因高丘之阻以面势,无樽栌节棁之华。不斲椽,不翦茨,不列墙,以白云为藩篱,碧山为屏风,昭其俭也。
是山崪然起于莽苍之中,驰奔云矗,亘数十百里,尾蟠荒陬,首注大溪,诸山来朝,势若星拱,苍翠诡状,绮绾绣错。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然以壤接荒服,俗参夷徼,周王之马迹不至,谢公之屐齿不及,径萧条,登探者以为叹。
岁在辛卯,我仲兄以方牧之命,试于是邦。夫其德及故信孚,信孚故人和,人和故政多暇。由是尝徘徊此山,以寄胜概。乃塈乃涂,作我攸宇,于是不崇朝而木工告成。每风止雨收,烟霞澄鲜,辄角巾鹿裘,率昆弟友生冠者五六人,步山椒而登焉。于是手挥丝桐,目送还云,西山爽气,在我襟袖,八极万类,揽不盈掌。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是亭也,僻介闽岭,佳境罕到,不书所作,使盛迹郁堙,是贻林涧之愧。故志之。

公元815年,柳宗元被贬广西,任柳州刺史,其兄柳宽亦任职邕州。柳宽在邕州北郊马退山(又称四厦岭)上构建了一座颇为精巧的茅亭,柳宗元兴致勃勃地为其撰写《马退山茅亭记》。 此文开篇便记述“冬十月,作新亭于马退山之阳……以白云为藩篱,碧山为屏风,昭其俭也。”继而咏叹登亭所见:“尾蟠荒陬,首注大溪,诸山耒朝,势若星拱,苍翠诡状,绮绾绣错。”还详细描述“每风止云收,烟霞澄鲜,辄角巾鹿裘,率昆弟友生冠者五六人,步山椒而登焉”的乐趣。情景交融,文采飞扬,令人睹文思景,马退山在人们的想象中格外美妙。蕴含南宁胜景风物的《马退山茅亭记》历千余载而永存,成为柳宗元的传世名篇。
柳宗元在《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草亭记》中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这里提出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自然美因为人的欣赏而使其价值得到呈现,文学家发现和彰显了自然之美。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失败而贬永州司马,至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被召回京改刺柳州,从现存柳宗元集来看,这十年是他创作成就最大的时期。而其中艺术性最高并脍炙人口的就是山水诗文。山水诗文为人们描绘、建构了一个诗化的世界。柳宗元以文学形式发现、彰显并提升了邕州,永州的自然美。柳宗元为排遣心中郁闷而寻幽探胜,发现许多美丽的景观,并且用生动传神的文笔加以描写,留下了在柳宗元作品中最富于艺术性的文本。这些文本随着柳宗元作品的经典化和普及化而传扬天下。永州文本以其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提升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新的精神资源,值得善加珍惜,认真研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23
公元815年,柳宗元被贬广西,任柳州刺史,其兄柳宽亦任职邕州。柳宽在邕州北郊马退山(又称四厦岭)上构建了一座颇为精巧的茅亭,柳宗元兴致勃勃地为其撰写《马退山茅亭记》。 此文开篇便记述“冬十月,作新亭于马退山之阳……以白云为藩篱,碧山为屏风,昭其俭也。”继而咏叹登亭所见:“尾蟠荒陬,首注大溪,诸山耒朝,势若星拱,苍翠诡状,绮绾绣错。”还详细描述“每风止云收,烟霞澄鲜,辄角巾鹿裘,率昆弟友生冠者五六人,步山椒而登焉”的乐趣。情景交融,文采飞扬,令人睹文思景,马退山在人们的想象中格外美妙。蕴含南宁胜景风物的《马退山茅亭记》历千余载而永存,成为柳宗元的传世名篇。
柳宗元在《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草亭记》中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这里提出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自然美因为人的欣赏而使其价值得到呈现,文学家发现和彰显了自然之美。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失败而贬永州司马,至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被召回京改刺柳州,从现存柳宗元集来看,这十年是他创作成就最大的时期。而其中艺术性最高并脍炙人口的就是山水诗文。山水诗文为人们描绘、建构了一个诗化的世界。柳宗元以文学形式发现、彰显并提升了邕州,永州的自然美。柳宗元为排遣心中郁闷而寻幽探胜,发现许多美丽的景观,并且用生动传神的文笔加以描写,留下了在柳宗元作品中最富于艺术性的文本。这些文本随着柳宗元作品的经典化和普及化而传扬天下。永州文本以其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提升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新的精神资源,值得善加珍惜,认真研究。

柳宗元笔下的马退山茅亭,与王羲之的稽山阴兰亭、欧
阳修的琅玡山醉翁亭一样,因名人名篇而成为千古名亭。然而,现在兰亭和醉翁亭已经现代建筑材料“重塑金身”而重焕光彩,成为著名旅游景点。而马退山茅亭已湮灭于历史尘埃中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