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连续九年增产,农民收入实现连续九年快速增长,农村民生改善迈出较大步伐。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为我们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综观我国发展的各个领域,农业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任务紧迫而重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首先保障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全面小康就无从谈起。近些年,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各种农产品的产量都实现了较大幅度增产,全国人均占有的粮食、棉花、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都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猪肉、禽蛋、蔬菜等产品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的供给问题。但是,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我国农业连续增产、农产品供给连续增加,但农产品需求增长的速度更快,供求关系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近些年,不少农产品需要进口弥补缺口,这导致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由过去的顺差转为逆差并呈快速增加态势,部分重要农产品自给率不断下降,其中粮食自给率已低于90%。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为46.5亿美元,2008年突破100亿美元,2010年突破200亿美元,2011年突破300亿美元,2012年接近500亿美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随着人口总量增长、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农产品的工业及能源用途拓展,全社会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保障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进口可以弥补部分供需缺口,但是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农产品贸易总量有限,大量进口、过度依赖进口,对我国来讲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因此,立足国内解决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这就必须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持续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供给能力,否则将会带来严重后果。国内外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因农产品严重短缺,导致物价飞涨、社会动荡、现代化进程受阻的情况,代价巨大、教训惨痛,必须深刻汲取、引以为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民增收的困难越来越大。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是城乡发展不协调,集中表现是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这些年来,尽管我们实现了农民增收“九连快”,特别是近三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收入之比仍超过3∶1,收入差距仍处于历史高位。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全面改善农民的生活。这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也是当前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没有农民的收入增长,就不可能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民的收入增长,扩大内需就难有大的成效,经济增长就缺乏强大的动力。十八大提出,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意味着未来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需实际增长7%左右。现在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长效机制还未建立,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面临诸多新挑战。农业收入的增加不仅受到农业增产潜力的制约,而且受到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制约。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加是这些年农民收入增长最重要的因素,但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宏观经济甚至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农业面临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劳动的容纳能力越来越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这些都会对农民收入增长带来挑战。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必须广开门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强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建设的任务越来越重。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我国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薄弱环节。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要求全面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防洪抗旱排涝能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等等,都与农业农村建设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重视农业农村发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在不断增加。一是资源环境约束更加趋紧。我国是世界上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耕地减少、农业用水紧缺的问题会更加突出,以农田灌溉用水为例,缺口达到300多亿立方米,很多生态环境问题、污染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相当长一个过程,农业农村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增加。二是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抬高。未来一个时期,世界能源价格仍将高企,我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将持续高位运行;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全社会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农业劳动力价格将快速提高;全国土地价格处于上升通道,农业土地流转费用和用地成本将持续攀升;农业生产布局日益向优势产区集中,农产品跨区域流通量增大、运距拉长,物流成本呈增长态势,农业生产经营将进入一个明显的成本上升时期。三是青壮年劳动力紧缺问题突出。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尽管我国农业劳动力在总量上还处于过剩状态,但结构性短缺问题凸显,青壮年劳动力紧缺日益成为突出矛盾,农业副业化、农民兼业化、农村老龄化、村庄空心化愈演愈烈,许多地方留乡务农的以妇女和中老年为主,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比重超过50%,占农民工比重6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回乡务农,今后“谁来种田”、“谁来务农”的问题将越来越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四是风险和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近十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因旱灾损失的粮食就达600亿斤以上。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呈频发重发加大了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我国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市场波动的可能增加,世界农业丰歉、能源价格变动、投机资本炒作、货币汇率波动以及跨国公司垄断操纵等对农业的影响加大。所有这些问题,都对我国农业农村持续发展带来挑战,进而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我们必须从战略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战略意义,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加投入,深化改革,加快科技进步,不断推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