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企业创新管理的能力

主要想知道如何提高企业对创新过程的管理能力,也就是为了实现创新目标,运用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对创新过程的管理能力的提高。

有人说:“经验是创新的基础。”我觉得:“如果有了经验作铺垫,那你就离成

功更加近了一步,如果再加上自己的创新,那就更加是锦上添花了。”
古今往来,每位发明家都是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而后才有创新,才发明出一

件新产品。爱迪生说过,“要想发明新产品,就要有异想天开的想法和无数次的

失败。”
是的,爱迪生不就自己证明了他的论点嘛!当人们都过着烛光生涯的时候爱迪生

就站出来说,要发明一种叫“电灯”的新东西,人人都以为他是痴人说梦话,但

是,他就是不理会。他虽然不断失败,一次又一次跌倒,但他从来不放弃,仍去

找书籍看,从中发现许多“前人”留下来的没被他人重视的宝贵经验,结果他借

用别人的经验加上自己的经验和努力汗水,成功地发明了“电灯”。
后人还不满意,又借用了爱迪生的“电灯”再加上自己的新概念,又发明了“无

影灯”,造福了许许多多的手术病人,方便了许多医生。所以说,要想自我突破

,就要借用一切能够利用的东西帮助自己,这样就可以少走许多“冤枉路”,从

而更快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自创!
借用别人的“经验”和“成果”而自己却不努力是不行的。就拿我们的杂志上的

文章来说吧:现在很多杂志上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只不过是改头换面了

而已,所以杂志读起来都是索然无味,现在我基本上已经很少去买杂志就是因为

他们都是“借用”的,而自创的成分太少。

但是,全部靠自创也未必就很好,我们不要认为“拿了”别人的东西而觉得对不

起别人,我们只是知识借用而已。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不是要我们用“拿来主

义” 精神去借鉴别人好的东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嘛,这叫做“取长补短”。国家

的政策也是如此,要借用其他国家的好策略,结合中国自身的情况再制订出适合

中国国情的方针路线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现在的中国正在飞速发

展,向世界强国迈进。而其他比较落后的国家也“借用”我国的经验,使自己的

国家不断进步……
借用别人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创新,那才是我们发展自己的上上之策。所以,要

想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借用别人的经验和成果很重要!关健要看你怎么利用!

用激励制度消减机会主义

要使企业实现效率最关键的制度是激励机制。要明确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先要了解机会主义的概念。

现代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但是容易产生机会主义。机会主义的产生有一个过程,先要清楚公司里的各种关系。董事会是财产所有者的代表,有权把财产委托给他人管理,是委托人,总经理是董事会雇来管理企业的专业人员,是代理人,这两者是委托代理关系。但是,公司的实际所有者是股东,董事会仅仅是所有者的代表,董事会对股东而言是代理人,对总经理而言是委托人,具有双重身份。总经理得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之后,再把它们委托给不同的部门经理,这时总经理成了委托人,部门经理成了代理人,总经理也具有双重身份。部门经理接到任务之后把具体工作交给下属去做,员工变成了最终代理人,部门经理变成了委托人。现代公司中人与人的关系就是一系列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越大委托代理关系越复杂。

各级委托人、代理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目标,这和公司总体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如果每一层委托代理关系之间都有个人目标,整合在一起工作必然没有效率。企业讲究的是团队成员之间的协调一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让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签定合约,规定双方的权、责、利,各方都按照合约来办事,个人目标不同不要紧,只要按照合约,你就得为公司总体目标工作。

这里的合约指的是完全合约,即签约双方相互完全了解,拥有完全信息,可现实是一个不完全信息的社会,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并不完全了解。信息中的公开信息可以通过常规方法获得,私人信息却不可能都得到,所以签订的合约是不完全合约,对双方的权、责、利不能做一个完全的制约,代理人可以在不违背合约的情况下从事利于自己的行为,这就叫机会主义行为。比如合约上无法规定总经理开宴会的次数,但总经理却有权开宴会,他可以以工作需要为借口,经常举行宴会,请自己的朋友与关系户,建立密切的关系网,这些人对公司没有什么用处,只对个人有用,这就叫工作中消费,是机会主义行为。

这种现象在现代公司里面非常普遍,除了高层管理者,一般员工也可以进行机会主义活动。比如,合约里不会规定员工上厕所的次数与时间,既然这样,员工就可以借上厕所为名,到厕所里抽烟、聊天,休息半个小时,这也是机会主义。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监督与激励。监督的成本很高,除了实际成本还有心理成本,对于被监督的人而言,这是不信任的信号。激励机制是把个人的努力、业绩和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让人自动减少机会主义行为。激励机制主要分两大部分。

第一、总经理的激励机制。在公司的激励里,对总经理的激励是最关键的一环。因为企业的好坏很大部分取决于总经理的工作积极性。对总经理的激励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正常的薪酬,和业绩没有直接关系,是奖励总经理日常工作所付出的劳动;二、分红,着重于短期激励,据调查,美国大企业总经理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来自分红;三、股票期权。很多企业的总经理有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股票期权。企业的股票价格从根本上取决于企业的赢利能力,股票期权属于风险投资,把企业的风险、收益与总经理本人的努力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干得好,企业股票上升了,总经理赚得钱就多,如果干不好,股票下跌,他购买股票期权的预订金,也就泡汤了,这种方法着重于对总经理的长期激励。

第二、员工的激励方式。员工激励除了计件工资,另外还有三种制度化的激励方式。

一、效率工资。一般的工资叫做市场工资,是劳动供求在市场上决定的工资水平。效率工资就是高于市场工资的一种工资,这种工资能够带来更高的效率。1914年美国汽车工人的市场工资是二块三毛四,福特公司把公司的工资提为五美元,这就是效率工资,它提高效率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福特公司招到了最好的工人,保证了工作的效率;二、工人工作勤奋,减少了机会主义行为。搞机会主义的工人有被解雇的风险,如果个人只拿二块三毛四,他不怕解雇,反正换个地方干还是这个价格。五元钱的工资,他就会特别珍视,勤勤恳恳地干;三、工人的流动性小,工人进工厂到上岗有一段培训和适应的时间,如果人员流动率大,就要不断地招聘、培训,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成本增加。实行了效率工资,工人都愿意在这个企业工作,流动率小了,对工厂非常有利。亨利。福特后来在自传里说,实行效率工资是他一生中提高效率最有效的手段。

二、员工持股。员工持股计划有两种方式:一是企业送股,送股的对象是企业关键的管理层人员与技术人员。这种做法是有讲究的,送股的第一步仅仅是企业的分红权,也叫做干股,每年可以参与企业的分红,但是股份不能转让,一旦离开企业,这个股份就自动消失,公司也随时有权力收回这个股份。但是,这种做法的缺点是激励的力度不够,所以一般公司会规定,如果在一定的年限内达到了一系列的要求,就把干股里的一小部分转为公司的普通股,这普通股就成为个人财产,这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就会提高;二是让员工购买股份。购买的时候给员工相应的优惠,比如说员工一下子交不出一大笔钱,可以每个月从工资中逐步扣除,这种购买的股份可以享受普通股股东所有的权利。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激励制度,中国很早就有了,典型的代表就是晋商的票号,票号中实行的报酬制度叫身股制,票号的股份分两部分,一部分叫银股,是股东出的资金,一部分叫身股,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人力资本股份。学徒转正以后,主要靠股份分红,各级人员按照工作的年限、经历、地位,不断增加身股的数量。所以,晋商的票号规矩非常严格,但是伙计们干得都很积极,效率非常高。

三、分享制。企业全体员工的收入和企业经营好坏直接挂钩,工人的工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工资叫做固定工资,另一部分叫做分红,分红的好坏就看公司经营的好坏。

激励的注意项

激励机制在企业的制度设计中是最复杂的,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激励机制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实际创造出适合的激励机制。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特别快,美国人就派经济学家和管理专家到日本企业考察,结果发现日本效率高的企业普遍采取分享制,于是,美国也来模仿,有些企业实行了分享制,结果实行分享制的企业都垮台了。为什么分享制在日本有效,在美国就不行呢?原因在于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日本人具有很强的集体主义,强调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的观念,员工把企业作为自己的家,在这种文化传统下,人容易有归宿感,对集体具有认同感。索尼公司的员工都会为公司感到自豪、骄傲,他愿意把自己的利益和集体联系在一起。而美国人的传统观念是个人主义,天老大,我老二,在通用公司当工人不觉得有什么骄傲之处,他们觉得,通用是通用,我是我,我给他干活,他给我钱,清清楚楚。如果通用搞分享制,让员工先付出后再拿钱,他们就不干了。日本企业采取终身雇用制,这种体制下将员工和企业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就会更多地考虑集体和他个人之间的关系,美国企业是短期雇用制,分享制就不适用,所以,同样的制度实行的结果大相径庭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距,两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一样。

第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据经济学家调查发现,人的幸福感只有20%是来自于金钱,对于低收入人群而言,金钱和幸福的关系相当密切,对高收入人来说,精神比金钱更重要。所以,对一般员工,金钱刺激非常重要,对很多高层管理者,精神激励更重要。精神激励就是创造一种企业文化,让人工作得心情愉快。

第三、公开化、制度化。激励要显示公平公正,而公平公正的核心就是在程序上完全合法,是根据制度来行使的。比如什么样的员工可以获赠股份、赠送的股份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转为普通股这些都要由制度来实现。同时,这个制度要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公开透明的,这样,奖励与惩罚都会具有激励作用。有些企业是领导说了算,他认为谁好就给谁奖励,谁不好就给予一定的惩罚,这种做法恰恰和激励的初衷是完全违背的,拿到钱的人一定高兴,没拿钱的人可能更怨恨,花钱不一定办好事。如果一切照章处理,大家就没什么可说的,激励制度才能见效。所以,激励制度要先通过董事会的讨论认可,然后让员工讨论,大多数人认可之后,就定下来开始执行。

经济学是生活化的科学,它解决的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选择”问题。而对企业来说,经济学更能让管理者找到经营决策的方向。自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管理经济学”课程被国外愈来愈多的商学院及管理学院采纳为核心课程,在培养及造就职业经理人和商界领袖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某个程度上,管理经济学在传统理论经济学和实际的经营活动之间,搭起了一座桥。为什么一般商品必须压低价格才能多卖点,而珠宝、名车等奢侈品却是越贵越好卖,甚至有行无市?为什么外国大企业可以稳稳享受高利润,而国内厂商却不得不去打头破血流的价格战?如果竞争对手推出新的广告或促销计划,我们到底该不该跟进?通过管理经济学课程,你将能够自行解答这些难题。

在竞争日愈加大且无所不在的现今社会,管理经济学除了是企业人士必备的基本常识外,非企业界人士也应该学习与了解,以达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之功效。只要地球上的资源稀缺问题一天没有得到解决,管理者就可以利用管理经济学的原则,做出更有效率的决策。

管理经济学如此之重要,因此我们将其列为卓越总裁的第一门必修课。本期,我们热忱地邀请到了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教授来为大家讲解本课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6-01
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培养

安德鲁·卡内基说过:机构拥有的唯一不可替代的资本就是员工的知识和能力。这一资本的生产力取决于人们如何有效地将其能力与那些能够利用能力的人共享。在时空无限、信息量巨大并以比特速度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电子商务、业务外包和知识管理是企业适应形势的主要手段。it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强烈地冲击着传统企业的业务模式。为赢得市场,每一个企业都必须以知识领先进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培育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知识领先

在20世纪80年代,保罗·罗默教授提出的经济增长 4要素理论中,认为知识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要素,他认为:第一,知识能提高收益;第二,知识需要投资;第三,知识与投资存在良性循环关系,投资促进知识,知识促进投资。在今天由高科技主导的信息时代,企业的价值除了拥有的固定资产和产品之外,更大地体现在知识资源上,这些资源包括企业的商誉、品牌、知识产权、客户关系、合作伙伴关系、企业的it系统,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本等,因此企业中最大的资产应该是继资本、劳动力之后脱颖而出的“第三资源”——知识资源。

每个企业都拥有知识资源,但是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完全开发出知识资源的全部潜能,在很多企业中,知识都是闲置的资本。类似与企业中的价值链,企业中同样存在一条知识链。价值链的顺畅,可以使企业的资本增殖,而知识链的顺畅可以使企业持续发展,实际上价值链的顺畅完全取决于知识链的顺畅。有很多企业本末倒置或者舍本求末,把企业的核心工作定位在如何使价值链增殖,而知识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仅是一种陪衬。在今天的社会,如果不以知识领先,企业可以获得局部的和暂时的增长,但在经济全球化,知识价值增殖,信息化社会大发展的浪潮冲击之下,企业终将会被淘汰出局。日本刚公布的2001年4月1日至2002年3月31日的大公司财务决算报告显示,创造了日本神话的日本7大电子企业除索尼公司外,其余6家全部陷入巨额亏损。这些曾经在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大企业,当时领先于世界依靠的就是其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创新性。而今天的亏损除了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之外,他们的官僚管理体制,缓慢的创新决策机制,员工中僵化严格的等级制度,都是直接导致亏损的原因。日本的这些大公司仍然停留在大工业社会,他们对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没有跟上时代,因此这类企业被抛出现在以知识和创新为主流的经济圈就不足为奇了。以知识领先运作已关系到了今天企业的生死存亡,纵观今天在世界呼风唤雨的成功企业,他们向外界展示的都是他们对知识资源的成功占有、开发和使用。

一个企业的知识链连通着企业的各个角落,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和载体是企业的信息系统,不管一个企业是否有完整的由it和计算机控制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总是存在,这就类似于有机生命的神经中枢系统。但一个企业的知识链又不等同于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原发的,自然存在的;知识的很大部分是由信息而来,它是通过对信息的提取、识别、分析和归纳转换而来的,故信息系统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则是信息系统管理的延伸。要让知识链发挥其功能,需要企业家和整个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识别、获取、和开发。这里面有信息的处理加工问题,也有信息处理加工之外的东西。

要想以知识领先带动企业发展,首先要面对和解决以下3类知识问题。

1.信息过载。通常企业已拥有它所需的知识,但却迷失在信息过载之中。财富1000家企业的员工每天平均要接发178条信息和文件,有84%的员工每小时会被信息打扰3~4次。71%的员工认为信息多得难以承受。新的通讯工具没有取代旧有的熟悉工具,而成为附加设备。69%的企业没有为通讯工具制定任何规则。惠普首席执行官卢·普拉特说过,如果惠普能知道惠普应知道的一切,我们的利润将扩大3倍。

信息化时代不是信息不足,不是信息占有的不均衡,而是信息爆炸和信息过载。信息的山脉中埋藏着金矿,需要企业把它挖掘出来。信息过载的问题不解决,企业将淹没在事物性工作中,失去前进方向,无法开发出知识,也就做不到知识领先。

2.合作与协调。企业的工作和任务越多,它让所有部分一起工作的难度就越大,工作也就越不容易协调。经济全球化要求不同地域,不同团队,不同项目的员工、部门和企业进行合作与协调。ibm公司在其自己网页上承诺“无论是谁为您服务,他身后是近2000位大中华地区的专才和超过130000位遍布150个国家的全球专家的智慧和资源”。这个承诺体现了ibm的企业文化,体现了ibm对知识资源的强有力的开发和利用,体现了ibm公司内部的合作与协调。这也是为什么ibm公司能够成为it领域中长青树的缘由。

3.产品和流程创新。要在迅速变化的全球经济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进行产品和流程创新。技术革新的速度,微观顾客的划分和大规模定制的服务使企业只有跑的更快,不断创新才能保持领先。今天,知识、想法和创新的解决方案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全世界,这在10年前或20年前是难以想象的。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为了把握住这个巨大的机遇,企业只有在产品和流程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任何市场的领先者不要希望凭借一成不变的服务和产品就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人所共知英特尔公司在计算机芯片的开发和创新方面具有非凡的能力,其实英特尔公司在日常管理中所做的流程改造同样经典。1995年英特尔公司得到了gartner集团做出的一个关于it工业的总拥有成本(tco)模型,发现it领域内的信息技术公司,其办公环境内每台pc的3年总拥有成本平均为9092美元。其中,软、硬件和技术支持的费用约占总共拥有成本的1/2弱,而用户因为技术故障无法工作所产生的费用却占到了50%以上。英特尔公司为此对公司内的 it应用流程进行了标准化改造。英特尔公司在全球拥有 18个分支机构,研发、设计、测试、组装、销售等功能分散在全球各地。对于如此庞大的一个全球性公司而言,it应用流程和环境的标准化的改造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它不仅牵涉到软、硬件的统一,公司文化的改变,而且包括工作流程的重组和组织结构的重组,以及组织权力的部分重新分配。it应用流程和环境的标准化所带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1997年英特尔公司又做了一次客户机和服务器总拥有成本的统计调查,发现公司的tco已经从1995年的 9324美元下降到6310美元。其实it应用流程和环境标准化为英特尔带来的最大收益体现在用户操作部分的成本,它从1995年的4870美元直落到1900美元。应该说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原因,而成功的企业都无一例外的在企业中极大限度地开发和使用了知识资源,解决了知识领先所带来的新问题。

(二)知识管理

企业要做到以知识领先带动企业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必须对知识加以管理。信息不等同于知识,但信息中蕴涵着知识。知识是企业中的各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企业实践活动中的经验总结,是这些人的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这些人探索,挖掘和认知企业和企业环境的框架总和。

由于知识的特点,知识管理就很困难。我们通常容易把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相混淆。事实上,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信息管理,就根本谈不上知识管理。对于企业来说知识管理有两大类工作要做,其一是日常管理工作中隐含着的知识管理,这类工作的具体体现就是科学管理和管理规范化。没有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蕴涵在企业员工中的巨大知识潜能就不可能被开发利用,企业创新就失去了原动力;没有科学的组织机构设置,知识的传递和共享就无法实现;没有科学的战略规划,企业就不可能有目的的进行知识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其二是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自身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再认识,再评价,并据此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和开发。所谓再认识和再评价就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应该清楚的知道企业有哪些知识资源,这就象企业高层领导必须清楚自己的财务状况一样。在清楚了自身的知识资源后,企业高层领导应该明白企业在那方面知识资源匮乏,那方面有知识资源的优势。最后企业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步骤来开发和整合企业的知识资源。

墨西哥的cemex公司是一家水泥企业,水泥行业属于夕阳产业,资金占用大,技术含量低,受政策和经济影响大,受天气和交通影响大;墨西哥又是发展中国家,各种通讯设施和交通设施都存在很多问题。从直观上看cemex公司发展前景不大。但该公司在1985年由zambrano接手任总裁后(斯坦福mba毕业),首先聘请了iniguez任cio(沃顿mba毕业)。zambrano和iniguez对cemex公司的知识资源进行科学整合,采用卫星通讯、客户定货管理系统和网络供应商管理系统对其旗下的工厂,卡车车队和供应商进行动态实时管理,结果cemex公司成了世界级的水泥企业,营业额全球第三,而利润则世界第一。

通过分析cemex案例,我们认为对于知识管理应该更看重的是对于自身知识资源的再认识和从战略高度的整合,因为这实际上就是关系到如何从知识管理实现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知识管理所涉及的都是当前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像从知识层面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从这方面说就是如何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途径,何使每个员工在最大限度地贡献出知识的同时,也能享用他人的知识。

流程的再造和创新探讨的是如何使知识管理与核心业务流程有机的结合,因为知识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只有与特定的业务流程密切联系,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知识管理势必改造企业文化,知识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会产生鼓励信息共享和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持敌对态度的企业文化是知识传播中的最大障碍。由于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能力的表征,没有良好的知识管理的企业,由企业文化表现出来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必然差。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社会生产的价值构成的主力。在优秀的知识管理系统中,企业传统的管理层次、组织结构和地域限制将被打破,这将使企业中的员工利用知识更多的参与企业运做。好的知识管理系统可以使知识通过精心设计的管理过程在企业中沉淀下来,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这样做就可以使知识进一步脱离企业的员工成为独立的企业资源,大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依靠知识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讨论,笔者认为依靠知识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那么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呢?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指影响企业间竞争的特定技能和活动能力。有人认为是指企业强于其竞争者的特定的优势,是该企业具有的,而其他企业不可比拟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盈利的源泉,是一种独特的资源。对企业现有的核心能力进行识别确定、维持提高,同时培育开发新的核心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管理的主要内容。企业目前都非常重视对核心能力的管理和开发,一个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知识管理的水平。在企业实际运作中,如何确定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如何培养核心竞争能力始终是企业运作中的难点。我们认为,从知识管理的角度,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理解和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应该是企业发展战略所选择的重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论是否易于被别人所模仿,首先必须是企业本身所特别擅长的,企业可以据此获得市场准人证,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用此来换取生存的资本。一个企业会有各方面的能力,但是惟有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的发展战略所选的重点。网上零售业巨子亚马逊自己所确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定位是高科技产业,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零售业,因此在亚马逊,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软件工程师,亚马逊的品牌创立和令人不可思议的营业额高速增长都是由高科技带来的。这就是亚马逊的核心竞争能力,也是亚马逊的发展战略重点。

2.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供了企业的主要竞争优势。在近10年间一直执世界零售业之牛耳的沃尔玛,依靠其核心竞争能力提供的主要竞争优势始终领先于竞争对手,沃尔玛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加强信息化的投资,从而获得了持续增长的基础。

沃尔玛是同业中最早使用计算机跟踪存货(1969年),最早使用条形码(1980年),最早采用edi(1985年),最早使用无线扫描枪(1988年)的企业。这些投资都使得沃尔玛可以显著降低成本,大幅提高资本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尽管信息技术并不是沃尔玛取得成功的充分条件,但它却是沃尔玛成功的必要条件。沃尔玛的秘诀在于,信息技术的投资强化了企业核心价值,保证了沃尔玛的竞争优势。

3.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发展必须与时代发展相一致。2002年1月22日,由于经营情况不佳和部分供应商停止供货,拥有上百年的经营历史的美国大零售商凯马特 (kmart)公司向芝加哥联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寻求破产保护的最大零售商。凯马特在 60年代率先进入折扣销售网,成为当时美国的第二大零售商,凯马特在传统营销的方法和策略上有很多独到的地方,甚至至今仍是营销教学的典范。但是在进入80年代后,凯马特没有能够继续把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因而丧失了竞争优势。麦肯锡公司集中研究了大量零售业的巨子,发现这些大的零售商均使用了大量的信息技术,因此生产率也比其他零售业更高。其中,沃尔玛是杰出的代表。而凯马特与沃尔玛相比在所有的it技术的使用上基本都落后10年,应该说这是凯马特衰亡的关键原因。显而易见拥有旧的,没有与时俱进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

4.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主要表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核心竞争能力存在于人、组织机构、资产和设备等多种载体中,其对外的具体的表征就是企业文化。ge的宣传口号是“让我们为生活带来美好的东西”,在这个朴实无华的口号背后是ge人对企业的自豪和对技术创新的热爱。ge的数一数二哲学奠定了ge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ge通过出售和并购策略,具体实施了数一数二哲学,把这个哲学观念转化成了可操作的ge发展战略。这个观念的具体化,就是内部激励机制创造的ge人的高效率,组织结构的无边界化,低成本和全球化的协作。这些运做实际上就是ge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具体表现。

由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文化表现特征,使核心竞争能力通常是很难模仿的,并且会长久的主导企业的发展方向。由于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才具有其持久性和难以模仿性。

核心竞争能力的持久性是一把双刃的宝剑。由于核心竞争能力一旦形成,就会在很长时间内不会失去。企业就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为自己不断赢得利润;但另一方面持久的保持优势使企业拓展业务空间的能力变窄,容易忽略新的机会。

企业文化的难以模仿使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象原材料等资源那样容易转移和获得。当前炒做的沸沸扬扬的惠普收购康柏的大并购,其问题的焦点恐怕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能否整合?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整合的关键是两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能否相融。谁都不会怀疑两个it界的巨头合并后在企业规模和市场规模上都会有很大的增加,但涉及到企业文化,涉及到企业文化所表现的核心竞争能力,问题就绝不会是一加一等于二这样简单了。如果两个企业的文化不能很好的融合,造成管理层的大震荡,那么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但不会加强,还会大大的削弱,事实上这方面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

5.企业特有的知识和资源是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和企业知本的大小。在工业社会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本的运做,尤其在金融资本完全介入市场之后,谁拥有资本,谁就可以控制市场,掌握未来。在今天的后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it和其他高科技居于领导地位之后,企业的未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完全依赖于企业的知本大小,谁拥有知识谁就拥有未来。我们又重新回到了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或者说企业的知本厚度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第2个回答  2008-06-01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表面的,只是很宽泛的管理者职责分类。
管理重在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生产率低下的原因再去解决

创新需要鼓励,这不仅需要的是经费等支持,重要的是体制,要注意体制创新,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尊重创新的风气,理论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

实践有限,不能详细作答。

对于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应该是全国水平最高的。人大不讲虚名,实实在在。人大的劳动人事学院以及商学院均有很多教授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6-01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唯一指标是利润最大化。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关键是要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清晰产权的界定

只有产权明晰才能做到企业的权、责、利三者之间的一致,实现高效率.产权清晰要做到以下几点:

1、有明确的所有者。

2、股权要多元化。
3、股权要相对集中。
二.建立公司治理结构

治理结构是公司内部以管理为中心的一套体制,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决策机制。
第二、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
第三、公司内部有效的管理体系。
三.用激励制度消减机会主义

要使企业实现效率最关键的制度是激励机制。要明确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先要了解机会主义的概念。

现代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但是容易产生机会主义。机会主义的产生有一个过程,先要清楚公司里的各种关系。

除了高层管理者,一般员工也可以进行机会主义活动。比如,合约里不会规定员工上厕所的次数与时间,既然这样,员工就可以借上厕所为名,到厕所里抽烟、聊天,休息半个小时,这也是机会主义。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监督与激励。监督的成本很高,除了实际成本还有心理成本,对于被监督的人而言,这是不信任的信号。激励机制是把个人的努力、业绩和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让人自动减少机会主义行为。激励机制主要分两大部分。

第一、总经理的激励机制。
第二、员工的激励方式。员工激励除了计件工资,另外还有三种制度化的激励方式。

一、效率工资。
二、员工持股。。

三、分享制。

http://www.cncx365.com/aTribune/manageDiscuss/20070826/052108.html
这里有一篇论文,你可以看下

参考资料:http://www.cncx365.com/aTribune/manageDiscuss/20070826/052108.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