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特色

如题所述

学校与国网技术学院、国家电网公司团校实行一体化办学。国网技术学院现设有成都、长春、西安、苏州四家区域分院。与江苏、浙江、北京、天津、新疆等国家电网公司所属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开展紧密的校企合作,与国网电科院、 许继集团等多家科研院所、制造企业、生产企业签订协议,开展战略合作。形成以国网技术学院为主体,国家电网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教集团。学校与学院系部合一,学历教育与培训工作深度融合,实现了“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分工明确、协调发展” ,走上了集约化人才培养的道路。学校遵循“自强、自立、求真、求新”的校训和“以学生为本,以专家立校,面向市场需求,突出行业特色,产学研结合,推进国际合作”的办学理念,确立了“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创新实施了“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深入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情境教学模式,努力为山东区域经济和电力行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形成了鲜明的职业教育办学特色。
多年来,学校坚持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并举,在办好普通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加强职工培训。学校开发了以新员工、团青干部、企业培训师、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班组长、应急人员以及专业领军人才等为培训对象的特色培训项目,培训业务基本涵盖了公司的主营业务。目前,学校已成为山东区域电力的人才培养中心、国家电网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开发中心、新技术新技能推广示范中心,国家电网培训创新研发基地、团青干部培养基地、企业文化传播基地,成为公司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学校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优秀校园文明单位、全国一流电力单位等荣誉称号。
资源整合形成办学新格局
根据国网公司决策部署,国网技术学院2008年12月依托山东电专组建国网技术学院,2011年12月,山东省电力学校与国网技术学院实施了合并一体化运作,形成了校院合一、学历教育与职工培训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整合优化了培训教育资源。新的办学格局,能够真正实现学历教育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完全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学校每年从国网公司各地聘请100多名兼职教师来校担任培训教学任务,他们带来生产现场最新的技术、技能,实现了专业教学过程与现场生产过程“无缝”对接。
一流办学条件支撑特色教育
学校现有干部职工591人,国网公司级专家1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学历教育与职工培训共同发展,有利于培养造就一支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流的培训教学设施,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物质基础。学校本部建有实训220kV智能变电站、直流特高压变电仿真、变电检修等77个实训室(场),泰山校区设有山东电力焊工考核中心、山东省火力发供电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山东省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所,建有变电运行、变电检修、继电保护、调度通讯、电力营销、线路运行与检修等覆盖电网主营业务的设施先进、门类齐全的实训室(场)38个。2011年7月国家电网公司应急培训基地在泰山校区挂牌成立。
学校建有现代化、智能化化、开放式图书馆,可同时满足1000人的阅览需求。图书馆现有纸质藏书59.8万册,电子图书11.71万册,是中国知识基础设施( CNKI )工程数据库一级中心,是山东省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评估通过的“先进图书馆”。拥有省级刊物《国网技术学院学报》,有国内统一刊号和国际标准刊号。建成了主干万兆、百兆到桌面的高速、智能光纤校园网络,并以100M带宽接入Internet及Cernet教育科研网。
学校设有电气工程系、动力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工商管理系、计量工程系、基础部等8个系部。涉及工、管、文、商等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410人,专科函授生270人。
严谨治学的师资队伍提升办学活力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对于一所行业高校来说,为企业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关键,在于拥有一支治学严谨、基础扎实、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坚持培养骨干,优化结构,双师兼备,专兼结合的原则,把教学系(部)与专业培训部整合在一起,实现了系部合一、优势互补。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互相交融,共同承担教育培训任务,分享理论知识,交流实践经验,切磋操作技能,探索教学规律,有效地改变了原有师资队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支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的过硬的教师队伍。这样的师资队伍,既满足学校培养“技术应用性强”的高工专特色人才的需要,也促进了学校整体培训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时,学校还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加快技术技能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了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了专家人才选拔办法,建立健全学校专家人才选拔培养体系,拓展完善了人才成长通道。二是制订了专业技术技能岗位聘任办法,坚持能力业绩导向,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充分调动技术技能人员积极性,鼓励业务岗位成材。三是完善了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有效地提高了队伍的绩效水平和素质能力。
深化教学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学校初步建成了既符合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要求,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模式。
学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借鉴德国“双元制”、加拿大CBE等国际先进职教模式,依托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相互促进的教育培训办学环境,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按照“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工作经历、素质培养融为一体。一是大力加强专业教学改革,组织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以现场工作过程为主线整合知识和技能,开发了所有专业的课程,形成了符合能力发展和职业成长规律的阶梯式课程体系。二是进行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实施“做教学一体化”情境教学,引导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某一职业任务或项目,实施“做教学一体”、以“做”为主的情境教学,从而掌握知识与技能,实现了教学活动组织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学员为主体”的深刻转变。三是实施“双证融通”专业教育,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提高毕业生技能水平。
学校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5门、校级精品课程20门,省级特色专业3个,公开出版著作(教材)82部,获省部级优秀教材8门,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22项。2009年,顺利通过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成为省内同类院校中唯一22个评估大项全部达标的学校,受到专家组高度评价。2009年——2014年,学校连续六年荣获“中国企业教育先进单位百强”称号。
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学生个人特长、社团建设和专业技能活动的开展。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社会举办的各项竞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名列同类高校前茅。
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工程实践素质高,独立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在现场一线具有“下得去、留得住、上手快,干得好”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
开放式办学拓展发展空间
学校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势,积极实施教育的国际化、特色化发展战略,围绕特色教育构筑核心竞争优势,实施开放式办学,形成了以研究生课程学习班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培训模式。与华北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上海电力学院等高校联合举办成人本科教育多年。
学校始终坚持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学道路,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近几年,先后与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西门子公司、法国阿尔斯通大学、阿海珐输配电公司、美国道波公司、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国网国际公司、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江西公司、山西公司、重庆公司、江苏公司、许继集团等国内外十几所著名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师资交流、资源开发、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逐步走出一条国际化、开放式的发展道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