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赏析

简短一点,不要复制的

明月、清风、鹊、蝉四样景物构成了一幅乡村夏夜图,静中有动,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文明的安谧和谐。

《西江月》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是其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08
明月将要西沉,它轻轻地收尽洒在枝头的银光,还是醒了熟睡的鹊,半夜带着凉意的风送来了阵阵蝉鸣,夏夜的村乡沉静在天然美妙的佳境中。
第2个回答  2013-06-07
明月、清风、鹊、蝉四样景物构成了一幅乡村夏夜图,静中有动,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文明的安谧和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6-04
明月别枝惊鹊 , 清风半夜鸣蝉。
词的这两句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
第4个回答  2013-06-05
这句话作为诗的开头,描写了夜里的场景,非常自然,并能使人快速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 (我也做过这个作业,《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其他诗句我也有赏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