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常听说中国留学生在外留学通过兼职赚取生活费(特别是早期,1990,2000年左右的吧),不知道在中国留学的“贫困”外国留学生会有通过哪些方法赚取生活费?毕竟中国人这么多,像洗盘子。。。

这个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与在海外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一样,都有正经深造刻苦努力的,至少以我教过的外国留学生来看,大部分对待学业还是比较用心的,当然也有少数不太努力,比较散漫的,外国孩子毕竟从小自由惯了。但近两年随着中国高校对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招生标准的严格,对学苗质量和后期学习管理比前几年更加重视,现在外国留学生文凭也不是那么好混的。我的学生大多来自俄语和英法语国家,俄罗斯、中亚和非洲的学生会多一些,他们中大多数对自己学业挺上心的,对中国语言文化学习都有很大兴趣和热忱,平时和他们聊天机会较多,给我的感觉他们非常喜欢中国,对中国美食美景、经济和科技发展状况赞不绝口(尤其是微信支付和淘宝,几乎人人知道马云),对中国人的整体印象也都很不错,唯一不太满意的是北方城市的空气质量。
本科学历班会给开设汉语课,零基础开始,虽然语言课程课时不太多,不过一年下来用心学习的孩子也基本可满足日常生活交流,以英文授课的专业科知识学习为主;研究生的班级对语言要求更加严格,分英文和汉语授课,申请奖学金的汉语授课的留学生,进专业学习之前必须要通过hsk5(汉语水平考试五级),这个前提其实外国留学生的压力不算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带过一届来自俄罗斯的奖学金的企管专业的研究生,清一色的学霸班,学习态度格外端正,特别省心。从语言到业务能力到各项综合能力都非常优秀,且多才多艺。一些学生入专业前就已经通过了hsk6,业余时间学习古筝等中国传统乐器、参加中华才艺比赛、汉语桥比赛等各项活动。有位酷爱中国文学的俄罗斯姑娘因其出众的汉语文笔能力还加入了作协,成了我市第一位外籍作家经常发表文学作品。他们假期也会去中国各著名城市观光旅游,结交了不少中国朋友,能看出来他们对中国文化求知欲很强,在中国的留学生活可以说紧张有序但又异常精彩充实。
语言班的留学生课程主要就针对短期内语言水平的提升,课程会很密集,一年可以达到hsk4或5的水平,授课会侧重听说读写各项能力均衡强化,也会注重文化历史多元素趣味性融入。语言班的学生一年后可以申请别的学校(老师要帮忙写推荐信)或留在本校学习本科或硕士,一年的密集学习后他们的语言能力一般都会很强即使去别的城市,也会很快适应。
还有一点是关于打工问题,这个和欧美国家不同,中国法律规定高校在读留学生不允许在外工作,移民局会来学校检查考勤且非常严格,一经发现会取消签证或遣送回国五年之内不能来华。但同时有些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会对此觉得有些困惑无奈,跟我说生活不易。对他们的难处表示很理解,国家相关政策也需要时间去调整,但现有法律必须遵守,这个选择来中国留学前就要清楚明白之后再做决定。
这几年给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信仰和生活背景的外国留学生们上课,感慨颇多,自己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不少的改变。总体感觉,外国孩子们都很单纯可爱,个性简单直接,人人都有其独特性和闪光之处,包括那些看似顽皮不太上进的其实也都有潜力转变为好学生的一面,只是需要老师的责任感和耐心来引路,需要特殊关注,你用真心对待学生,他们会感觉得到,很快都会主动做出转变。当然作为老师对用心努力悟性好的学生还是会格外喜欢欣赏一些。其实有很多东西都是相通,比如真诚,是不分国界可以被感知的。何况师生关系更加纯粹,一句感谢,一句我爱我们的老师,一份来自他们家乡的小礼物都会让我特别幸福感动。有时常想,抛开世俗功利,三尺讲台没有一刻不是快乐的,这些留学生已然给了我最贴近本质的快乐,他们是我的福气,也很幸运能够走近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的生活。这大概就是为人师的价值感吧。其实你的问题也是曾经给留学生的一个作文题,谈谈你们在中国的留学生活,令我感动的是,几乎所有留学生的作文中都会出现一句——“我爱中国!” 那是最自豪,最富成就感的时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我们这里的也是,抽大麻,天天喝酒,而且要命的是不光会微信、还会陌陌,这里非洲留学生满多的。他们基本都敢大胆约中国姑娘。而且在学校里总有一股说不明的优越感,完全颠覆我曾经印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2-26
生活方式要适应,学习方式也要适应,很多很多方面都要慢慢适应的,不过没有早年出国留学那么凄苦啦。独自一人在外,多了些自由的味道,但难免少了些陪伴。
对于出国留学的孩子来说,一定做到自律。
像新东方前途出国对每年同一期离境/入学的学生,会组织个行前活动,方便找到自己的同学或者同一州同一区的同学,大家互相也有照应,甚至有学生在里面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真是羡慕。
第3个回答  2019-03-13
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生活情况介绍:
1:孤寂
用吃喝玩乐应对感情真空
平常的日子,除了上课学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大学教育很独立,选不同的课,碰到不同的同学。上完课又匆匆走了。大家很陌生,也很少有沟通。能有的熟人,就是住在一起的那几个中国同学。此外的,基本上是真空世界。于是,闷极的时候,大家一起吃吃喝喝,拼命往肚子里灌啤酒。
更多的留学生,身边没有深交的同国籍朋友,加上周围是个陌生的语言环境,难打进别人的圈子,容易产生自卑感和边缘感。久而久之,难以排遣的寂寞让他们变得很孤僻。
于是,一些人大量时间玩游戏,有的人甚至赌博、吸毒。“还有一种现象很常见,就是同居!将这作为一种排遣孤独的方式。”还有些人,空寂中寻求刺激,利用高科技犯罪。
孤寂的环境中,最需要亲友的关心。处理得好的人,单调的生活成了学习的最佳环境。
2:学业
宽进严出高淘汰让人崩溃
在加拿大,许多学校都有30%以上的淘汰率,还有的学科甚至高达40%,成绩不及格,也就失去了毕业的机会。这给许多背负着亲人朋友深切期望、远涉重洋来到海外求学的学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很多人无法承受这种压力,就酿成了一些悲剧。
去年,南京留学生张震宇在莫斯科大学跳楼自杀。学业的压力加上家庭的变故,他感觉无力负重。于是,他从7层高的宿舍楼上跳下去,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同样,在英国,陈莘也看到两位中国留学生难以承受学习的压力,跳楼自杀。分析金钱无法解答留学难题。
太多的残酷教训,不得不让人反思,盲目的出洋留学,究竟有多大必要!尤其是近年较多的“小留学生”,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就送出国门,目的是为接受“优质”的教育,但往往事与愿违、前景堪忧。他们出去之前,有没有做好准备,吃苦的准备,接受压力的准备。一些家长光准备了钱,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给子女们准备多些吃苦和经受折腾的耐力。盲目地往外送、一送了之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3:语言
国内学的英语出国用不上
语言的障碍,也给很多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英国各地有不同的口音,那个卖票的阿姨地方口音很重,初次听很难听懂。而我们在国内学的大多是美国发音,但在英国的普通生活中,常见的却是五花八门的口音。分析不同国家英语有差异
要想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留学生,需要融入当地文化,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这又给只学了标准英语的留学生带来了困难。有很多来留学之前十分优秀的学生,来之后发现很有游离感,心理压力很大。
4:文化
中国乖学生被认为没出息
在中国,老师一般强调权威的结论;但在英国,老师则强调论证过程。英国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文化差异,很多中国学生得不到英国老师的器重。在英国老师眼中,按老师的话办事的学生是没出息的,没有培养价值!
如果留学生出国之前,能有系统的培训,告诉他们到国外可能遇到的情况,让他们有所准备,那他们将可能少走许多弯路。
5:歧视
被人欺负还要遭学校劝退
一些留学生反映,在英国,就有一些地区有种族主义者,对中国和越南等国家留学生很不友好。有一年,刚一开学的一个学期,就有11个中国留学生被打伤。有过亲身经历的留学生反映,那些人在路上不经意用中文向你说话,你若回答,确定你的国籍,就会欺负你。
这些时候,他们不敢报警,一是人在异乡怕被报复,同时还担心学校会让你退学——学校通常不管这些事,且怕你被种族主义分子打成重伤甚至出人命,为了不承担责任,宁愿先让你退学。
许多有过这种经历的留学生晚上不敢单独出门,在心里留下永远的痛。
6:工作
留学生找工作两头不讨好
留学生人数增多,学位含金量下滑,这使大部分留学生都要回国就业。而国内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在改变,不再迷信一纸洋文凭。国内国外,同等对待。留学生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
现实的压力面前,留学生们需要的是良好的心态:出去前客观看待,出去后从容面对,不急功近利,不患得患失。社会也应该积极引导,去除光环,也减少压力,回归它应有的本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