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19年,南陵县下辖8个镇,总面积1263.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1.6万人。分别为籍山镇 、许镇镇、弋江镇 、三里镇 、何湾镇 、工山镇、家发镇、烟墩镇。
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是芜湖市管辖县之一,地处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是通往“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的重要门户。南陵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扩展资料:
春秋,自周武王封泰伯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立吴国)始,县境为吴地。
战国,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王勾践兼并吴,属越。周显王十四年(前355年),楚灭越,又为楚地。
秦朝,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归秦。秦始皇赢政二十六年(前221年),设郡县,属鄣郡。
西汉,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始置宣城县(治今弋江镇)、春谷县(治今繁昌县境内),县域属上述二县,隶属丹阳郡。
东汉,宣城县废,改设宛陵、春谷二县,县境属丹阳郡春谷县地。
三国入吴,恢复宣城县。
西晋,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分丹阳郡一部为宣城郡,宣城县隶属宣城郡。
东晋,成帝咸康末,淮北居民随晋室南渡,于今南陵县北侨置当涂县,属淮南郡。
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置南陵县,以今南陵、繁昌、铜陵等县地为境域。晋末,分于湖为境,隋徙治于姑孰(今当涂县),遂废。
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改春谷为阳谷,属宣城郡,又为淮南郡地。安帝义熙九年(413年),并阳谷县入于湖,沿用繁昌之名(治今芜湖县陶辛圩内),属淮南郡繁昌县地。东晋于沿江赭圻城(今繁昌芦南乡)置南陵戍。
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年),以赭圻城置南陵县,兼置南陵郡。陈兼置北江州。隋平陈,州郡并废。
隋,开皇九年(589年),并石城、临城、定陵、故治诸县入南陵县,属宣州。时改宛陵县为宣城县,改故宣城为青弋江(镇)。大业元年(605年),改宣州为宣城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陵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籍山镇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辖8个镇。
籍山镇 :10个居委会,30个村委会
许镇镇: 3个居委会,28个村委会
弋江镇 :4个居委会,28个村委会
三里镇 :1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
何湾镇 :1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
工山镇 :18个村委会
家发镇 :11个村委会
烟墩镇 :1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
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是芜湖市管辖县之一,地处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是通往“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的重要门户。
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始置春谷县,三国名将周瑜为南陵首任春谷长,南朝梁武帝(公元525年)始置南陵县。南陵铜矿采冶始于西周,为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遗有大工山铜矿遗址和皖南土墩墓群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