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的最终命运

宋江的最终命运

蔡京、童贯、高俅、杨戬4大奸臣待宋江等封官之后,他们首先设计用水银害了卢俊义,再用毒药掺入御酒药毒死了宋江。他知道了自己中毒后,李逵必然造反,这样会坏了自己的忠义之名,于是便请李逵来喝下毒酒。

两人死后,宋江给吴用和花荣托梦。吴用去了宋江托梦给他的蓼儿洼,看到了二人的坟墓,准备在宋江坟墓旁的树上自缢。这时,花荣从船上飞奔到宋江坟前,两人一惊,双双悬于树上,自缢而亡。

扩展资料:

宋江人物外貌描述:

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垂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

眼如龙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垂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红口方,三髭髯须,鼻如悬胆,额广顶平。坐定浑如虎相,走动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上应星魁,感乾坤之正气。下临凡世,聚山岳之精英。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年一次农民起义的作品。主人公宋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他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是怎样的呢?   宋江作为“志气轩昂,胸襟秀丽”的知识分子,仍然是地主阶级的一员。他的家庭“祖代务农”,庄里修建着“草厅”、“佛堂”和“地窖子”,拥有“大小庄客”,在宋家庄“守此田园”,过着剥削农民的寄生生活的。这种经济地位和家庭环境,使宋江“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的成长史,同一般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作者没有给宋江安排飞黄腾达、青云直上的生活道路,而是让他做了“刀笔精通,吏道纯熟”的郓城县押司。你看,城县“知县却和宋江最好”,“众公人都是和宋江好的”。这种融洽和谐的社会关系,小官吏社会生活的实践,不仅培养了他精通吏道的才能,也使他形成了循规蹈矩的“法度”观念。对于杀人放火,犯上作乱的行为,他认为“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以,于法度上却饶不得。”在这里,我们所看到的,不正是一个忠于自己职守的能干押司吗?所以任何人处在宋江的那个时代和阶级地位,要想走上反抗的道路,就必须摆脱封建意识形态对他的种种束缚。确实,周围的一切,包括家庭和亲属,甚至连同自己在内,都在同他作对。像温情脉脉的“孝”更是很难一刀将它斩断。   宋江还未做郓城县押司的时候,已经以“仗义疏财,扶危济贫”而誉满天下。作者对他有如下一段描写:“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赔,并不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财物,亦不推脱。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格。若常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这不是性格的具体刻画,但却是礼贤下士、仗义疏财、扶危济贫的义士气质的勾勒,一开始就给宋江的性格要素定下了鲜明的基调。那些受到宋江恩惠的人,从心底里感谢他;那些耳食者,则交口称赞他。这个“呼保义”和“及时雨”,在阶级压迫深重,到处是丑恶和不义的社会,就如一束明媚的春光,照进了受苦受难的心灵。   义释晁盖,是宋江的一个大胆果敢的行动。这就突破了义士气质的框框,使义士气质同反抗性开始结合起来,形成宋江性格中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宋江哪里预见得到,他随意拨动的,正是一根生活的巨大琴弦。命运将他和反抗性开始结合在一起,只是他不能自觉罢了。   “杀惜”,是信守弟兄义气的结果,是宋江性格发展中的一个发光点。杀惜”使宋江与过去诀别,把他推上亡命生活的道路。但是,他还不可能一下子使他的性格净化到自觉反抗的高度。所以,宋江在逃亡离家前,向父亲和兄弟表达了若遇朝廷宽恩大赦,便可父子兄弟团聚的愿望。这就是说,他宁愿躲避官府的迫害,而不愿意反抗官府的迫害因此,宋江没有去投奔梁山泊这位义重情深的兄弟,而选择了投奔横海郡柴大官人、白虎山孔太公和清风寨花荣。逃亡途中,宋江结识了武松、孔明、孔亮、燕顺、王英、郑天寿……宋江同这些英雄好汉同呼吸,共命运,历尽辛苦,正从量的方面,积聚性格突破的条件。特别是大闹青州道的反抗行动,点燃了宋江性格中的反抗火焰。再加上朝廷征剿大军将要扫荡清风山的消息传来,何去何从的命运抉择,根本刻不容缓,无法犹豫,宋江断然决定带领花荣、燕顺、王英、郑天寿等大批人马去梁山泊入伙。不料突然接到石勇捎来的一封报告父亲死亡的家书,宋江顿时思想波澜陡起,还有对册封皇太子、朝廷大赦的幻想,使他又一次处于性格冲突的旋涡中,他决心要回家奔丧了。然而,在宋家庄等待他的,不是灵堂哭祭,而是牢狱、脊杖和刺配江州。而且赴江州道上,梁山泊弟兄们的亲切挽留,义重情长。揭阳岭李俊的衷心规劝,铭心难忘。浔阳江边,被迫赶得走投无路时,面对满目芦花,一派大江,宋江仰天叹道:“早知如此的苦,悔莫先知,只在梁山泊也罢。谁想直断送在这里,丧了残生!”这时宋江已经认清了去梁山泊,投入反抗的洪流,才是一条唯一的生路。   宋江反抗性格发展的同时,在阶级和教养的土壤中孕育的忠的种子,也在萌动、发芽、生长。他还处于躲避“杀惜”之祸的消极反抗中时,忠的观念便开始萌动,宋江性格的本质特征也发生转变,性格层次也将出现新的变化,显示出性格的新发展趋势。宋江被逼上梁山泊后,思念老父,回家搬取。不想自坠罗网,寻路躲避,奔入还道村,闪进“玄女庙”,得到九天玄女娘娘亲自召见的殊荣。这个艺术情节,揭示了宋江性格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反抗是为了替天行道,接受招安也是为了替天行道,所以反抗的目的,就是为了接受招安。反抗斗争被纳入忠君的轨道,宋江也便成为皇权主义的可悲牺牲品。   为了探求招安的政治出路,重阳节菊花会上,宋江乘着酒兴,写了一首《满江红》词,呼吁“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在宋江看来,招安已经具有重大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公开提出招安问题,是宋江性格结构发生转化的重要标志,它意味着忠的性格要素由小到大,逐渐向主导地位前进,义的性格要素停滞起来,并被纳入忠的轨道,继续表现出自己的色彩和亮度。接着,宋江又以两赢童贯和三败高俅的辉煌战绩,取得了争取朝廷招安的主动地位和有利条件。这时,宋徽宗惊恐失态,权奸们束手无策,朝廷除去招安,别无良策。招安了,宋江的性格也完成了一次转变,忠的性格要素上升到主导地位,义的性格要素已经降低了时代的激调,它的音响渐渐为历史传统所淹没。而且接受招安以后,宋江率领梁山泊义军,打着“顺天”、“护国”的旗帜向东京进发。破辽胜利以后,宋江又被派去打方腊了。征剿方腊,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政治大屠杀。一百八位英雄,在征方腊的厮杀声中,每死去一个弟兄,宋江都要为之流泪、悲伤;每散去一个弟兄,宋江也要为之痛苦叹息。宋江以此来哀悼已经不复存在的忠和义。宋江开始怀疑征剿方腊的正义性了。鲁智深听潮圆寂,燕青亡命江湖,武松折臂不返,出家六合寺。他们心已成灰,看破红尘,不愿为官。这就更加刺伤了宋江,使他刚刚得到的一点安慰瞬息即逝。果然,燕青预见的鸟尽弓藏,诛戮功臣的一幕,在封官赐爵后不久就开始了。阮小七被蔡京、童贯追夺了官复为庶民。柴进俱馋,称疾辞官。李应推称风瘫,求闲还乡。汉奸们毒杀宋江和卢俊义的阴谋,已在加紧策划之中。汉奸们认为,“先对付了卢俊义,便是绝了宋江的一只臂膊。”在毒死卢俊义后,天使赍着下了慢药的御酒,向楚州走来了。宋江饮下朝廷御赐的毒酒,“觉得肚腹疼痛,心中疑虑,想被下药在酒里。”当这已成确定无疑的事实后,他愤怒了:   “我自幼学儒,长而通吏。不幸失身于罪人,并不曾行半点异心之事。今日天子信听谗佞,赐我药酒,得罪何辜!”对皇帝的怨恨,对权奸的仇恨,宋江在临死前爆发式地倾吐出来,具有控诉和批判的分量。然而,宋江虽然敢于控诉一个昏庸的皇帝,却不能从根本上否定王朝和皇帝本身。他依然要忠于那理想的朝廷和理想的皇帝。并在临死之前亲自用毒酒将李逵毒死。宋江死了,绝代政治悲剧的主人公就这样与世长辞。   宋江形象地给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如果只反对贪官和昏君,而不摧毁整个的封建制度,便不可能避免政治悲剧的重演,就不能从封建剥削压迫下解放自己。收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12

宋江的形象比较复杂,他身上有多个属性,至少有三个特点,是比较明显的。前两个注定他会当首领,最后一个注定了他悲惨的命运。

1、是“及时雨”,宋江的一贯做法就是扶危救困,广交天下豪杰。这是作为一个优秀领导的基本素质。正因为如此,他在江湖上的名声越来越好,吸引越来越多的好汉来投奔他,甘愿受他指挥。

2、是忠义。宋江将梁山的聚义堂,改为忠义堂,就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忠义,忠于朝廷,同时提出替天行道,每打下一个地方,会把粮食分给当地的百姓,从不打劫过往的客商,对过往的官员,搜出大量来源不明的钱财,就地杀了。清廉的官员从不杀。所以,这样有情有义的做法,会得到老百姓的支持。

3、是奴性。宋江之所以被很多人诟病,是因为他奴性太足,对朝廷的奸臣也是毕恭毕敬,给皇上磕头时,屁股抬得老高。面对朝廷对梁山众将的不公平甚至歧视,一点也不敢据理力争,一味地逆来顺受,最终自己的命也赔进去了。

所以,在宋江那个年代,朝廷已经是内忧外患,奸臣当道,如果一味秉持宋江奴性思想,害死的不只是他自己,还害死了不少梁山好汉。最后的命运也是无功而返,也注定了他悲惨的命运。

第3个回答  2021-03-12

用百二十回水浒最后紧邻着的两回里的诗文来说明:

宋江重赏升官日,

方腊当刑受剐时。

善恶到头终有报,

只争来早与来迟。

——《水浒传 一百一十九回》

自古权奸害善良,

不容忠义立家邦。

皇天若肯明昭报,

男作俳优女作倡。

——《水浒传 一百二十回》


方腊前脚刚走,宋江跟着就去了。

为人臣当大官是他最初的梦想。为此他不惜各种手段,以梁山好汉的鲜血染红了战袍,最终封了大官。起码他兄弟袭爵了。他人生目标实现了,只是生命短了些。

他一直也没曾以“清君侧”为明确的口号,对蔡京、高俅、杨戬喊打喊杀。

赏菊大会上的,“愿君王早招安,心方足”。封官,不是草寇了,“心方足”,心已经满足了,可以了。

我们之所以觉得他失败了,是因为他被奸臣害死了,但从他自己的目标来看,达成了既有目标,他成功了,至少他自己说服了自己。



第4个回答  2016-08-08
天魁星•及时雨•宋江. (得胜后被高俅药死)
最后是被皇帝赐毒酒搞死的,死了吴用就上吊了。
死前害死了李逵,主要是怕李逵报仇乱搞,坏了他家的名声。
希望可以得到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