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历史故事

关于"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中的每个故事(要详细的)

  文王拘而演《周易》

  周文王,姓姬名昌(公元前1213年-公元前1117年)史称西伯,是商末周族的领袖,他广施仁德,礼贤下士,发展生产,深

  得人民的拥戴。由此引起商王纣(后称殷纣王)的猜忌和不满,昏庸残暴的纣王听信谗言,将姬昌囚禁于当时的国家监狱--

  羑里城。

  姬昌被囚后,殷纣王以种种野蛮手段对其进行侮辱和折磨,甚至将其长子杀害后做成肉羹逼其吞食。姬昌被囚禁7年,他

  将伏羲的先天八卦改造成后天八卦。八卦虽成,它们代表世间万物的八种基本性质,万物万事的性质可以抽象为八种,但

  具体的事物则是无穷无尽的

  ,不可能有八种,故而“八卦小成”,不能反映复杂的变化。“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就是八卦每一卦都可以为太极,以本气相推,与八卦相叠,遂成八八六十四卦,反映宇宙间不同的复杂变化。进而推演成

  六十四卦并系以卦爻辞,并提出“刚柔相对,变在其中”的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完成了《周易》这部千古不朽的著作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周易》以占筮的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内容几乎涵盖了人类

  社会的全部内容,被誉为“群经之首”。

  仲尼厄而作《春秋》

  春秋时代,诸侯挟持天子,大夫放逐诸侯,家臣反叛大夫,所有的人都在疯狂地追逐着权力,又都在追逐权力的过程中丧

  失了权力。“《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象征着“周文”的等级森

  严的礼乐制度此时已经幻为美好的回忆,取而代之的是霍布士所说的“人与人争”的可怕的自然状态。那是一个“文明”

  退位、“伪文明”得道的时代,人心中原始的动物本能获得了解放,披着“文明”外衣不动声色地将人类召回文明创辟之

  前的黑暗世界。

  孔子编定春秋,寓说理于叙事之中,体现出来的褒善贬恶的政治理性,成为了后世所流传的“春秋大义”。希望借此提供

  “历史经验”,警戒后人。这个东西后来人们称之为“春秋笔法”。《春秋》面世之后,世间有无数“微言大义”的论者

  ,更有众多“成仁取义”的志士,让历代“乱臣贼子”为之却步。概括一下,是“春秋大义”震慑了乱臣贼子,是“春秋

  笔法”刺痛了乱臣贼子,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舆论的力量。

  厄,就是困顿窘迫的意思。
  孔子曾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学说而得不到认可,穷困不堪。 退而著书。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屈原名平,和楚国王室是同姓一族。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学识渊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存亡兴衰的道理非常了解,对

  外交往来,接人待物的辞令又非常熟悉。因此他入朝就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政令;对外就接待各国使节,处理对各

  诸侯国的外交事物。楚怀王对他非常信任。
  而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他为了能得到怀王的宠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有一次,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

  写完草稿,还没最后修定完成。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夺为己有,但屈原不肯给他。他就和楚怀王说屈原的坏话:“大王您

  让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每颁布一条法令,屈原就自夸其功,说是‘除了我之外,谁也做不出来’。

  ”怀王听了,非常生气,因此就对屈原疏远了。
  屈原对怀王听闻失灵而不能分辨是非,视线被谗佞谄媚之徒所蒙蔽而不能辨明真伪,致使邪恶伤害了公道,正直的人不被

  朝廷所容,感到万分痛心,所以才忧愁苦闷,沉郁深思而写成《离骚》。

  左丘明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春秋左传》完成不久,左丘明积劳成疾,双目失明。年事已高的左丘明回到了自己的都郡庄。他忽然想起院中的那棵银

  杏树,他说:“孩子们带我到那棵银杏树下,那棵树现在是不是枝叶繁茂?”

  孩子扶着他走了过去,他抚摩着那粗大的树身,说:“当年我种这棵树的时候,我年轻,树也小,而今我年龄大了,

  树也粗壮成材了。……我还要看看我用过的石碾、石碓,还有我的井……”

  左丘明抚摩完自己熟悉的那些东西,他回到了室内,回到了那写《左氏春秋》的案头。他对孩子们说:“《左氏春秋

  》还有我没有用完的史料,我还要写一部书,你们可支持我?”他的妻子和孩子都很赞同地说:“多年来我们都一直支持

  你的,你说吧,要写什么?”

  左丘明忽然笑了,笑声非常爽朗。他说:“这次,我不光写我们鲁国了,要写封侯各国的历史。我叫它《国语》。你

  们知道我的眼睛看不见了,所以你们要帮助我。”

  他的孩子说:“父亲,《左氏春秋》写了二百五十四年的历史,十八万字,您用了三十余年。这个《国语》您打算写

  多少字,用多少年?”

  左丘明脸上浮现出微笑,他说:“《国语》应以记述西周末年至现在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

  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和他们的命运,还要记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左丘明在家人的帮助下,多年之后终于又完成了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别体的历史书《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相传他少年时与庞涓同师于著名高人鬼谷子。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忌妒孙膑才能,将其骗至魏国

  ,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为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经将军田忌举荐,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在齐、魏争雄

  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迫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他在作战中运

  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他写的《孙膑兵法》大概在东

  汉末年便已失传

  魏惠王也学秦孝公的样,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钱招徕天下豪杰。庞涓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

  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庞涓真有点本领。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几个小国下手,一连打了

  几个胜仗,后来连齐国也给他打败了。打那时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庞涓自以为是了不起的能人。可是他知道,他

  有一个同学齐国人孙膑,本领比他强。据说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只有他知道祖传的《孙子兵法》。

  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有一次跟庞涓说起孙膑。庞涓派人把孙膑请来,跟他一起在魏国共事。哪儿知道庞涓存心

  不良,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十分恼怒,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

  膝盖骨。幸好齐国有一个使臣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

  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也正在改革图强。他跟孙膑谈论兵法后,大为赏识,只恨没早点见面。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

  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忙推辞说:“不行。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人,当了大将,会给人笑活。大王还是请拜田大夫

  为大将吧。”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孙膑坐在一辆有篷帐的车子里,帮助田忌出主意。孙

  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庞涓

  听到了,一定要放弃邯郸,往回跑。我们在半道上等着,迎头痛击他一顿,准能把他打败。”田忌就按照这个计策做去。

  庞涓的军队已经攻下邯郸,忽然听说齐国打大梁去了,立刻吩咐退兵。刚退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地方,正碰上齐国

  兵马。两下里一开仗,庞涓大败。齐国大军得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那时候,齐威王已经死了。他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孙

  膑带兵救韩国。孙膑又使出他的老法子,不去救韩,却直接去攻魏国。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齐国

  的兵马已经进魏国了。魏国发动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领,抵抗齐军。这时候,齐军已经退了。庞涓察看一下齐军扎过营

  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第二

  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有能够供五万人用的了。第三天,他们追到齐国军队

  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剩了两万人用的了。庞涓这才放了心,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十

  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一直追到马

  陵(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正是天快黑的时候。马陵道十分狭窄,路旁边都是障碍物。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

  就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去。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说:“前面的路给木头堵住啦!”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

  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细细瞧去,那棵树的一面还刮去了树皮,露出一条树瓤来,上面影影绰绰还写着几个大

  字,因为天色昏暗,看不清楚。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有几个兵士点起火把来。趁着火光一瞧,那树瓤上面写的是:“庞

  涓死于此树下。”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已经晚了。四周不知道有多少箭,像飞蝗似的冲魏军射来。一时间

  ,马陵道两旁杀声震天,到处是齐国的兵士。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上来。

  他算准魏兵在这时辰到达马陵,预先埋伏着一批弓箭手,吩咐他们只等树下有火光,就一齐放箭。庞涓走投无路,只得拔

  剑自杀。齐军乘胜大破魏军,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 养非所用 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着书,写出了《孤愤》 《五蠹》 《内外储》 《说林》 《说难》等著作,洋洋十万余言。

  韩非的书流传到秦国,为秦王嬴政所赏识,秦王以派兵攻打韩国相威胁,迫使韩王让韩非到秦国为其效力。韩非在秦国倍受重用,引起了秦朝李斯的妒忌,李斯在秦王面前诬陷韩非,终因他是韩国宗室,未得信任,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自杀。

  韩非虽死,但他的思想却在秦始皇 李斯手上得到了实施。 韩非著作吸收了儒、墨、道诸家的一些观点,以法治思想为中心。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被称为法家之集大成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