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化腾呢么成功,为什么在社会上很少有他的消息,而且谈起成功人士很少有人说他

如题所述

10月09日讯
  今年刚好是腾讯成立10年周年。短短10年时间,腾讯从当初五个年轻人花几百万元人民币注册的小公司,成长为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集团。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得益于马化腾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一种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扩张模式
  《福布斯》杂志9月9日公布了全球互联网富豪排行榜,全球33名富豪上榜,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以14亿美元净资产排名第22位。
  第二天,腾讯公关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公司办公楼的电梯里遇到了马化腾,将这个消息告诉他。对此,马化腾只是淡淡地一笑。
  将刘炽平任命为腾讯公司总裁,并于2007年3月,再次将其提升为腾讯公司的执行董事之后,有一段时间马化腾很少在公司里露面。今年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腾讯公司的员工得以更多地看到他们的“小马哥”了。
  “他到公司来主要是参加一些公司战略层面上的会议。他将自己定位为腾讯产品的‘首席体验官’,经常也会谈一些使用产品后的感受。”腾讯公司公关部员工宋介绍,“至于他本人,看不出来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吧,对人依旧是像邻家大哥一样亲切。”
  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今年刚好是腾讯成立10年周年。短短10年时间,腾讯已经从当初五个年轻人花几百万元人民币注册的小公司,成长为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集团。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得益于马化腾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一种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扩张模式。
  差点卖掉QQ
  在目前广泛使用的因特网普及之前,一些网迷已经在慧多网上体会到了上网冲浪的乐趣。马化腾大学时代就开始迷恋慧多网,是中国大陆最早的网民之一。
  通过早期的互联网,马化腾结识了很多“网虫”朋友,其中的一些人后来成为了叱咤互联网江湖的风云人物,例如网易的丁磊、金山的求伯君。马化腾有一次提到丁磊时说:“当年和丁磊一起喝啤酒的时候,我们还是打工仔,都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丁磊后来的成功给了我很大启发,只要去做,就有可能成功。”
  1998年11月,马化腾与大学同学张志东等五人,在深圳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基于上网聊天的兴趣,马化腾和他的同事们开发出了中文界面的即时通讯工具——QQ.
  不过这个后来风靡全国,并为腾讯公司创造出巨大财富的聊天工具,当时并没有给腾讯带来多大喜悦,因为当时国内也有好几家公司开发出了同类的软件,如PICQ、CICQ等中文即时通信软件,但都没有打开市场,用户也不多,更没有人看好马化腾的QQ.
  也许是不愿意看到自己开发的产品没有市场的无奈之举,也许是研究了市场之后高明的营销举措,在1999年上半年的某一天,马化腾忽然决定,将QQ软件挂在了网上,供网民们免费下载使用。
  凭借其简洁、实用的风格,青春化的设计,免费下载的QQ首先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在大学校园里风靡一时。然后QQ又以校园为中心,在白领人群中快速传播。面对小企鹅的强大功势,PICQ、CICQ等竞争对手变得不堪一击,纷纷败下阵来。
  然而,QQ用户数呈几何基数增长,注册人数大量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当时每月每台服务器几千元钱的托管费,就让弱小的腾讯公司直不起腰来,更不要说购买新的服务器了。
  当时的腾讯苦不堪言,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但却挣不到钱,国内的投资商也不认可用腾讯试图用“注册用户数”来融资的想法。
  据一位腾讯的老员工回忆,最困难的时候,腾讯的几个创始人每天晚上都会聚在一起吃晚餐,吃得很简单,主要目的是利用这段时间来讨论公司的发展。席间经常发生激烈的争吵。马化腾从不参与争吵,但有时候说话也非常尖酸刻薄。争执的最后结果是把QQ卖掉。
  “当年卖QQ的时候,我们先后跟四家互联网内容提供商 (ICP) 谈判,他们都要求独家买断,出价又偏低。”马化腾回忆,“这让我非常犹豫。”
  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事情出现了转机。国外大量的风险投资开始关注互联网这个新兴的行业,互联网投资炙手可热。马化腾的老网友丁磊创办的门户网站网易,从国外融到了大笔的资金。消息传来,马化腾很受鼓舞,他下决心留下OQ这个给自己带来麻烦的“孩子”,并且把它抚养长大。
  马化腾再次走上了四处融资的道路,他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风险投资,几经周折之后,马化腾找到了美国IDG和香港盈科数码。2000年年初,这两家公司决定一共给腾讯投资220万美元,然后各拿走了腾讯公司20%的股份。
  拿到风险投资之后,解决了关键性的生存问题。消息传来之后,大家又跳又叫,腾讯小小的办公室刹那间成了欢乐的海洋。
  花瓣式扩张
  腾讯探寻即时通讯工具的盈利模式,是从网络广告开始的。在2000年7月一版新推出的QQ聊天软件中,一个广告条被塞在了QQ聊天的消息接收端当中。
  尽管当时腾讯的网络广告销售开展得还不错,但对于每天新增几十万的QQ注册用户,一个月之内就要新增加两台服务器的投入而言,那点网络广告收入显得微不足道。
  2001年年初,中国移动公司推出了“移动梦网”服务。在那一刻,中国移动肯定没有预料到,它的这一个创新,会拯救一大批互联网公司。腾讯就属于这批被拯救的互联网公司。
  当时,腾讯拥有接近一亿的注册用户,而且这些用户中很多人有大量的消费需求,但腾讯却苦于没有收费的渠道。移动梦网通过手机代收费的“二八分账”协议(电信运营商分二成、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分八成),就像一根及时的救命稻草,拯救了当时仍在生死挣扎的腾讯。
  腾讯开通了移动QQ业务,发展收费会员,并针对收费会员开展更多的增值服务。一时间,腾讯成了移动梦网的骨干,最多的时候,腾讯占据了移动梦网内容提供商七成的业务份额。
  到2001年底,腾讯终于实现了正现金流。2002年,腾讯的净利润是1.44亿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0倍之多;2003年,腾讯净利润为3.38亿人民币,比2002年又增长了近一倍。
  到了2004年,腾讯不仅摆脱了生存之忧,而且形成了三大块业务收入来源:互联网增值业务收入、电信增值收入以及网络广告的收入。这三项收入来源持续大幅度攀升,让腾讯摇身一变,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宠儿。
  2004年6月16日,腾讯控股(0700.HK)在香港联交所正式上市挂牌交易,上市保荐人为大名鼎鼎的国际投行高盛集团。当时,马化腾表示,腾讯在互联网领域仍然处在圈地阶段,还远没有到收获的阶段。
  接下来,腾讯利用通过资本市场融得的资金,迅速实现了“花瓣式扩张”,推出QQ.COM门户网站、QQ邮箱、自主开发大型网络游戏、互联网搜索 (soso)和个人电子商务网站(paipai)等,腾讯开始涉及几乎所有互联网的应用领域,难怪有人惊呼:“腾讯已经成为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对手!”但马化腾认为,腾讯所有已经增加和将要增加的业务,都是基于腾讯公司已有的用户优势而采取的市场行为。
  随着腾讯完成在互联网领域的布局,其盈利能力逐年提高,腾讯继续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股价节节攀升。到2006年年底,腾讯的股票市值已经大于“网易+新浪+搜狐”三大门户网站市值的总和。2008年,腾讯的总市值超过了100亿美元。
  学习华为
  作为广东潮州人,马化腾有很长一段时间将自己的老同乡李嘉诚作为偶像。李嘉诚白手起家,从推销员做起,最后成为华人首富的故事,时时激励着马化腾和他的伙伴们去创业,并且坚持不懈,将企业做大做强。
  但自从创业之后,特别是企业做大之后,马化腾更强调向任正非学习,向华为学习。腾讯和高科技大企业华为、中兴,同在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些老大哥的经验看得见、摸得着,因此借鉴他们的经营管理经验也就成为必然。
  2005年年底,腾讯当时已经拥有了30多个业务部门,员工超过了3000人。这时候,马化腾发现,公司的日常管理已经成了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于是,腾讯借鉴华为等企业的经验,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公司架构调整。
  腾讯公司的架构调整之后,将不断增设的新业务部门归类细分为8大系统,其中,根据业务体系划分出四个业务系统:无线业务、互联网业务、娱乐业务、网络媒体业务;另外,根据公司日常运转划分出四个支持系统:运营支持、平台研发、行政等职能系统、企业发展系统。与此同时,腾讯还效仿华为、中兴等企业,建立起了新的薪酬体制。
  这些调整,帮助腾讯完成一个小企业向中型科技企业的跨越。马化腾后来回忆,“通过公司架构的调整,腾讯的体制机制逐步适应了中型企业的发展要求,在整体构建上已经具备了继续向上冲刺的可能性。”
  马化腾并不否认腾讯管理体系中有很多内容是从华为等企业学来的。在腾讯公司的外部猎头计划中,华为、中兴两家公司的员工也是重点目标。任正非也是白手起家,也曾经带领企业实现过10年增长1000倍的超强业绩。任正非制订企业战略的思路、对企业内部组织的创新、对智力价值的承认,开创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先河,也为马化腾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而低调、务实始终是马化腾和任正非等值得学习的前辈们的共同特点。
  马化腾凭什么成功?
  腾讯摆脱生存危机,进入全面扩张阶段之后,所走过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也曾经遭遇危机,马化腾曾经多次受到消费者的公开指责。
  例如,腾讯曾经让QQ用户可以挂机晒太阳、晒月亮来提高等级,被外界指责为浪费能源;QQ游戏曾经被指责涉嫌开设网上赌场;
  2005年下半年,腾讯还爆出过“QQ秀整人风波”,只要花费2Q币,就可以把别人的QQ秀变成驴子,当然也可以把别人砍死,然后用绳子把他的脑袋挂起来。这项收费服务一推出,立刻就遭到了网上网下的一片谴责之声。
  消费者的不满和非议,给马化腾敲响了警钟。马化腾将腾讯内部一些用户体验不佳的互联网服务,称为“红色”业务。马化腾在给员工的一封信中指出,这些‘红色’业务给腾讯带来的影响难以估量,他对腾讯存在的问题感到痛心疾首,无地自容。他提醒员工立即警醒,全力以赴解决用户的不满,消除‘红色’业务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2006年,腾讯公司架构调整完成,管理进一步完善之后,公司曾经推出的“红色”业务不但都得到了整改,而且没有出现新的“红色”业务,对于腾讯的负面评论也日渐减少。
  马化腾开始致力于将腾讯打造成为受人尊重和注重社会责任的互联网企业。2006年11月,腾讯申请成立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以基金会的名义开展了援建希望小学、救助贫困儿童等活动。今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腾讯一次性向四川灾区捐款超过2000万元。
  一位长期研究腾讯的互联网业内人士认为,马化腾之所以能够成功,从其个人的角度来分析,主要有三点原因:
  首先,马化腾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当初做即时通讯,根本就找不到盈利点,没办法挣钱,但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马化腾坚持了下来。他可能动摇过,但从没有想过要放弃。据说,当年在腾讯最艰难的时刻,在为QQ融资的过程中,马化腾做了两次腰椎手术。手术后,马化腾是平躺在床上,高举着笔记本电脑工作的。
  其次,马化腾具有严谨的经营企业的作风,这种严谨似乎与生俱来。马化腾知道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企业应该作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他是一个制定企业战略的高手,并愿意自己带头,以身作则,去执行既定的战略。
  第三,马化腾做人也非常严谨,即便是在各种富豪榜上,他的个人财富不断增加,排名不断跳跃上升,马化腾也从不张扬,关于马化腾私生活的报道非常少,更没有和他个人有关的负面新闻。关于马化腾的报道都和工作有关,马化腾专注于工作,而工作也回馈他乐趣和荣誉。
  也许腾讯并不完美,小企鹅QQ也不完美,但马化腾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却几近完美。马化腾成了很多创业者的偶像,成了很多年轻人心目中的时代英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23
马化腾的成功告诉了我们,骗人、坑人才是致富的硬道理。。。
第2个回答  2019-01-10
一、殷实的家庭背景

马化腾的父亲是盐田港上市公司的董事。马化腾可以说是个家境殷实的“富二代”。

马化腾创业初期得到了父亲的支持,从财力到人脉。当年李嘉诚的儿子“小超人”投资腾讯2000万美元,也是马化腾占了其父亲与李嘉诚的那点儿交情,在腾讯即将坚持不住的时候得到了李嘉诚的支持。

二、中国的快速崛起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这30年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技术的革命带来了新的产业,互联网的异军突起,不仅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生产了一堆大大小小的富翁们。互联网成了当下创造首富最集中的地方,恰好马化腾和马云他们入行最早,在浪潮丛中挺立潮头,成为佼佼者。

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中国,更造就了这些首富们。

三、个人的综合能力

马化腾能放弃时的铁饭碗,出来自己创业,可见马化腾是一个眼光非常独到之人,能够善于把握时代的机遇。马化腾创业初期,资金极度的缺乏,产品也一次次被拒之门外,软件卖不出去,腾讯面临了最大的资金和技术问题。但是,这些马化腾都坚持了下来了。可见,马化腾不仅有一般创业者独到的眼光,更有一般创业者无法学习的坚韧性格。

其次,马化腾识人用人的眼光也让人佩服。3Q 大战之后,腾讯变得更加开放和果敢。马化腾用张小龙,打造了一个微信,在一个QQ把互联网时代群众收归于手的前提下,一个微信再次将所有移动互联网网民笼络在手。也正是这两款社交软件让腾讯的社交及业务遍布和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依靠移动互联网的垄断优势,腾讯将自己的各方面业务在社交网络遍布开来。游戏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赚钱的,腾讯也因此一下子变得有钱了,垄断社交、发展游戏。这一切的源头,就是因为有了腾讯QQ这个工具。如果没有QQ可能微信也不会发展的那么壮大;如果没有微信的移动互联端的垄断优势,腾讯其他业务可能也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发展速度。

成功可以复制,但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他们的个人特质更需要看齐和学习,甚至所处时代的背景和机遇也要了解和抓住。回过头看他们的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的风雨他们都经历了。马化腾,他1998年创立的公司已经发展到如此的高度,不可否认,他是很幸运的人。在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中,将独生子女家庭以及庞大的移动互联网的人口联系起来,不可否认他也是一个很有远见很努力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