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状元不取旗人吗?

为何 ?
百度如是说:

原来,清初为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在科举取士上采用“旗不点元”的策略,即一甲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不取旗人。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这是从顺治帝开始历朝因循的惯例,怎能破例呢?可是,慈禧太后御笔点中的状元,又不好改换。养心殿上,两宫太后和阅卷大臣们皆颇费周章,慈禧太后斟酌再三,犹豫不决,遂决定交给军机大臣和阅卷大臣商议。众大臣经过反复争论,得出“但凭文字,何论满汉”的结论,奏复两宫。

清初确实不取旗人,因为当时的制度把旗人看的很高,不能和汉人等民族一起做比较,再说旗人是不需要考试就能当官的,到了中期就不同了,康熙等黄帝就发现当时的旗人已经不学无术了,就是因他们自己是旗人生下来就有吃有喝,吃穿不愁,就开始堕落,这样下去大清江山社稷没办法靠旗人了,才选择的其他民族,此时的汉人才真正开始逐步崛起。到了后期国家已经变的破烂不堪,经济萧条,国将不国卖官鬻爵,再加上闭门锁国然后又被英国打炮给轰开,这样一个烂摊子彻底无法弥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27
怎么不取旗人呢?当时科考分为“满榜”和“汉榜”和“恩科”,很多旗人都高中过!
这是清朝顺治朝的文状元名单
顺治三年(1646年):傅以渐(1609年-1665年,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人)
顺治四年(1647年):吕宫(1603年-1664年,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顺治六年(1649年):刘子壮(1609年-1653年,湖北黄州府黄冈县人)
顺治九年(1652年)满榜状元:麻勒吉(?-1689年,满洲正黄旗人)
顺治九年(1652年)汉榜状元:邹忠倚(1623年-1654年,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
顺治十二年(1655年)满榜状元:图尔宸(?-?,满洲正白旗人)
顺治十五年(1658年):孙承恩(1619年-1659年,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顺治十六年(1659年):徐元文(1634年-1691年,江苏苏州府昆山县人)
顺治十八年(1661年):马世俊(1609年-1666年,江苏镇江府溧阳县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2-27
清顺治八年分设汉、满两榜科考;清朝为引导以弓马为务的满族人读书进学,特设满洲榜,仅开两次。满榜状元是满族所特设的状元,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讲的状元。
第3个回答  2012-12-27
取的。有满榜状元。顺治九年就出个满榜状元:麻勒吉 满洲正黄旗人。
第4个回答  2012-12-27
应该不可以吧!以前的八旗子弟都是皇室子弟,状元顶多是个满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