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的区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变形的结果不同

塑性变形: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后,当外力去除后不可自行恢复。

弹性变形: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后,当外力去除后变形完全消失恢复原状。

二、能产生变形的材料不同

塑性变形:金属、塑料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能力的材料。

弹性变形:高分子材料等都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材料。

三、产生变形的原因不同

塑性变形:晶粒内的原子结构会存在各种缺陷,由于位错的存在,晶体在受力后原子容易沿位错线运动,降低晶体的变形抗力。通过位错运动的传递,滑移使一部分晶粒滑移形成滑移带,很多滑移带集合起来就成为可见的变形。

弹性变形: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就会产生变形,如果将外力去除后,物体能够完全恢复它原来的形状和尺寸。

扩展资料

塑性变形的影响因素

1、加工硬化:塑性变形引起位错增殖,位错密度增加,不同方向的位错发塑性变形力学原理生交割,位错的运动受到阻碍,使金属产生加工硬化。加工硬化能提高金属的硬度、强度和变形抗力,同时降低塑性,使以后的冷态变形困难。

2、内应力:塑性变形在金属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所以外力去除后,各部分的弹性恢复也不会完全一样,这就使金属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平衡的内应力,即残余应力。残余应力降低零件的尺寸稳定性,增大应力腐蚀的倾向。

3、各向异性:金属经冷态塑性变形后,晶粒内部出现滑移带或孪晶带。各晶粒还沿变形方向伸长和扭曲。沿变形方向的强度、塑性和韧性都比横向的高。当金属在热态下变形,由于发生了再结晶,晶粒的取向会不同程度地偏离变形方向。

4、再结晶和回复:经过再结晶处理后,冷变形引起的晶粒畸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加工硬化、残余应力等都会完全消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塑性变形

百度百科-弹性变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06

1、性质不同。

弹性变形为可逆变形,其数值大小与外力成正比,其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弹性模量为常数。

而塑性变形为不可逆变形,工程材料及构件受载超过弹性变形范围之后将发生永久的变形,即卸除载荷后将出现不可恢复的变形,或称残余变形。

2、概念不同。

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就会产生变形,如果将外力去除后,物体能够完全恢复它原来的形状和尺寸,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而在外力去除后,弹性变形部分消失,不能恢复而保留下来的的那部分变形即为塑性变形 。

3、相关性质物体不同。

金属、塑料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能力,故可称为塑性材料。玻璃、陶瓷、石墨等脆性材料则无塑性变形能力。

除外力能产生弹性变形外,晶体内部畸变也能在小范围内产生弹性变形,如空位、间隙原子、位错、晶界等晶体缺陷周围,由于原子排列不规则而存在弹性变形。夹杂物和第二相周围也可能存在弹性变形。

扩展资料

塑性变形的影响:

金属在室温下的塑性变形,对金属的组织和性能影响很大,常会出现加工硬化、内应力和各向异性等现象。

1、加工硬化

塑性变形引起位错增殖,位错密度增加,不同方向的位错发生交割,位错的运动受到阻碍,使金属产生加工硬化。加工硬化能提高金属的硬度、强度和变形抗力,同时降低塑性,使以后的冷态变形困难。

2、内应力

塑性变形在金属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所以外力去除后,各部分的弹性恢复也不会完全一样,这就使金属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平衡的内应力,即残余应力。残余应力降低零件的尺寸稳定性,增大应力腐蚀的倾向。

3、再结晶和回复

经过冷变形的金属,如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原子的激活能增加到足够的活动力时,便会出现新的晶核,并成长为新的晶粒,这种现象称为再结晶。经过再结晶处理后,冷变形引起的晶粒畸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加工硬化、残余应力等都会完全消除。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塑性变形

百度百科-弹性变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8

一、性质不同。

1、弹性变形为可逆变形,其数值大小与外力成正比,其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弹性模量为常数。

弹性模量是衡量材料抵抗变形能力的一个指标,弹性模量愈大,材料愈不易变形,弹性模量是结构设计的重要参数。

2、而塑性变形为不可逆变形,工程材料及构件受载超过弹性变形范围之后将发生永久的变形,即卸除载荷后将出现不可恢复的变形,或称残余变形。

二、概念不同。

1、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就会产生变形,如果将外力去除后,物体能够完全恢复它原来的形状和尺寸,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2、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而在外力去除后,弹性变形部分消失,不能恢复而保留下来的的那部分变形即为塑性变形 。

三、相关性质物体不同。

1、金属、塑料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能力,故可称为塑性材料。玻璃、陶瓷、石墨等脆性材料则无塑性变形能力。

2、除外力能产生弹性变形外,晶体内部畸变也能在小范围内产生弹性变形,如空位、间隙原子、位错、晶界等晶体缺陷周围,由于原子排列不规则而存在弹性变形。夹杂物和第二相周围也可能存在弹性变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塑性变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弹性变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1
弹性变形为可逆变形,其数值大小与外力成正比,其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弹性模量为常数。弹性模量是衡量材料抵抗变形能力的一个指标,弹性模量愈大,材料愈不易变形,弹性模量是结构设计的重要参数。塑性变形为不可逆变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1-14
弹性可自动恢复原状:如,球。
塑性不可恢复:如,橡皮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