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种戏剧结构类型?

如题所述

打开戏剧方面的各种理论书籍,你会发现众多的戏剧家能说出众多的结构类型,如“锁闭式”、“葡萄干布丁式”等,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戏剧理论家在探讨戏剧结构时,都有自己的角度和视点,在结构类型没有被归为一致的定义之前,各种类型概念便独立成型,成了今天多种类型并存的局面。

1912年,英国的阿契尔在《剧作法》中提到了三种不同的“一致”(即类型),“……葡萄干布丁式的一致、绳子或链条式的一致,以及巴特农神殿式的一致”。1946年,美国的本特利在《作为思想家的剧作家》一书中提出两种结构类型:其一是莎士比亚、歌德、布莱希特等人所用的开放的、扩散的;一种是希腊人、法国古典主义者、佳构剧作家斯克利勃、仲马及易卜生等人所用的封闭的、集中的。1957年,苏联的霍洛道夫在《戏剧结构》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开放式”与“锁闭式”两类结构的概念。中国戏剧大师顾仲彝提出了三分法结构类型:锁闭式、开放式、人像展览式,在中国话剧界颇有影响。1981年,孙惠柱在他的《话剧结构新探》一书中又提出了新的结构类型说法:纯戏剧式结构、史诗式结构、散文式结构、诗式结构和电影式结构。

如今,各类戏剧结构说法还在不断地发生和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