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中的先秦诸子散文

中国文学史中的先秦诸子散文有那些?
主要反映些什么?

先秦诸子散文

(1)《论语》:儒家经典。孔子弟子编纂。反映孔子思想(礼治),20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儒家创始人。
(2)《孟子》:儒家经典。孟子著,反映孟子思想(仁政),7篇。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人,儒家重要人物。
(3)《荀子》:儒家著作。荀子著,反映荀子思想(唯物主义),32篇
荀子,名况,后人尊称“荀卿”,赵人,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
(4)《墨子》:墨家重要著作。墨子及弟子著,反映墨子思想(兼爱),53篇
墨子,名翟,鲁国人,墨家创始人。
(5)《老子》:即《道德经》,道家经典。老子著,反映老思想(无为)81章
老子,名耳,字伯阳,道家创始人 。
(6)《庄子》:即《南华经》,道家经典,反映庄子思想(清净无为),33篇
庄子,名周,宋国人,道家学派重要人物。
(7)《韩非子》法家重要著作。韩非著,反映韩非思想(法治),55篇。
韩非,先秦法家集大成者。
(8)《孙子》:即《孙子兵法》,孙子著。我国第一部军事理论著作,13篇。
孙子,名武,字长卿,齐国人,我国古代军事家。
(9)《吕览》:即《吕氏春秋》,杂家代表著作。吕不韦集门人编写,160篇。
吕不韦,韩国商人,曾为秦的相国。
先秦诸子散文

(1)《论语》:儒家经典。反映孔子思想(孔子,名丘,儒家创始人。)
(2)《孟子》:儒家经典。反映孟子思想(孟子,名轲,儒家重要人物。)
(3)《荀子》:儒家著作。反映荀子思想(荀子,名况,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
(4)《墨子》:墨家重要著作。反映墨子思想(墨子,名翟,墨家创始人。)
(5)《老子》:道家经典。反映老子思想(老子,名耳,道家创始人 。)
(6)《庄子》:道家经典。反映庄子思想(庄子,名周,道家学派重要人物。)
(7)《韩非子》法家重要著作。反映韩非思想( 韩非,先秦法家集大成者。)
(8)《孙子》:我国第一部军事理论著作( 孙子,名武,我国古代军事家。)
(9)《吕览》:杂家代表著作。吕不韦集门客编。(吕不韦,曾为秦的相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17
先秦诸子散文曲折C文章有辞令之美②《国语》是一种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周王朝和诸侯国之事,所以故名为国别体,是分国记录的散文,相传是左丘明所作,它所反映的进步思想没有左传鲜明,但也有意义。在文学影响上远不如左传。但国语记叙之文有风趣,堪称绝佳者。
3《战国策》,
长于记事,人
它是现代散文的源泉。
1先秦诸子包括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政治观点。(〈汉书艺文志〉记载)①儒家②道家③阴阳家④法家⑤名家⑥墨家⑦纵横家⑧农家⑨杂家⑩小说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主要著作有〈论语〉〈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

2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阶段:①《论语》与《墨子》。《论语》是纯语录体散文,《墨子》是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②《孟子》《庄子》,《孟子》基本上是语录体,但亦有显著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论文。《庄子》已由对话体香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③《荀子》与《韩非子》是议论文的最高阶段。
3先秦诸子百家的作品:①孔子及其《论语》,其中心思想位“仁,礼,智,信,孝,啼②墨子及其《墨子》。墨子名翟,鲁人,年代略后于孔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在许多问题上同儒家尖锐对立。造孟子的反对。他的中心思想是兼爱,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暴力),所以有成语叫:“墨守成规”。《墨子》是其弟子所记录,故多称“子墨子,文章质朴,少文彩,但逻辑性很强。善于运用具体的事例来说理。③孟子及其《孟子》,孟子,字子舆,名柯,但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及的门人,被称为亚圣。《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书,核心思想是仁义,是孔子学说的发展。《孟子》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有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④庄子及其《庄子》庄子名周,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与老子(老聃,又名李耳)并称老庄。又朴素的辩证观点。其主要思想为“小国寡民,清静无为”《庄子》吸收深化创作的精髓,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依据,以此想象奇幻,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另外善于运用修辞,比喻用韵,声调铿锵有力。⑤荀子与《荀子》荀子名况,又称荀青,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韩非与《韩非子》。⑥韩非是韩国公子,他与李斯同学与荀青,它是法家的代表人。法家的思想核心是:“任法术而尚功利,信商必罚,排斥仁爱,坚决反对复古,主张因地制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5-14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十家:
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 小说
《论语》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墨子》
先秦诸子散文发展三阶段:
春秋末期:《论语》《墨子》 语录体为主
战国中期:《孟子》 《庄子》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
战国末期:《荀子》 《韩非子》专题论文
第一阶段:《论语》 《墨子》
语录体为主
《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有孔子弟子所记.语言接近口语(师生谈话录),没有过多修饰.
《墨子》:此书也是墨子弟子所记.文章质朴,较少文采,但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是说理文的一大进步.
第二阶段:《孟子》 《庄子》 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
《孟子》:实则仍为语录体,但《孟子》是当场纪录,作者就是孟子.是一本集体著作,其中大量采取对话,双方都有所辩驳,大大促进了散文向论文体发展.
《庄子》:有的仍含有辩驳的影子,但有些篇章带有驳论,论辩,对答,正面阐明自己的观点.开始演变为专题论文,中国的论文真正地确立了.
第三阶段:《荀子》 《韩非子》专题论文
《荀子》:其文多长篇大论,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
《韩非子》:其散文特点锋芒锐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1,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
2,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注,而是一个学者的个人论文集.
3,不是以驳论文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述为主.
第3个回答  2008-05-1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