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及成像原理

如题所述

1. 显微镜的主要结构
反光镜:具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反射面,根据光线强弱选择使用。平面镜用于光线充足时,凹面镜用于光线不足时。它们的作用是反射光线,并通过载物片增加物体亮度,以便于观察。
载物台:用于放置待观察的物体。
物镜:这是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部分,其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形成倒立且放大的实像。
目镜:靠近观察者眼睛的部分,其作用类似于放大镜,形成正立且放大的虚像。
2.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物体首先通过物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然后目镜进一步放大这个实像,从而能够观察到非常微小的物体。物镜形成放大的实像时,物体位于物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越接近焦点,像越大,且像距大于2倍焦距。物镜形成的放大实像需要处于目镜的焦距内,以便在目镜中形成放大正立的虚像,离焦点越近,像越大。
3. 显微镜的使用与调节
通过观察显微镜的实际结构,可以了解其各部件的原理和用途。显微镜的主体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的凸透镜组。物镜和目镜均为凸透镜,它们共同作用使物体成像两次,放大倍数由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相乘决定。
显微镜成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通过目镜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观察到的像与原物实际上是倒置且左右相反的。例如,如果从显微镜中观察到物体偏左上,应向左上移动载玻片,以便将物体置于视野中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