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智慧

如题所述

1. 《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被后世称为“医学之宗”“养生圭臬”。凝聚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2. 《黄帝内经》认为“饮食为生人之本”——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 《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伍原则。
4. 《黄帝内经》在饮食养生方面的智慧,主要有“饮食有节”“药食同源”“不时不食”等重要而精辟的理论。顺天而食保健康,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5. “饮食有节”:即饮食要有节制,从生活细节入手,及时补充人体所需,均衡营养搭配,做到饥饱得当,寒温适宜,五味调和。
6. “药食同源”:食物即药物,每种食物都具有四气五味,四气是寒热温凉,五味是辛甘酸苦咸。
7. “不时不食”:不合时令的食物不吃,以应季食物为准。
8. 比如春季万物萌生,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也相应活跃,感冒之类疾病就可能流行开来,所以中医提出“正月葱,二月韭”以提高人的抗病毒能力。韭菜有蠢材第一美食之称,香椿、荠菜等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当季食材。
9. 夏季炎热,发生中暑的可能性就越大,中医就强调“饮食清淡”“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养生方案。苦瓜、绿豆汤、西瓜等可解暑除烦。
10. 秋季气候干燥,咳嗽一类疾病发生率高,中医强调“养肺除燥”,多吃梨以生津解渴。一天一个苹果,嫩藕、梨、橘柑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11. 冬季要收藏体内的阳气,注意保暖,早睡晚起,好好休息。羊肉、狗肉等温补食物多吃。
12. 《黄帝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自然界任何食物都是分阴阳的,食物当然也是如此。区分食物的阴阳,但是世界上不存在纯阳和纯阴之体,任何食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只是有差异,而且阴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3. 辨别食物的阴阳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 辩味道:具有辛味的姜、韭菜、大蒜、葱、猪肝等属阳,咸味的鱼、海藻类属阴性。
2) 看形状:根属阳,茎叶属阴,洋葱、人参、藕、红薯、芋头、土豆属阳,其中藕和芋头的阴性也较明显。萝卜属阴,白菜、菠菜、卷心菜、黄瓜、茄子、西红柿等都是属于阴性的。
3) 看生长环境:生长于温热地区及塑料大棚里面的食物属阴性。
4) 看季节:盛产于夏季的西瓜、西红柿属于阴性,盛产于冬季的胡萝卜和藕属于阳性。
14. 我们人的身体也分阴阳,我们摄取的食物要与体质相契合,达到阴阳调和的目的。看体质挑选食物要遵循以下原则:
1) 阴阳互补原则。
2) 变化原则:饮食应该随着季节、性别、年龄、工作特性、机体的个别差异而不断变化。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内冷的能量开始积聚时就应该转向阳性饮食。
3) 当地原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