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的过失,求。

如题所述

汉高祖刘邦是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开创的长达602年的汉帝国,为中华民族的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奠定了基础,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一生,作出了许多正确的政治决策。但毋庸讳言,他也犯过不少错误。我认为,他的最大政治错误,就是采取分封建制的政治举措,致使四五十年内乱不止,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国家处于动荡之中。
先春秋战国的历史证明,周王朝实行的分封建制是错误的,根本行不通。对此,秦始皇、李斯就有深刻论述和独到见解,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建制,而积极推行郡县制。可惜的是,刘邦在建国前后仍采取了这种愚蠢的政治决策,大肆封王,造成了极大的政治损失,付出了沉重的巨大代价。
汉三年,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形势非常紧迫,他也十分焦虑。这时,狂生郦食其劝他“复立六国后世”,以挫败项羽。刘邦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就让郦食其赶快刻印,带上出发。张良正好从外地来见刘邦,刘邦把这事说了,还问,“怎么样呢?”张良一听大吃一惊,忙说:“谁给您出的这种馊主意?您的事业就要泡汤了!”刘邦问:“为什么?”张良便以历史为鉴,例举了八条理由,强调指出:如果重新立六国诸侯为王,天下的智勇之士就会各归其主,诸侯也会忙活自己的,咱们就失去了友军和兵源;如果诸侯再倒向项羽,那我们就会大势已去,陛下的事业不就玩完了吗?张良的分析紧扣当时的形势,没有像秦始皇、李斯那样直指要害,但刘邦听了还是有如醍醐灌顶,猛然醒悟过来。他大骂郦食其:“竖儒,几乎坏了你老子的大事!”命令立即销毁大印,停止行动。
然而,汉四年,刘邦却连续封韩信、彭越、黥布为王,换取他们会战垓下,彻底消灭了楚霸王。这次的封王,可以说是刘邦被逼无奈之举,是他政治上的妥协。这一妥协,虽然换来了楚汉相争的最后胜利,也为后来埋下了发生动乱的祸根。开国后,刘邦大封功臣,同时把自己的兄弟子侄也分封为王。韩信、彭越、黥布事件后,刘邦并没有意识的自己政治上所犯的错误,反而更加错误的把自己的子侄分封为王,以为这样就可以永葆天下太平了。结果到了汉景帝时,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国发生叛乱。严酷的现实,不仅证明分封建制是动乱之源,也证明刘邦的决策是严重的政治失误。
“汉承秦制”。刘氏王朝建立后,政治体制既采用秦朝的郡县制,又采用了封建制,是双轨运行。郡县制的积极作用,这里不再做论述。封建制的弊端,有必要做一下探讨。关于封建制的起源、历史演变,说来话长,这里也不论说。秦始皇、李斯对封建制的评价我认为是比较经典的。秦统一六国后,丞相绾曾建议封诸皇子为王,得到了许多大臣的支持。廷尉李斯却力排众议,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建制。他说:“周文、武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秦始皇表态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这段议论,既揭示了封建制的弊端,又指出了郡县制的积极作用,言简意赅,足以发人深省。封建制,是国中立国,严重混淆了中央和地方的权限,形成了多套国家机器并行运转的混乱局面。诸侯国一旦做大做强,就与中央分庭抗礼。汉初,虽然中央政府下派相国到各诸侯国执行监督职责,但是有的被收买、有的被杀,作用并不大。这种政治体制上的严重弊端,也是诸侯国不断发生叛乱的原因之一。后来采取推恩制,逐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取销其国家职能,这种被动局面才有很大改观。
所以,刘邦实行封建制郡县制的双轨运行,是政治决策的重大失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