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性质:借入贷出还是借出贷入?

如题所述

借贷记账法的“借”和“贷”仅仅代表记账符号,本身不具有任何的内在含义。

借贷记账法是对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帐户中,以相等的金额,相反的方向,同时进行登记。

如果非要用“入”(增加)还是“出”(减少)来表示的话,在会计要素的角度可归集为:

“借”表示:资产的增加、费用成本的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收益的转销。

“贷”表示:资产的减少、费用成本的转销、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益的增加。

扩展资料: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结构分为左、右两方,左方称之为借方,右方称之为贷方。一般在账户借方记录的经济业务称之为“借记某账户”;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的经济业务称之为“贷记某账户”。

至于借方和贷方究竟哪一方用来记录金额的增加,哪一方用来记录金额的减少,则要根据账户的性质来决定,不同性质的账户,其结构是不同的。

运用借贷记账法加以处理如下:

1.资金流入企业的业务。即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

2.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的业务。即资产、收入和费用之间或资产要素内部的增减。资产和费用的增加以及收入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收入增加以及资产和费用的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

3.权益转化的业务。即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三者之间或一个要素内部有增有减。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加和利润增加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减少和利润减少则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

4.资金退出企业的业务。即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产减少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则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由此可以看出,每类业务都要同时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些账户的贷方,且记入双方的金额相等。

优点:

采用复式记账法,可以全面地、相互联系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全貌,并可利用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试算平衡公式,来检查账户记录的准确性,它是一种比较完善的记账方法,为世界各国所通用。

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曾出现过三种复式记账法,即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1993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记账必须采用借贷记账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贷借记账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07

借贷记账法的“借”和“贷”仅仅代表记账符号,本身不具有任何的内在含义。

借贷记账法是对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帐户中,以相等的金额,相反的方向,同时进行登记。

如果非要用“入”(增加)还是“出”(减少)来表示的话,在会计要素的角度可归集为:

“借”表示:资产的增加、费用成本的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收益的转销。

“贷”表示:资产的减少、费用成本的转销、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益的增加。

扩展资料: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结构分为左、右两方,左方称之为借方,右方称之为贷方。一般在账户借方记录的经济业务称之为“借记某账户”;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的经济业务称之为“贷记某账户”。

至于借方和贷方究竟哪一方用来记录金额的增加,哪一方用来记录金额的减少,则要根据账户的性质来决定,不同性质的账户,其结构是不同的。

运用借贷记账法加以处理如下:

1.资金流入企业的业务。即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

2.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的业务。即资产、收入和费用之间或资产要素内部的增减。资产和费用的增加以及收入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收入增加以及资产和费用的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

3.权益转化的业务。即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三者之间或一个要素内部有增有减。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加和利润增加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减少和利润减少则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

4.资金退出企业的业务。即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产减少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则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由此可以看出,每类业务都要同时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些账户的贷方,且记入双方的金额相等。

优点:

采用复式记账法,可以全面地、相互联系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全貌,并可利用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试算平衡公式,来检查账户记录的准确性,它是一种比较完善的记账方法,为世界各国所通用。

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曾出现过三种复式记账法,即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1993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记账必须采用借贷记账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贷借记账法

详情
第2个回答  2018-11-16
借贷记账法的“借”和“贷”仅仅代表记账符号,本身不具有任何的内在含义。
由于我们所要记录的是竞技业务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数量变动,而这种变动又无非是“增加”和“减少”。所以还必须给“借”“贷”一定的含义。在借贷记账法下,“借”和“贷”的含义不固定,既不是“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也不是相反。他们的具体含义取决于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一般的,以“借”表示资产和成本、费用的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利润的减少;“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利润的增加,资产和成本、费用的减少。
第3个回答  2020-03-03
资产、成本、损益类的支出类账户借方登记增进,贷方登记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类和损益类的收入类账户则相反。但是其中有的则不一定遵循这个规则,比如累计折旧虽然是资产类,但是却是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希望能够帮到你。
第4个回答  2017-07-17
对于“借入贷出还是借出贷入”概念,不能笼统的用一句话说明,要区分不同会计科目的性质来定,具体如下:
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借方余额(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下同)。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十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贷方余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
会计的基础课程始于借方和贷方。借方在帐簿的左侧,贷方在帐簿的右侧。在这里,要牢记一条不变的定律:“借方=贷方”,换句话说,在任何交易中,都必须同时登记到帐簿的左右两侧,其原则如下:
(1)资产增加时,记入左侧;资产减少时,记入右侧。
(2)负债增加时,记入右侧;负债减少时,记入左侧。
(3)所有者权益增加时,计入右侧;所有者权益减少时,计入左侧。
(4)成本增加时,计入左侧;成本减少时,计入右侧。
(5)收入增加时,计入右侧;收入减少时,计入左侧。
(6)费用增加时,计入左侧;费用减少时,计入右侧。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分配之前为:资产+费用=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