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 霜 雪 是怎样形成的??

如题所述

云:液化或凝华
雾:液化,
霜:疑华,
露:液化
雪:凝华
雨:熔化
云、雨、雾、露水、雪、霜、冰雹形成的物态变化
  
  空气中总是有水蒸气的,而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是看不见的。日常所见到的“白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1、云是怎样形成的?  
  当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很小的微粒,能被空气上升气流顶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水蒸气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2、雨是怎样形成的?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上,形成了雨。  
  3、雾是怎样形成的?  
  雾一般在清晨出现。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或地面温度突然下降时会液化成小水滴而飘浮的空气中和尘埃上,就形成的雾。  
  4、露水是怎样形成的?  
  当地面温度下降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面附在地面上或花草上,形成露水。  
  5、雪是怎样形成的?  
  在冬季,有时上升气流较弱,云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在小冰晶上凝华形成雪花,飘落到地面面形成了雪。  
  6、霜是怎样形成的?  
  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成的。冬天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地面上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晶体,即霜。  
  7、冰雹是怎样形成的?  
  在夏季,上升气流很强,也很不稳定,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块。小冰雹块在流动过程中又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大冰块,当这样的冰块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无法支持,就降落到地面形成洋冰雹。  
  8、人工降雨:  
  通常人工降雨采用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直接升华成气体进要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空气的温度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为小水滴或直接凝华为小冰晶,这样就可以实现人工降雨。  
  9、舞台上的云雾效果:  
  常利用干冰在升华时吸收大量热使空气温度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可直接凝华为小冰晶,形成舞台上的云雾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30

    雾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的凝结现象。雾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充沛,二是地面气温低。

雾主要有辐射雾及平流雾两种。
    辐射雾的形成,是由于夜间时地面辐射不断散热,使近地面空气逐步冷却,较潮湿的空气很快便降温至露点,形成无数的小水珠悬浮于空气中。辐射雾多出现于晴朗而风力微弱的秋冬晚上或清晨,于日出后一至三小时或风力加强后,雾便会消散。
    平流雾的形成,是由于湿暖空气流经较冷的地面或水面,气团底层降温至露点,水汽便凝结于尘粒之上。平流雾一般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不分昼夜,以春夏较多。

    霜是水汽(也就是气态的水)在温度很低时,一种凝华现象,跟雪很类似。
    在严寒的天气里,清晨户外植物上通常会结霜,这是因为夜间植物散热的慢、地表的温度又特别低、水汽散发不快,还聚集在植物表面时就结冻了,因此形成霜。

    雪其主要形成条件就是大气在零度一下。云的上端一旦冰晶化,冰晶就会吸收周围过饱和水蒸气而成长,形成雪降落地面。

第2个回答  2013-03-31
雾:雾是近地气层中的一种天气现象。由大量的悬浮的小水点构成,使空气混浊,视野模糊不清。在严寒地带的寒冷天气,雾也有由小冰晶构成的。形成雾的基本条件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充足,使水蒸气发生凝结的冷却过程和凝结核的存在。实验证明,在风力微弱并有充足的凝结核(或凝华核)存在的条件下,最容易形成雾。常见的雾和露、霜一样是由地面散热快形成的。形成雾的天气条件是:(1)晴夜,地面散热快;(2)近地面气层水蒸气含量充沛;(3)低层风速微弱;(4)大气层上下方向的乱流弱。
雾的出现标志着天气晴好,所以有“十雾九晴”的说法。雾多出现在冬天,一般在夜间形成,日出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风速的增大,雾就会不断蒸发,逐渐消散了。 霜:霜是凝结在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地物上的白色冰晶。在少云无风的夜晚或清晨,最有利于霜的形成。晚秋时产生的霜叫做“早霜”,早春时产生的霜叫做“晚霜”。霜与霜冻不同,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冰晶。在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里,如果气温突然下降以致形成霜,会使农作物受到伤害。这种灾害性的低温叫做霜冻。有霜冻的时候不一定有霜。出现霜冻的同时也有霜的称为白霜,只有霜冻而无霜的称为黑霜。出现霜的时候,由于水蒸气形成霜呀放热,能够起到一些缓和霜冻的作用。只有霜冻而无霜的天气对农作物的损害比有霜的天气更厉害,所以人们说黑霜比白霜厉害。农业生产上要预防的是霜冻的天气而不是霜的本身。防止霜冻的方法很多,例如熏烟、覆盖、灌水等,必须因地、因时、因植物制宜。 雪:雪是由冰晶组成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状或柱状的固体降水,是由于气温较低,水气在空中直接凝华而形成的。雪花的形状决定于空气中所含水气的多少及温度的高低。根据降雪强度的大小,降雪可分为小雪、中雪和大雪。
第3个回答  2013-03-30
1、空气饱和时,气温降低 这是大气降水的第一个条件
2、水汽凝结,只有空气的冷却还不够,水汽还必须附着在空气中以尘埃为主的凝结核上,形成悬浮在空中的微小的水滴——云和雾
3、有云未必降水,因为云中的小水滴太小,只有当云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合并,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大,成为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才是降水。
请注意,空气中降落的雨、雪、雹是降水。雾和露是不是降水呢?雾是漂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露是凝结在地面或植物上的小水滴,不是从天上降落下来的,因此不是降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1-1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