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四夷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宜,雨量适中,土壤肥腴,故较早即进入城廓农耕社会,地称为中国,人称为华夏。边区自然条件较差,多为游猎畜牧之族所居,故称为夷。夷者,带弓之人也。

夷字有多重含义。其主要意思是“平”。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夷字“从大从弓”。据说东夷人最早发明弓箭,擅长射箭。 因此有所谓“东夷”为东边的弓箭手说法。

传说和古典文献记载认为射去九日的后羿是东夷领袖。但商周时期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夷实际是尸或者人字,和弓无关,因此以夷字“从大从弓”认定夷字为弓箭手之说可能是汉代人穿凿附会而来。

扩展资料

除四夷外则是华夏

华夏两字使用之初,是指中原(河南)一带,或有中原地区生活方式的地方。在周朝时,凡遵周礼、守礼义之诸侯,称为诸夏。古籍中将“华”、“夏”作为中原,“夷”与“裔”作为四方。华夏又称中华、中夏、中土、中国。

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如《左传》定公十年载孔子语云:“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不允许少数民族武装干涉中原地区华夏民族的事务)这里的“华”亦即“夏”。

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以区别四方部落(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後世被用作汉族和外族的称呼。在甲骨文中,华这个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大约从春秋时代起,中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

汉民族的祖先黄帝和炎帝在古代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阪泉之战,炎帝部落战败,并入黄帝部落,炎黄联盟初具雏形。后来他们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东夷集团的九黎族首领蚩尤,把联盟势力扩大至现代的山东境内。

后又以黄帝部和炎帝部为主体,与山东境内的部分东夷部落组成了更庞大的华夏联盟,华夏族源基本固定。前2100~前770年黄河中下游黄帝集团的后裔先后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

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阪泉之战,炎帝部落战败,并入黄帝部落,炎黄联盟初具雏形。炎黄集团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为主体,他们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九黎族首领蚩尤带领的东夷集团与苗蛮集团联军;

将华夏联盟的势力扩大至现代的山东境内,并与山东境内的东夷集团的其他部落组成了更庞大的华夏部落联盟,华夏部落初步形成。在周朝,华夏部落正式以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姿态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30
好象有首诗:"年老已退休,博学通古今,三餐挺自由,一统四夷定"。描述一个饱学多识老人退休后的豁达处世态度。
“四夷”:吴、越、楚、秦、燕等等中原之外的地区;或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后也泛指周边民族以及外国。
“一统四夷”即“大统一”
第2个回答  2013-03-31
有诗云:

年老已退休

博学通古今

三餐挺自由

一统四夷定

描述一个饱学多识老人退休后的豁达处世态度

“四夷”:吴、越、楚、秦、燕等等中原之外的地区

或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后也泛指周边民族以及外国。

“一统四夷”即“大统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3-30
“四夷”: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一统四夷”即“统一华夏”
第4个回答  2013-03-29
“四夷”:吴、越、楚、秦、燕等等中原之外的地区;或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后也泛指周边民族以及外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