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培养了幼儿动手能力

如题所述

怎样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一)、在美术教学中培养

培养幼儿用绘画和手工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任务之一。幼儿的绘画、泥塑、剪纸、折纸及废旧物利用手编、布工等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无一不是在手的协调操作下进行的。因此,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小画家亚妮从小跟爸爸学画,家长外出,她就在家画这画那,她喜欢猴子就反反复复画猴子,四岁左右就能画出各种姿态的猴子。前不久测查的12.5%动手能力强的幼儿,据了解,有2/3的幼儿入园早(22.5岁),从托班就开始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捏、撕、贴、折、涂等,延续至中班,动手习惯逐渐形成,1/3的幼儿自幼受家庭熏陶,有的爱画画,有的爱剪纸,有的喜欢制作玩具。可见,教幼儿从小开展一些简单的剪剪、画画、贴贴等美术活动,将有利于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各种趣味科学游戏中培养

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利用简易的工具、材料、仪器设备,按照科学操作方法,组织幼儿进行有趣的科学游戏,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来做,在做中学习。并通过一些小型的简易的操作、演示,对某些简单的科学理论的验证,使孩子们获得直接经验,培养他们动手做科学实验的兴趣,唤起他们对一些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学会探索科学的方法。例如,小实验“天花板上出彩虹”的游戏,教师示范一遍后,可让每个幼儿动手操作,当幼儿看到美丽的彩虹出现在天花板上时,会高兴得直拍手。在趣味小实验中,幼儿通过看看、听听、摸摸,甚至拆拆、装装,既能表现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又能从创造和成功中获得愉快。幼儿在实验过程中一个个都变成了专心致志的“活动家”和“实干家”。再如“筷子折了”、“神奇的塑料尺”、“多彩的气泡”、“旋转的纸蛇”等科学小实验,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初步了解到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而且发展了动手能力。

(三)、各种操作活动中培养

操作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法,当形形色色的操作材料呈现在幼儿的面前时,他们能主动与材料发生交互作用,在触、摸、摆弄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探索,并在发现、探索中有所收获。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个别幼儿的才能,尤其是一些平时不爱说话易被教师忽视的幼儿。有的往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表现出善于思考,动手能力强,并富于创造性。因此,教师要多收集一些废旧玩具及剪贴、拼图卡片,购买智力魔方等,为幼儿动手操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31
1、多做游戏

孩子们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时,老师们陪着他们做了各种游戏,但未必都适合和足够。我们可以领着孩子多做一些游戏,通过做游戏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比如,可以模拟某些场景,制作手工,旧衣服改造利用,用废纸箱搭房子,通过游戏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应该有不错的效果。

2、为孩子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

巧妇难拿无米之炊,让孩子有环境和物品动手是前提条件。举个例子,引导孩子自制玩具,让孩子综合运用折、剪、画、编、扎、钉、粘等方法做科学小试验,为孩子准备纸、布、线、胶水、磁铁、各种小瓶、塑料小管等用具。

现在不少小孩的放假乱糟糟的,可以借此机会,把孩子做的作品充分利用,拿来布置房间,也有利用孩子养成整理装饰房间的好习惯。把孩子的小作品变成大作品,诸如孩子的剪纸、手工作品摆放装饰,绘画涂鸦和公仔等,都可以用来装饰房间,从小到大,一步一步一个脚印。

3、适当做些家务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不是一个褒义词,如果一个成年了被打上这样的标签,多数和他小时候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关。因此,让孩子从小参与家务很有必要,也别嫌弃孩子越帮越忙。例如洗衣服,先谈谈用洗衣的工作程序,这是工作计划的学习;然后告知怎么操作洗衣机及用哪些洗衣液;检查每件衣服再放进洗衣机去……,这个流程就是不教而教的实施,孩子学会认真工作,谨慎使用工具也是安全教育。

更重要的是借做事的过程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也促进孩子认同家庭、加深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不仅能使孩子获得一双巧手,更能促进其大脑的发育成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