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地质学

第一章 油气水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

第一章 油气水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

二、主要问答题

1、简述石油、天然气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组成。

2、简述石油的物理性质。
颜色、 相对密度、 粘度、 溶解性、 荧光性、
旋光性、 导电性、 凝固点 等

3、简述天然气的分类。
聚集型--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等
离散型--溶解气、固态气水合物、煤层气

4、简述油田水的来源及产出状态。

来源:沉积水、渗入水、深成水、转化水

油田水的产出状态:
与油气藏关系分—油层水、上层水、层间水、下层水;

存在状态分--超毛细管水、毛细管水、吸附水;

5、简述油田水的化学组成及油田水的苏林分类。
无机组成(各种离子成分)、有机组成(烃类、酚和有机酸)、
溶解气 及 微量元素;

三个成因系数 Na+ Na+ Cl Cl Na+


Cl SO24 Mg2 +

Na+>C1- 大陆水型:硫酸钠水型、重碳酸钠水型、

Na+<C1- 海洋水型:氯化镁水型、氯化钙水型;

油田水:以氯化钙型为主,重碳酸钠型为次

第二章 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二、主要思考题
1、简述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主要依据及学派。
无机生成说--火山喷出气体中有甲烷、乙烷等烃类成分;

实验室中无机物可合成烃类;石油分布常常与深大断裂有关等。

有机生成说--岩石类型分布上; 地质时代分布上;

成分特征上; 某些稀有金属特征; 油层温度特征;

形成时间上; 近代沉积物中观察等。

成因学派:泛宇宙说(宇宙说、地幔脱气说)

地球深部无机合成说(碳化物说、高温生成说、蛇纹石化说)

2、何谓沉积有机质,简述其来源及类型。
--是随无机质点一起沉积并保存下来的生物残留物质;

来源--原地有机质、异地有机质、再沉积的有机质。

3、何谓干酪根?试述干酪根的化学分类及主要特征。
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碱、非氧化型酸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

分散有机质。

4、试述油气生成的条件。
地质条件:大地构造背景、岩相古地理条件、古气候条件

动力条件:温度与时间、催化剂、细菌作用、放射性作用等。

5、试述有机质向油气演化的过程(成烃模式)。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 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6、简述生油层的地质特征及主要地化特征。
地质特征:岩性特征、岩相特征等;

地化特征: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等。

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

二、主要思考题
1、简述孔隙的分类(孔隙大小及对流体作用分类、成因分类)

2、图示说明典型毛管压力曲线类型及其意义。
铸体薄片法、扫描电镜法、图像分析法、毛管压力曲线法 等

3、简述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及孔隙结构类型。
原生--原生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填隙物孔隙、成岩裂隙等
次生--孔、缝两类;
大孔粗喉型、大孔细喉型、小孔极细喉型 微孔管束状型

4、试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因素。
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 粒度和分选程度、

排列方式和圆球度、 胶结类型及成分、

成岩作用、 层面与层理面发育程度、

构造作用影响、 砂岩中泥质条带的影响等。
5、简述碎屑岩储集体的成因类型。(沉积环境分类)

6、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影响其发育的地质因素
原生孔隙、溶蚀孔隙(溶洞)、裂缝;

沉积环境、压实作用、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

重结晶作用、褶皱断裂作用等

7、试述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异同。
⑴ 相同点:成因上均有原生、次生分类。
⑵ 差异点:① 孔隙类型差异:碎屑岩主要为粒间孔隙,碳酸盐
岩储集空间类型更具多样性,次生孔隙占据重要地位。
②孔隙形态及分布差异:碎屑岩储集空间形态较规则,分布较均
一,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形态多样、变化大,分布不均一。
③控制孔隙发育因素差异:碎屑岩受岩石颗粒大小、形态、分选
等影响较大;碳酸盐岩受沉积环境、次生变化等影响。 教材55页表

8、简述盖层的类型、封闭机理及影响其有效性的因素。
岩性分类:膏盐类、泥质岩类、碳酸盐岩类;
封闭机理:物性封闭、异常压力封闭、烃浓度封闭;
影响因素:主要是岩性、韧性、厚度和连续性。

第四章 油气运移

二、问答题(图示说明题)
1、图示说明静水及动水条件下的测压面及折算压力。

2、图示说明油气运移的过程。(初次运移及二次运移)

3、试述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途径、方向及时期。
压实作用、欠压实作用、蒙脱石脱水作用、流体热增压作用
有机质的生烃作用、渗析作用、其他作用

孔隙 微层理面 微裂缝

4、试述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和阻力。

浮力、毛细管力、水动力、构造运动力

5、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运移方向及运移的主要时期。

储集层的孔隙和裂缝、断裂、地层不整合面

二次运移是初次运移的继续--连续的过程;

一般,大规模二次运移时期应该是主要生油期之后或同时

发生的第一次构造运动时期。

6、试述影响油气二次运移距离的主要因素。
区域构造背景; 储集层的岩性、岩相变化; 地层不整合

断层分布及其性质; 水动力条件 等。

第五章 油气藏及油气聚集

二、问答题(图示说明题)
1、图示说明溢出点、闭合面积、闭合高度(构造幅度)、
油气边界与含油范围、油气藏(柱)高度。

2、图示说明油气的差异聚集(单一圈闭及系列圈闭)。
3、简述油气藏分类的基本原则及分类方案(图示说明)。
4、试述(大)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富集条件)。
油气来源条件(烃源条件); 生储盖组合及运移条件;
(大容积的)有效的圈闭; 必要的保存条件。

5、何谓生储盖组合,图示说明其类型。
6、何谓圈闭的有效性,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
指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
圈闭形成时间与油气运移时间的相应关系;
圈闭所在位置与油源区关系、与油气运移通道的关系;
水动力对圈闭有效性的影响 ……

7、图示说明断层的封闭机理及断层油气藏类型。
对置封闭、泥岩涂抹封闭、颗粒碎裂封闭、成岩封闭
根据断层性质分类:正断层油气藏、逆断层油气藏 ……
根据断层线与储层等高线的组合关系分类:
断鼻油气藏、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
交叉断层断块油气藏、多断层切割的复杂断块油气藏。

8、试述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图示说明)。
断层的封闭作用; 通道和破坏作用。

9、简述含油气盆地的历史地质学分类。
区域构造及沉积史分类--台向斜型、单断坳陷型、
双断坳陷型、 山间坳陷型、 山前坳陷型、
山前坳陷-地台边缘斜坡型、 山前坳陷-中间地块型。

10、简述盆地内构造单元的划分。

一级:坳陷、隆起、斜坡;

亚一级构造:凹陷、凸起、斜坡;
二级:背斜带、断裂带、潜山带、长垣 ……
三级构造:背斜、断块、鼻状构造、潜山 ……

第六章 油气田勘探

一、问答题
1、简述区域勘探阶段的主要任务。
查明区域地质及石油地质条件;

进行早期含油气远景评价和资源量估算;

评选出最有利的坳陷(凹陷)和构造带; 提出预探方案。

2、简述圈闭预探阶段的主要任务。
地震详查,编制各主要标准层的构造图;

构造分析和评价;预探井钻探,探明圈闭的含油气性;

查明含油气层位及可能油气藏类型、含油气边界等;

计算预测储量,初步确定工业价值。

3、简述油气评价勘探的主要任务。
进一步探明含油气边界及油气田特性; 提交探明储量;

对油气藏进行综合评价及经济效益预测分析;

为开发方案编制提供地质基础资料及相关参数。

4、简述滚动勘探开发的适用范围及主要优点。
复式油气聚集带(区)或复杂油气田;

减少探井井数,降低勘探成本; 缩短勘探周期;

加强及时分析及对比评价,提高整体效益。

二、基本概念 勘探程序、区域勘探、圈闭预探、
评价勘探、滚动勘探开发

第七章 钻井地质

一、主要概念:参数井、预探井、评价井、岩心录井、
岩屑录井、迟到时间、钻时录井、泥浆录井、气测录井

二、主要问答题
1、图示说明井斜角、井斜方位角、全变化角。
2、试述通过岩心录井及岩心分析可获得哪些信息。
古生物特征; 确定地层时代; 进行地层对比;
观察岩心岩性、沉积构造,恢复沉积环境;
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四性关系;
生油层特征; 了解构造和断裂情况--如地层接触关系;
检查开发效果,了解开发过程中所必须的资料数据。

3、试述常规地质录井方法及其地质意义。

4、简述岩心描述的主要内容。

岩性; 相标志; 储油物性; 含油气性;

岩心倾角测定、断层观察、地层接触关系 等

5、简述测定岩屑迟到时间常用的方法及真假岩屑识别。

理论计算法; 实物测定法; 特殊岩性法

6、简述钻井液的类型及影响钻井液性能的地质因素。

两大类:水基泥浆、油基泥浆

高压油气水层、盐侵、砂侵、粘土层、漏失层 等。

7、如何利用气测资料判断油、气、水层。

半自动气测资料解释、色谱气测解释

第八章 地层对比及油层沉积相研究

一、主要概念: 沉积旋回 岩性标准层 油田标准层
标志层 标准化石 小层平面图 储集单元 测井相

二、主要问答题
1、简述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及方法。
2、简述碎屑岩油层划分对比的依据、方法、程序、成果。
依据:岩性特征--岩性及组合; 沉积旋回; 地球物理特征
方法1: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
步骤:利用标准层划分油层组;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岩组;
利用岩性和厚度比例对比单油层;连接对比线。
点(关键井)--线(骨干剖面)--面(体)。
方法2:等高程沉积时间单元对比法
步骤:三个环节。

3、试对比分析油层划分对比与区域地层划分对比的差异。
① 对比区域、对比井段、对比单元的差异:
区域对比--油区内全井段对比;油层对比--油区内含油井段的对比--砂岩组、单砂层。
② 对比依据的差异:区域对比--地震资料、古地磁资料、地层接触关系、古生物资料等
油层对比--岩性特征、沉积旋回、地球物理测井等;
③ 对比方法的差异:区域对比--岩石地层学方法、生物地层学方法、构造学方法、层
序地层学方法等; 油层对比--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等高程沉积时间单元对比法
④ 对比成果及其应用方面的差异:区域对比--主要用于指导油气勘探,指出有利生、
储油层位及地区等;油层对比--主要用于油气储量计算、指导油气开发及方案调整等。

4、简述碳酸盐岩储集单元的划分原则。
5、试述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油层划分与对比的异同。
油层对比的资料(依据)、对比程序、对比方法相似或相同;
油层对比单元的划分不同; 单元界线(等时、穿时);
对比依据也有一定差异 等。
6、简述油层细分沉积相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深入认识油砂体纵、横向非均质性,掌握地下油水运动规律
掌握高产井的分布规律; 选择调整挖潜对象。

通过A、B、C三口井的地层对比,绘制地质剖面图。

第九章 油田地下构造研究

1、试述井下断层存在的可能标志
及应用这些标志需要注意的问题(图示说明)。
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非漏失层泥浆漏失和意外油气显示、
近距离内标准层标高相差悬殊、近距离内同一岩层厚度突变、
短距离内,同层内流体性质等明显差异、
地层倾斜矢量图中的特征。

2、试述地层重复、缺失的地质意义(图示说明)。
钻井过程中若缺失某些地层(地层重复),能否说明
一定存在正断层(逆断层)?图示说明。
3、何谓断层线图?简述断层线图的编制方法。
4、简述井斜校正的任务及方法(图解法,图示说明)。

5、何谓井位校正?图示说明位移方法。
剖面线与地层走向斜交或垂直

→井位沿地层走向线(等高线)移至剖面线上;

剖面线与地层走向平行→沿地层倾向投影到剖面线上。

6、试述断层封闭性研究内容。(如何判断断层的封闭性)
断面两侧的岩性条件; 断层的力学性质;

断层面及两侧岩层的排驱压力; 断层活动强度;

断层产状与岩层产状配置关系; 单井断点的测井曲线特征;

断层两盘的流体性质及分布; 钻井过程中的显示;

断层活动时期与油气聚集期的关系。

7、简述油气田地下构造图的编制及主要用途。

第十章 地层温度和地层压力

一、基本概念--静水压力、原始油层压力、压力梯度
地层压力、压力系数、异常地层压力

二、主要问答题
1、简述原始油层压力的来源、分布特征及等压图应用。

● 来源:静水压力,其次是天然气压力、地静压力等。

● 分布特征:随油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加大;

流体性质影响;气柱高度变化对气井压力影响很小。

● 预测新井原始油层压力、计算油藏平均原始油层压力、

判断水动力系统、计算油层弹性能量。

2、图示说明折算压头、折算压力及其计算方法。
3、试述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及预测方法。
成岩作用、热力和生化作用、断裂作用、剥蚀作用 ……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如声波测井;
钻井地质资料分析法--如钻速增大、钻井液温度异常等。
4、简述地温场与油气生成、分布的关系;
影响地温场分布的主要因素。
⑴ 大地构造性质--活动性、地壳厚度等--是具全局性和主导因素。
⑵ 基底起伏--隆起区高地温梯度、坳陷区低地温梯度
⑶ 岩浆活动--活动规模、几何形状、年代等
⑷ 岩性--岩石的导热能力不同
⑸ 盖层褶皱--背斜顶部地温梯度大,翼部地温梯度小
⑹ 断层--封闭性断层或压扭性断层一般导致高异常
⑺ 地下水活动--深部热水至浅层、地表水补给
⑻ 烃类聚集--上方往往存在地温高异常。

思考题: A B C
某背斜油藏已钻3口井,
其中B井产油,A、C井位于
油水边界之外,各井数据
见下表。判断:该油藏两
翼油水界相对高低关系。

A C
原始油层压力 MPa 16 20
油层中部井深 m 2100 2600
井口海拔 m 300 300
水的密度 g/cm3 1.0 1.0

第十一章 石油及天然气储量计算

一、主要概念:工业油气流标准、地质储量、可采储量
预测地质储量、控制地质储量、探明地质储量、采收率

二、主要问答题
1、简述远景资源量及储量的分级(相关概念)。
见后面内容。

2、如何确定油水界面(方法)。
① 利用岩心、测井及试油资料确定油水界面
② 利用压力梯度资料确定流体界面
③ 利用压力资料确定油水界面
④ 利用毛管压力资料确定油水界面

3、简述油层有效厚度的条件及下限标准的确定方法?
油层内具有可动油、在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可提供开发;

测试法、含油产状法、泥浆侵入法 等。

4、试述如何获取储量计算中含油面积数据。
⑴ 应确定油水界面--方法; ⑵ 确定油气藏类型;

⑶ 应确定油层顶界面构造图(断层线)、岩性尖灭线 等;

⑷ 根据油水界面标高及构造图,获取含油面积。

5、图示说明压降法获取天然气地质储量及可采储量。

6、简述压降法计算天然气储量的适用条件及影响因素。
单位压降采气量非常数--

边水或底水供给、低渗透带补给、异常高压、反凝析作用等

测压和计产不准确; 井身质量不达标。

油气储量的分级和分类
一、原地量分类

--总原地资源量
推测原地资源量
未发现原地资源量
潜在原地资源量

预测地质储量、 控制地质储量
地质储量
探明地质储量

早期划分的含油气盆地总资源量:
包括两部分--根据勘探阶段以及对油气田认识程度:

远景资源量:推测资源量、潜在资源量

储量:预测储量、控制储量、探明储量

一、油气储量的分级和分类
1、原地量分类

⑴ 总原地资源量--指根据不同勘探阶段所提供的地

质、地球物理与分析化验等资料,经综合分析,采用针

对性方法估算出的已发现和未发现的储集体中原始储藏

的油、气总量。 ★★

包括:未发现原地资源量 和 地质储量。

⑵ 未发现原地资源量

--包括:潜在原地资源量 和 推测原地资源量。

⑵ 未发现原地资源量

● 推测原地资源量--主要在区域普查或其它勘探阶

段,对有含油气远景的盆地、坳陷、凹陷或区带等推测

的油气储集体,根据地质、物探、化探等资料估算的原

地油气总量。

● 潜在原地资源量--指在对圈闭预探前期,对已发现

的有利圈闭或区块,根据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和类比,

采用圈闭法估算的原地油气总量。

--可作为编制预探中后期部署的依据。

⑶ 地质储量--指在钻探发现油、气后,根据已发现的
油、气藏(田)的地震、钻井、测井和测试等资料估算出

的已知油、气藏(田)中原始储藏的油气总量。 ★★
根据勘探、开发对油气藏的认识程度,分为3级:

预测地质储量、控制地质储量、探明地质储量

● 预测地质储量--指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了
油、气流或综合评价有油、气层存在时,对有进一步勘探
价值的、可能存在的油气藏(田),估算得出的、确定性很

低的地质储量。 ★★ ●估算时,应初步查明构造形
态、储层情况,预探井获油气流或钻遇油气层等。

● 控制地质储量--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工业

油(气)流后,并经过初步钻探认为可提供开采后,估

算求得的、确定性较大的地质储量。 ★★

◆ 估算时,应初步查明构造形态、储层变化、油气层

分布、油气藏类型、流体性质等。

◆ 相对误差不超过±50%;

◆ 可作评价钻探,编制中、长期开发规划的依据。

● 探明地质储量--指在油气藏评价阶段,经钻探证实

油、气藏(田)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

算出的、确定性较大的地质储量。 ★★

●估算时,应查明油气藏类型、储层类型、驱动类型、

流体性质、分布、产能等。

●相对误差不超过±20%。

●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建设投资决策等的依据。

二、油气储量的分级和分类
2、可采量分类

⑴ 可采资源量--指从原地资源量中可采出的油、气数
量。可分为:推测可采资源量、潜在可采资源量。

⑵ 可采储量--指从油、气地质储量中可采出的油、气
数量。 ★★
探明技术可采储量; 探明经济可采储量
探明次经济可采储量; 控制技术可采储量

控制经济可采储量; 控制次经济可采储量
预测技术可采储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