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集采和国采的区别

如题所述

医药集采是私人采集,出售价格贵;国采是国家统一采集,进行一个补差价,然后以一个便宜的价格出售。

我认为集采未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一致性评价为导向的集采,分为两个子进程:只要该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超过3家,国家很快启动集采。对此,不需要有什么侥幸心理。

国家级别的集采到期,市场对此目前没有太多的讨论,在此重点说一下。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国采条件越来越松,从4+7时的独家中标,4+7扩围最低的3家中标;第二次开始“2选2,3选2,6选4,8选5,9+选6”,第三次“2选2,3选2,6选4,9选6,11+选8”。

结合上面所说的,前500名统统进集采,在这个前提下,第三阶段分两步。 上半场:主要是针对原研已到期、已经被大量仿制的品种。第三阶段上半场可能和上文的第二阶段同步、甚至早于第二阶段。这里面主要涉及的是公平性的问题。

比较典型的$信立泰(SZ002294)$的阿利沙坦酯ME-TOO氯沙坦,丽珠集团的艾普拉唑ME-TOO雷贝拉唑,恒瑞的艾瑞昔布ME-TOO塞来昔布,贝达药业的埃克替尼ME-TOO吉非替尼,对照药物已经大幅降价,同效药物再维持高价有违公平原则。

这类品种遭遇的是大幅降价集采(降价幅度高于50%),不仅清洗营销费用,同时企业的利润也会降低,但不会像仿制药那么惨。 下半场:原研未到期的ME-TOO品种,比如恒瑞的瑞马唑仑,小幅降价进集采,由于不再支付营销费用,企业的利润反而会伴随集采而提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