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县,有多少个乡镇

如题所述

截至2018年,商水县辖1个产业集聚区、9个镇、11个乡,1个国营农场、3个办事处:产业集聚区、黄寨镇、练集镇、魏集镇、固墙镇、白寺镇、巴村镇、谭庄镇、邓城镇、胡吉镇、城关乡、平店乡、袁老乡、化河乡、姚集乡、舒庄乡、大武乡、张明乡、郝岗乡、张庄乡、汤庄乡;

商水县农场;新城办事处、老城办事处、东城办事处。县人民政府驻新城办事处

春秋战国时隶属楚国。汉代称汝阳,以汝水为名。

隋代改为_水。宋太祖赵匡胤为避父讳(其父名赵弘殷),讳“殷”、“_”等字,“殷”、“商”为同一王朝名,改“_水”为“商水”。

商水地域在西周时,属沈国。春秋时,蔡昭侯十三年(公元前506年)沈国被蔡国所灭,此时其县境西部属蔡国,东部属顿国。楚昭王二十年(公元前496年),楚国先灭顿国,后又灭蔡国。

战国时,属楚国。秦,在阳城(含舒庄乡扶苏寺村)置县,属陈郡。陈胜、吴广起义时期,改阳城为扶苏。

西汉时,属豫州汝南郡,县境分属阳城、汝阳、博阳三县。其后其县名屡经变换,至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在其地域上又分置了殷水肥(治所为商水老城,另一说在今邓城镇潘堂)。大业初年(605年),并汝阳县入殷水县。皇泰元年(618年),置扶苏县,与殷水县同属陈州淮阳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并扶苏县入殷水县,属河南道。贞观元年(627年)属陈州。兴元元年(784年)属陈州淮阳郡。五代,县名仍称殷水,属陈州。宋建隆元年(960年),改殷水县为商水县。

1947年8月18日,商水县城第一次解放;10月23日,商水县城第二次解放;11月成立商水县民主政府,12月又在其今日辖地西部成立了郾商西县民主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名商水。1949 年~1953年,商水县属河南省淮阳专员公署,1953 年~1965年属河南省许昌专员公署,1965年后属河南省周口专员公署,1979 年周口专员公署改为周口地区行政公署,商水县属之。

1988 年4月,省政府豫政〔1988〕65号文件批复:同意商水县撤销谭庄乡、巴村乡、白寺乡、魏集乡、黄寨乡、邓城乡、固墙乡、练集乡,设立谭庄镇、巴村镇、白寺镇、魏集镇、黄寨镇、邓城镇、固墙镇、练集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辖行政区域不变。

1996年 5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胡吉乡,设立胡吉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辖行政区域不变。

2000年6月,周口地区撤销,设立周口市(地级市),商水属周口市管辖。

2006 年1月,省民政厅下文批准:商水县李埠口乡整建制划归周口市川汇区管辖,撤销商水县城关镇,商水县新设置老城、新城、东城 3 个街道办事处。

2009年7月,经省政府批复,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成立。

2012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周口市将川汇区太昊路街道办事处的冯庄、柴堂两个建制村划归商水县城关乡管辖。

2014年底,商水县辖老城、新城、东城3个街道办事处,邓城、谭庄、巴村、白寺、固墙、魏集、黄寨、练集、胡吉9个镇,城关、汤庄、化河、张明、郝岗、张庄、大武、舒庄、姚集、平店、袁老11个乡及1个国营农场、1个产业集聚区,共573个村委会,

17个居委会,1458个自然村,4464个村民小组。

扩展资料:

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大别山片区重点县,2012年被确定为河南省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县。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生猪调出大县、秸秆养牛示范县、国土绿化模范县、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

双拥模范县、科普示范县、科技进步先进县、平安农机示范县、扫黄打非先进集体、农业综合执法先进单位、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全国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县、全省林业生态县、职业教育强县、平安建设先进县、信访工作先进县、

“红旗渠精神杯”先进县、全国唯一巧媳妇工程示范县等荣誉。2015年,商水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6.4亿元,同比增长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1亿元,增长2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6亿元,增长13.2%;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4亿元,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70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8272元,增长13.2%。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水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