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染坊》中的“陈寿亭”历史上确有其人吗?

如题所述

《大染坊》中的“陈寿亭”历史上确有其人。

陈寿亭,绰号叫陈六子,是电视剧《大染坊》里的人物,由演员侯勇饰演。现实中原型为作者陈杰的爷爷陈立亭(作者及作者弟弟证实),其创办的染坊是济南第一染织厂的前身。

电视剧中的陈寿亭自幼是孤儿,凭借自己勤奋肯干学习了一身染布本领,青年时跟合伙人卢家驹去青岛创业,之后又去济南开染厂,在发展染布事业中体现了其出众的商业天才和爱国情怀。

陈寿亭的角色形象:

在《大染坊》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陈寿亭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他可以为一个白面馍,年年上苗家跪拜;他可以为半个烧饼,替锁子叔养老送终。对待亲朋好友如此,对待工人、陌生人,甚至对手亦是如此。

对待工人犯错,他会打会骂,但是他能与工人同吃同住同苦,给工人发肘子、发布料,向亲人一样对待。对待由于工伤而残疾的工人,并非抛而弃之,而是利用起来看守厂门。

对待难民,根据他们的特长给予收留。对待不相识的黄包车夫,他出钱救济,所有这些其实都源于他年少时,在周村乞讨,不相识人对他的接济,他对陌生人的相助,其实就是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思想的一个延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4

《大染坊》正是根据中国民族企业家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其中名噪一时的中国染料厂老板陈介夫身上就曾发生过许多与陈寿亭经历极为相似的故事。

17岁时,陈介夫经老乡介绍来到青岛,进了商号,学做生意。由于他聪明睿智,加之勤奋好学,很快就吃上了份子,成了“小掌柜”,兼做营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的化学染料工厂大部分转产军火,染料产量日渐减少。又因战争影响,海运受阻,致使中国市场上的染料短缺,价格涨至惊人地步。”经过多年研究,陈宏太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也了解了很多。那时,日本的染料公司乘机而入,取代德国,独霸中国染料市场,开始肆意盘剥。

1919年,陈介夫与他人合作,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个民族染料工厂——维新化学工艺社。到1922年,陈介夫自立门户,筹集资金3万元,引进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生产设备,高薪聘请日本技师前原,选址青岛四方湖岛,成立了以中国为名的工厂,即中国染料厂。

建厂初期,用于建设厂房、安装锅炉、购置设备等方面的资金就达到了2.8万元,陈介夫不得不向银行贷款作为流动资金。他既擅管理,又懂技术,吃住在厂,锐意经营,和全厂职工一起努力钻研业务,改进技术,使产品质量逐步提高,成本却一再下降,增强了竞争力,很快就打开了销路,产品不仅在胶济铁路沿线畅销不衰,还远销到河南、江苏、河北,继而又顺陇海线运至西安、陕西等地。

陈介夫为了创立品牌,减少原料进口,开动脑筋,经多方考察,发现青岛附近的城阳盐场出产的土芒硝可以用来制造硫化碱,于是在胶县、城阳,远至滨州一带收购土芒硝,自制硫化碱,不再从日本进口,产品成本显著下降。此外,制造硫化碱的废液中含有可再利用的硝酸,以往都任其随废水流掉,污染严重而且浪费资源,陈介夫亲自与技术人员反复实验,开创了从废液中回收硝酸的技术。

在不懈的努力下,陈介夫带领厂子里的职工当年就挣回了基本投资,股东每年所分红利在当时的青岛算是比较高的。

为打破日本人的垄断,与其比肩竞争,陈介夫认为中国染料厂在解决了资金、设备、原料等问题的基础上,在技术方面应有更为重大的突破。由于要垄断市场,日本人在技术方面极为保密。

为了多向日本技师学习技术,陈介夫与技术员不分昼夜研制。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日本技术人员丢弃的试验液中偶然发现了所需的样品结晶。

日本人的技术垄断就这样被一个一个地打破了。当然,对手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与陈介夫打起了商标官司。日本人打诳语说“中国染料厂的商标设计与其相同”。陈介夫直言驳斥:“相同的都叫染料,不同的是牌子,中国染料厂的品牌有口皆碑,销路这么好,为什么要在商标设计上曲意效仿?真是无稽之谈!”

在营销方面,日本人曾一度不顾血本,低价销售,为的是赔钱赚吆喝,但事实证明,中国人用诚信建立起来的市场,靠“吆喝”是夺不走的。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9-20
以前主人公陈寿亭原型大众猜测是青岛化工界知名人士陈介夫,却没有得到陈杰先生的认可。近日整理收藏资料有新发现-----当年陈介夫任青岛一家染料厂经理时,副经理是孔寿亭!倏然间让人豁然开朗----陈寿亭、陈介夫、孔寿亭。陈杰先生是烂熟心中?还是万千巧合?陈寿亭---陈介夫、孔寿亭姓名的合二为一

《大染坊》首先是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往往都是经过多重原型集纳而成的。
《大染坊》主人公陈寿亭(陈六子)主人公原型是谁,这本身可能本身就是一个假问题
《大染坊》作者陈杰先生今已英年早逝,关于大染坊主人公原型的说法依然众说不一。以下为从网上搜集到的几种说法:

1、青岛人曾猜测是陈六子的原型可能是旧时青岛印染业的传奇人物陈介夫。
2、济南不少人认为陈六子的原型是东元盛染厂的创立者张启垣,还有人认为是东元盛的少东张东木(张启垣之子。
3、周村人认为,陈六子的原型是周村人。。
4、《大染坊》作者陈杰的弟弟认为陈寿亭的原型是其祖父陈立庭。《大染坊》作者陈杰的弟弟曾表示,《大染坊》主人公陈寿亭的原型是自己的爷爷陈立庭,其创办的染坊是济南第一染织厂的前身,张氏四合院的主人——张启垣及其儿子张东木经营的东元盛染坊则是济南第二染织厂的前身。虽然两家祖籍都是淄博市桓台县,迁到济南后都在锦缠街居住,但陈家故居现已拆除,要拍卖的“张氏四合院”与陈家没有关系。”

争议到第4种说法,问题并没有终结。济南只有济南染织厂(创办于1942年,前身为八路军军需生产单位),并没有第一染织厂、第二染织厂,它们应是第一印染厂和第二印染厂的误写。“二印”的前身追溯到东元盛染厂并没有争议,可“一印”的前身呢?

《济南纺织工业志》上说,济南第一印染厂的前身为济南德和永染厂,始建于1931年。可张东木先生《济南机器染厂的史料简记》一文(济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中,提到德和永染厂的创立之初总经理是耿筱琴,经理耿文,副经理张新斋、李静轩、张逊之(兼厂长)。并无陈立庭。

我又从《济南第一印染厂志》中仔细看了看“一印”的构成,原来,“一印”(1966年始称济南第一印染厂)由济南市20余家染厂合并而成,德和永染厂(1954年改称山东人民染厂)只是其中之一,建国的济南机器染厂除东元盛外,其余几经分合最后都并入“一印”。这里面就包括利民染厂、宏聚合染厂等。利民染厂经理王霞亭,厂长赵寿冈(二人名字各取一字,恰为寿亭),没有陈姓。值得注意的是,创立于1941年的宏聚合染厂,总经理邱连三,经理王汉卿,厂长陈瑞亭。这个陈瑞亭是不是第4种说法中的陈立庭呢?《大染坊》陈寿亭的创立的染厂名为宏巨染厂,与宏聚合名称也很接近。

话就点到这里吧,尚需进一步考证。当然,要是按情节说,创立于1941年的宏聚合和《大染坊》中1937年就烧毁的宏巨染厂还是有很大出入的(我个人认为,但从情节上,陈六子的经历和张启桓还是有一比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04
大染坊原著作者陈杰先生早逝,对这本著作中的原型也很有争议,大多认为没有原型,但也有很多人认为有原型:

1、青岛人曾猜测是陈六子的原型可能是旧时青岛印染业的传奇人物陈介夫。详见陈寿亭原型到底是谁

2、济南不少人认为陈六子的原型是东元盛染厂的创立者张启垣,详见陈六子的原型,还有人认为是东元盛的少东张东木(张启垣之子),详见陈六子故居将在济南拍卖。

3、周村人认为,陈六子的原型是周村人。详见天下第一村──山东淄博周村。

4、《大染坊》作者陈杰的弟弟认为陈寿亭的原型是其祖父陈立庭。详见张氏四合院与《大染坊》无关——“《大染坊》作者陈杰的弟弟来电表示,《大染坊》主人公陈寿亭的原型是自己的爷爷陈立庭,其创办的染坊是济南第一染织厂的前身,张氏四合院的主人——张启垣及其儿子张东木经营的东元盛染坊则是济南第二染织厂的前身。虽然两家祖籍都是淄博市桓台县,迁到济南后都在锦缠街居住,但陈家故居现已拆除,要拍卖的“张氏四合院”与陈家没有关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2-23
你所说的陈寿亭在历史上肯定是不会有这个人的,不过电视剧角色中的人物肯定是根据现实中的一些人物的影子加工改编的,却不会是真实历史中的人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