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彩是什么作用??

如题所述

迷彩服是伪装服的一种,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法西斯军队。当时的迷彩服只有2—3种颜色,现在已发展到5--6种颜色,并由单一伪装服发展成为作训服和野战服。

  迷彩图案、迷彩色斑和服装本身是迷彩服设计的三大要素,设计人员都围绕这三大要素大作文章,其目标就是如何使迷彩服穿着者与所处背景之间的光谱反射曲线尽可能达到一致,使其在近红外夜视仪、激光夜视仪、电子形象增强器、黑白皎片、彩色咬片等器材和侦视技术面前混为一体,不易被敌方发现,以达到隐蔽自己、迷惑敌人的目的。迷彩图案主要是根据穿着者所处的背景和穿着现场的植被、土壤分布状态等来设计,主要有林地型、荒漠型、雪地型、城镇型、山地型和海洋型等数种。色彩则有多种搭配,4色、5色、6色都有。面料一般为棉与涤纶或棉与锦纶混纺布料,这种布料不仅吸湿、舒适,而且结实、耐磨。也有的迷彩服采用纯棉织物或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过的纯化纤织物制成。

  美军于1981年开始全面装备迷彩服,为棉和锦纶混纺织物,通用图案为林地型,还有荒漠型和雪地型等,具有很好的防微光夜视和近红外侦视的性能。俄罗斯的迷彩服分春、夏、秋季联合型和冬季型两大类,采用纯棉布料。英军作战服的材料分别为纯棉缎纹和涤/棉混纺织物。德军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装备迷彩服,这种迷彩服在远、近距离上都能获得较好的伪装效果,且具有图案程序简化、成本低、工艺简单等优点。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迷彩服,现有林地型、荒漠型、城镇型、海洋型、山地型等品种。使用较多的是林地型,为涤/棉混纺织物,一般还经过阻燃处理,采用四色迷彩。在研制过程中,突破了应用概率统计理论和现代颜色理论两个技术关键。建立了一整套迷彩伪装理论。在国内首次没计采用了“伪装面图案没计与效果评估计算机智能系统”。借助于该系统可完成背景分析调查,建立背景数据库,确定单色样卡,对各种光谱反射、色度坐标、亮度因数等提出复制技术指标,从而可确定迷彩服的颜色配比、斑点人小、形状及面积配比等设计参数,对伪装性能给出了定量和定性的评价方法,提出了近红外亮度层次配置的设想,适合于我国的植被条件。二是运用现代量子理论,提出“伪装染料红外荧光发色理论”,为伪装染料的合成提供了科学依据。染料选择,突破了模拟叶绿素的高反射拼绿染料和模拟阴影的低反射黑色染料的技术难题。解决了迷彩服专用系列染料和涂料,研制出军工蓝(CVB)、军工黑(COK)两种染料。它所模拟的颜色与相应背景的颜色间存在的光谱差异,在异谱同色检查的允许范围内,符合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相互兼容的要求。

  冬季所使用的防寒服,是迷彩服的一个品种。该服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结构上采用宽松式,既穿脱方便,又充分发挥材料的保暖性能;二是在配套上实行多层次结构,既利于发挥各单件服装的保暖潜力,又利于调节保暖量;三是保暖材料大多采用轻质化,既减轻了重量,又方便洗涤,提高了卫生性能;四是面料的颜色大多是迷彩色,具有较好的伪装效果,且经防燃、防水处理。如美军的冬季作训服由派克短大衣、冬季作训服、锦纶绸小棉袄、绒衣裤、棉毛裤组成。1987年开始试装高尔泰克斯(Gortex),这是一种通用型冷候服系列。它由4个层次组成:(1)贴身层。该层为丙纶针织内衣,状似绒衣,套头式,半翻领。采用丙纶纤维是由于它的吸湿率较低,人体汗液可直接透过,不致汗湿皮肤而受冷受冻;(2)保暖层。该层由涤纶长毛绒制成,上衣为开襟式,下衣为工整裤式,裤腿内,外侧均装有拉链,可以在不脱去罩衣的情况下穿脱,以便在野外根据气候情况和活动最大小随时增减衣服,调节保温量;(3)保暖调节层。该层的质地为加强筋锦纶绸夹絮涤纶长丝,重量轻,保暖性好;(4)罩衣层。该层的用料为高尔泰克斯织物;并印有迷彩图案。高尔泰克斯织物是一种高技术层合织物,最外层为锦纶府绸,最里层为锦纶针织布,中间层为聚四氟乙烯薄膜,用粘结剂将三层粘合成一体。这种织物的优点是可防雨,外面的雨水进不了内衣,人体散发的汗液却能透过聚四氟乙烯薄膜的微孔挥发出去。该套冬季作训服的特点是重量轻,保暖性好,卫生性能佳,代表了当今冬训服的最好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3
迷彩很跳,很吸引眼球,如果穿迷彩的衣服的话,回头率一定很很很高~
第2个回答  2013-07-13
伪装用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