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名词解释

如题所述

儿童文学,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偏于文学,适合3至17岁阅读,老少均可品味。

扩展资料

世界儿童文学的发生背景主要表现在:

第一、进步的儿童观催生儿童文学;

第二、民间文学孕育儿童文学;

第三、成人文学酝酿儿童文学;

第四、浪漫主义为童话文学创立独特条件;

第五、发端期起推动作用的重要人物。

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是叶圣陶创作 、发表于20年代初的童话《稻草人》和稍晚几年问世的冰心的书信体儿童散文《寄小读者》。30年代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张天翼,他的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杰作。

40年代创作成就突出的有陈伯吹、贺宜、严文井、金近等,他们的创作活动多始于20、30年代 ,代表作分别为《阿丽思小姐》(陈伯吹)、《野小鬼》(贺宜)、《四季的风》(严文井)、《红鬼脸壳》(金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儿童文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0
“儿童文学”概念中的“儿童”主要不是狭义上的儿童,而是广义上的儿童。它指代包括婴儿、幼儿、狭义儿童、少年在内的所有未成年人。广义“儿童”的概念同样是一个模糊概念。有人认为它的年龄的上下限是“3至15岁”,“儿童文学主要是以三至十五岁的儿童少年为读者对象的文学。”还有的人认为它的年龄的上下限是1至18岁。凡是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创作的文学都可以叫儿童文学。寓言诗:有语言性质的诗歌。它是用诗的语言来讲述一个简短而生动的故事,并寄寓一定的道理、教训,从而引起读者的回味和思考,具有浓厚的教育意味和色彩。寓言诗篇幅短小,情节单一,故事内容具有象征性的意义。拉封丹寓言:用诗歌体改造散文体寓言,使之富有音韵感和节奏感,便于朗诵和记忆,因而更富有艺术表现力,便于流传 科学童话:称知识童话、自然童话,是童话(广义的童话)的一个分支,它
具备童话的各种特点。它和文学童话(狭义的童话)是一对孪生姐妹。但是与一般
童话相比,科学童话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它是以科学知识为内容的,所表现的主题
也与自然科学有关。科学童话与一般文学童话的区别在于,它把科学内涵和童话构
思结合起来,即把科学的理性概念化作为幻想的感性形象,既富于科学的启迪,又
具有艺术的美感。科学童话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一般较为单纯,它并不负有普及科学
的任务,但它能培养读者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启迪少年儿童的智慧。童话散文; 童话散文是童话与散文的结合,它借助童话的意境、童话的想像与幻想,用散文的形式来描写拟人化的童话形象。这类散文虽然也抒情,也渗透着各种知识,但它一般是有情节的,只是比一般的童话里的情节要简单、平淡得多。</IFRAME></IFRAME></IFRAME></IFRAME>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儿童文学 (literature for children),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偏于文学,适合9至99岁阅读,老少均可品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0-15
儿童文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儿童文学是指以3-18岁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为吸引、提升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力而创作的并适合儿童审美精神需求的文学。按照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以及生理、心理发展的特征,儿童文学又可分为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狭义的儿童文学则专指三个层次中的童年文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