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考上公务员后一两年就想辞职?

如题所述

任何行业都存在“围城”效应,进之前把岗位想象的非常美好,自动打上了美白、美颜的特效,等入职后,才发现这个不如意、那个不如意,真是“XX嫌人丑”。

而且一两年辞职的人群也值得分析,以刚出校门进入体制的应届生为主,反而经过社会毒打的“社会人”对岗位满意度高一点,辞职的人少一点。

近些年也接到过许多打算辞去公职人的咨询,我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原因,这些对想考公的同学也有借鉴与参考。大部分辞职的原因在于岗位选择考虑不周,公考岗位选择真是要宁缺毋滥,“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筐”。

一、盲目报考异地岗位

可能因为家乡没有适合岗位,或者岗位受限,或者急于上岸,听信了所谓的“先上岸再择岗”的观点,随便报名了异地的岗位。

考生盲目到什么程度呢?大部分人报名前连报考地都没去过,更不了解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情况,甚至连点开某度地图,看看当地实时街景都没有。等一入职,两眼一抹黑,原来环境这么差,悔之晚矣。

二、对岗位期望值太高

有些人以为考上公务员,就走上人生巅峰,过上“香车美女”的生活,出现这种情况的以应届生居多,因为没有社会经验,以为报考人多的岗位就是好岗位。

有些单位为了让考生慎重考虑,在政审环节还会反复提醒收入、环境等问题。考生通常以为是单位“考验”意志是否坚定,夸大了艰苦的程度,考上才发现工作压力大、收入低,无法适应。

还有一些考生不了解单位的情况和岗位的性质。出现在国、省考招录名录中的大部分岗位,招录的是基层公务员,招考大户往往是基层单位。考生却以为只要考上公务员,就是“天之骄子”,三年副科、五年正科、十年副处,一路提拔上去。

结果考上才发现,单位大部分人都是科员退休,甚至呆在基层一辈子无法提拔,与考前的理想产生较大差距。

还有一些同学希望“考个报名少的职位进去,然后通过努力调动、晋升”。想走一个捷径,报偏僻地区、艰苦的基层岗位(分数低好考啊),然后在工作岗位努力拼搏,最终通过奋斗在发达地区、好岗位做领导。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公务员的晋升调动受一定限制,除非通过遴选的渠道,很难实现岗位晋升的“三级跳”,刚入职岗位的层级,基本决定了以后提拔的天花板。

三、不适应岗位的工作强度和内容

有一个985中文系同学的案例,本来有两个岗位可以选择,一个是市重点中学老师,一个是市公安局。

这位同学选择了市公安局,因为当初报考的岗位是公安局文秘岗位,又是女生,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觉得应该会安排在单位写材料,专业也对口。

没想到安排到了基层公安派出所,每天干一些琐碎的外勤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所学专业用不上。工作内容重复性极强,大部分是机械操作,每天度日如年,看不到工作的意义。虽然家人极力劝阻,仍下定决心辞职。辞职后做了老师,去年告诉我又参加了省考并且进面了,报名市委办的文字岗位。至于为什么又来考公,没有问她,估计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对工作有了新的认知。

像她这样的情况,大多出现在应届生身上,由于是学校-职场,缺少工作历练和生活阅历,会更多看到工作的不足,忽略好的方面,等跳槽到体制外,又会发现体制内也有好的一面。

年轻的时候向往有挑战的工作,希望每天的工作内容不一样,所以很多辞职的人都会觉得,公务员这个职业就是一眼望到头,看不到未来。

等在体制外打拼过,又会发现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才应该追求,厌恶不稳定的工作,担心失业的风险。

这其实是工作和人生阶段的错配,每个考生在报考公务员之前,都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在校生要多去社会上实习,多去体验一下企业的职场文化,对企业工作有所了解,自然就想清楚要什么。

另外也要对公务员的工作有清醒的认知。公务员已经不是“一份报纸、一杯茶坐一天”的清闲职业,大部分上岸的年轻人,往往是机关里有生力量,要承担绝大多数的工作任务,这需要考生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抱着“考公养老”的想法,否则也会轻易选择辞职。

四、嫌收入太少

虽然近几年公务员待遇不断改善,但在大多数地区,公务员收入只能算当地收入的中等水平。像东北和中部某些省份,公务员月收入只有三四千,算上年底的钱和公积金,全年总收入也只有5-7w,现在物价和房价不断上涨,这样的收入只能算小康,称不上高收入,完全靠自己买房也困难。

如果是二三本的学生,对这份收入接受度高一点,但985、211名校生或研究生,考入公职后,对比企业上班的同学,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

多年前曾听过一位正处级领导讲述自己的心理历程,她的同学有年入百万的高管、有事业有成的企业家,面对别人收入是自己几倍、几十倍,这位领导也产生过困惑,同一所大学毕业,而且在学校的时候,自己是同学里学习表现最优秀的,为什么今天差别这么大?

还有一些在企业上班的考生,听信了公务员高收入的谣言,兴冲冲考进去,发现收入腰斩,无奈选择了辞职。四年前有个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女生,考入了某局,结果发工资的时候大失所望,努力学习刷题,终于考上公务员,一个月只有四千多?由于要坐窗口,工作强度也不比事务所轻松,忙的时候还要加个班,这样一对比,工作不轻松,收入腰斩,就非常的后悔。

考公之前先了解一下当地公务员的收入,总体来说,收入低的省份5-7w(包含公积金等所有收入),如东北等地区;收入多的地区如江浙沪、成都、昆明、珠三角等地,收入在15-35w之间;其他省份在10-15w之间。结合自己家庭情况,还有可以选择的工作,考虑是否要考公务员。特别是一些应届生,可选择的工作年收入在20w以上,且有比较好的上升空间,要谨慎报考公务员,不要听信谣言“公务员钱多”而轻易报考公务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28

有些人考上公务员后一两年就想辞职可能有多种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释:

    工作内容和职业发展不符合个人期望:一些人可能会发现他们的工作内容和职业发展方向与自己的期望不符,比如说,他们的工作可能与自己的兴趣或专业不太相关,或者他们的工作职责过于繁琐或者没有挑战性。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他们对工作失去兴趣,从而想要离开。

    工作压力过大:公务员的工作通常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压力,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岗位上,比如说,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或者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如果工作压力过大,超出了个人的承受能力,可能会导致员工想要离开。

    薪资待遇不满意: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他们所获得的薪资待遇与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不相符,比如说,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时间过长,工作任务过重,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这种不满意可能会导致他们想要离开。

    工作环境不佳:有些人可能会发现他们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够良好,比如说,工作场所不够安全、不够整洁、不够人性化等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他们对工作失去信心,从而想要离开。

    个人原因:有些人可能会发现自己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或者在个人价值观方面存在一定的冲突,比如说,他们可能与同事或上级存在文化差异或者价值观不同等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他们对工作失去信心,从而想要离开。

    综上所述,为什么有些人考上公务员后一两年就想辞职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具体的情况还需具体分析。无论是什么原因,离开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慎重考虑。如果一个人决定离开工作,他们应该认真分析自己的情况,权衡利弊,尽量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同时,他们也应该在离开之前,与相关的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尽可能地解决问题,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困难。


                                   


                                   


                                   

第2个回答  2021-08-16

有以下几个原因:

1.身处异地,没有归属感。我在考公上岸不到一年也想过辞职的事情,身处异地,没有归属感,虽然离家只有1-2小时的车程,但是大多时候还是觉得很无助,尤其是遇到问题,搬家,租房等等一系列事情都是需要自己去安排。我们单位有几个外地的伙伴儿,他们都打算等服务期满后还是回到家乡,如果不能回,那就继续考其他的试,然后辞职。

2.朝九晚六,996成常态,工作枯燥无味。公务员体制内的工作时间非常固定,每天打四次卡,而且如果专门负责某几种工作,基本上变化不大,时间久了,工作就形成了一种常态化,难免缺乏一些创新性和挑战性,人也变得没有干劲和闯劲了。还记得当初我们考公面试时要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却变成了在办公室成天码字写材料发际线越来越高的写稿人,心里落差太大。尤其是乡镇公务员,周末加班是常态,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好多伙伴儿也会动起了辞职的念头。

3.人际关系紧张,无法融于环境。考公上岸,有时候不是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完事儿了,越大的单位,还要面临复杂的人际关系,一言不合可能哪个方面就会造成同事间的矛盾,尤其是同一家单位,抬头不见低头见,难免会尴尬和心里不舒服,或者特别讨厌某个领导或者同事的处事作风,适应不了环境,也会想要辞职。



4.未来发展有限,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进入公务员体制内1-2年,我们不难看出体制内的晋升有多难,发展空间多有限,有的同事干了一辈子还是科员,还有的过几年就要退休了,而副科的身份还悬而未定,记得前两天还在和一位在一起公考考公培训同年上岸的伙伴儿吐槽,就说年终评先评优这事儿吧,一般都会给一些有资历,人缘好的老同志,而年轻伙伴儿几乎是没有这个机会的。所以今年三年工作期满,好多人选择参加遴选,想要换个环境,争取更多的可能性。



5.理想与现实落差,薪资不高,满足不了自身需求。简单算笔账,三线小城刚入职公务员每个月薪资3000+,一般如果背着房贷的话,一万多一平方,买个100多平。背负30年房贷,每个月要还贷款2000多,有的还有车贷,基本上所剩无几。对于一些对薪资有要求,或者经济压力比较大的伙伴儿,就更想去寻求高薪职业。我们单位有个伙伴儿就是从单位辞职后,到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工作,薪资可观,比公务员高很多。

第3个回答  2021-11-26

在我们的生活中,公务员往往都是一个备受羡慕的职业,不仅仅是因为公务员稳定性高,还因为薪水在工薪阶层中相对而言,也显得比较优厚。可是,在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有些公务员进入体制内,干不到一两年就想辞职,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样的人为什么会不珍惜公务员这个铁饭碗

工作压力大,责任大

一部分公务员之所以想辞职,就是因为觉得公务员的工作压力和责任都特别大。过去,很多人对公务员的认识都比较简单,还停留在一杯茶喝一天、一张报纸看半天的刻板印象中。实际上,现在的公务员早已经脱离了这样的现象,尤其是基层公务员,每天的工作节奏都非常紧张,工作事务非常多,对上对下都有很多活儿,之前在网上刷爆屏的80后白头公务员就是一个例子。这样的情况下,确确实实很容易让公务员觉得压力大,因而萌生辞职的念头


待遇虽然稳定,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公务员的待遇确实稳定,每月也能够按时发工资,而且从不克扣工资,这确确实实是公务员的优势和好处。但是,稳定性虽然比较强,在工资额度上,公务员并不是最突出的职业。比如,小编所在的某西部省会城市,公务员的工资往往也就只能够达到省会城市工资的平均线。因此,公务员的工资薪水,真的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8-16

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身处异地,没有归属感。我在考公上岸不到一年也想过辞职的事情,身处异地,没有归属感,虽然离家只有1-2小时的车程,但是大多时候还是觉得很无助,尤其是遇到问题,搬家,租房等等一系列事情都是需要自己去安排。我们单位有几个外地的伙伴儿,他们都打算等服务期满后还是回到家乡,如果不能回,那就继续考其他的试,然后辞职。

2.朝九晚六,996成常态,工作枯燥无味。公务员体制内的工作时间非常固定,每天打四次卡,而且如果专门负责某几种工作,基本上变化不大,时间久了,工作就形成了一种常态化,难免缺乏一些创新性和挑战性,人也变得没有干劲和闯劲了。还记得当初我们考公面试时要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却变成了在办公室成天码字写材料发际线越来越高的写稿人,心里落差太大。尤其是乡镇公务员,周末加班是常态,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好多伙伴儿也会动起了辞职的念头。

3.人际关系紧张,无法融于环境。考公上岸,有时候不是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完事儿了,越大的单位,还要面临复杂的人际关系,一言不合可能哪个方面就会造成同事间的矛盾,尤其是同一家单位,抬头不见低头见,难免会尴尬和心里不舒服,或者特别讨厌某个领导或者同事的处事作风,适应不了环境,也会想要辞职。

4.未来发展有限,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进入公务员体制内1-2年,我们不难看出体制内的晋升有多难,发展空间多有限,有的同事干了一辈子还是科员,还有的过几年就要退休了,而副科的身份还悬而未定,记得前两天还在和一位在一起公考考公培训同年上岸的伙伴儿吐槽,就说年终评先评优这事儿吧,一般都会给一些有资历,人缘好的老同志,而年轻伙伴儿几乎是没有这个机会的。所以今年三年工作期满,好多人选择参加遴选,想要换个环境,争取更多的可能性。

5.理想与现实落差,薪资不高,满足不了自身需求。简单算笔账,三线小城刚入职公务员每个月薪资3000+,一般如果背着房贷的话,一万多一平方,买个100多平。背负30年房贷,每个月要还贷款2000多,有的还有车贷,基本上所剩无几。对于一些对薪资有要求,或者经济压力比较大的伙伴儿,就更想去寻求高薪职业。我们单位有个伙伴儿就是从单位辞职后,到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工作,薪资可观,比公务员高很多。

不过我们当地在试用期内是允许辞职的,超过试用期,想要辞职还是很难的。我有个前同事,是在试用期内报考了公务员选调考试,当年没有工作年限限制,最终他选择试用期内辞职了。但是这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好像工作就是这样边怀疑,边相信着,毕竟辞职后,再想考公务员,又能顺利上岸,充满了未知,毕竟有时候机会就只有那么一次。

刚刚进入公务员的伙伴儿感到不适应或者心里不舒服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实在不喜欢当下的环境,也不要着急辞职,可以继续努力等待机会考遴选,或者寻找契机提出申请换个岗位,体制内平行调动还是比较容易的。另外就是保持一个好的心态了,暂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努力适应环境,提高专业能力和工作水平,要在工作中找到价值和意义呀。这样我们也会不再迷茫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