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数学、教英语,我为什么唯独不教孩子认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8

包括春节前我发过一篇寒假作息表 荣妈私家定制的假期日程表,就连看动画片都是荣爸精心挑选的!也有宝妈问我,表上有数学、有英语,怎么就没给依姐安排识字?

的确,这个寒假我压根就没打算让依姐认字。

原因多方面,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在我看来,没有必要,不到时候。

01 教识字也要看投资回报率!

对于学龄前孩子的妈妈来说,恐怕最先会提出来的问题就是——几岁开始教识字最好?

对于这个问题,我其实没办法做出最合适的回答。

但凡是启蒙,都是好的,早点晚点都比不做强,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 最好 ”,换句话说,我们要探讨的是什么时间段教孩子认字,费力小、效果好、投资回报率高,最关键是不耽误事儿(小学升学)。

有些人2岁开始教孩子认字,就比如曾经的我,李大荣两岁多我就买了字卡,开始教他认字。

但是呢,2岁的孩子话都说不利索,你指望他能学多少字呢?无非是最简单的天上人、工土王,复杂一点字,他就记不住了。比如“举”,艾玛,教得那叫一个费劲……

只要你敢隔上一段时间不念,他就敢分分钟忘记,那种受挫感的暴击,会冲淡你所有的成就感。

想来也不能怪孩子,任何语言文字的学习,都在于反复的使用,你只要不用,就会忘记。不光是小孩子,我们大人也一样,想想上学时候背的那些超长英语单词,现在还能有几个写得出来,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两三岁的小孩,读书看报的应用场景太少了,所以不是不能教,只不过教了就得一直坚持带他复习,否则八成还得回炉重新教。

越小的孩子智力、理解力、以及对大千世界的了解就越少,所以能够真正习得理解的汉字少。你教他“太阳”一次,他能记住,但你教他“公转”,绝对一脸懵逼。

因为他的世界原本就那么一丁点,超出认知的字词,对孩子来说都是天方夜谭,需要你大量的讲解或者是图片、视频的介绍,也不一定能让孩子搞明白。

所以不是不能早早地开始认字,但坚持复习原本就很难,你花了大大的精力教他,孩子却接受得很慢,投资回报率自然是低的。

我们必须得承认,小孩子的学习能力跟理解力是跟年龄同比增长的,它与脑部和身体的发育成熟度有直接关系。

所以,年龄带来的智商差距,在幼年体现的是最明显的。它一定是年龄越大,孩子接受能力越强,同样的100个字给同一个孩子教,你教3岁的他,一定比教4岁的他要费劲,而教5岁的他又比4岁时省劲儿,以此类推。

所以孩子越大,越适合教认字,因为可以在短时间内,教他更多的字,智力上的成熟能让这项机械性的工作事半功倍。

但换个角度上说,也不是越大越好。

像我们小时候,上学前班的都少,更别提系统的幼小衔接了,大部分人都是上了小学之后才开始认字。在我看来是很科学的,因为六到七岁的孩子,无论从读写还是理解、举一反三,都具备了非常成熟的能力。

如果可以选,我认为6岁以后会是识字最好的年龄,智力、阅历、联想力都到达了成熟的阶段。

可是,如今的教育内卷不用我说,大家也清楚,不做幼小衔接的话,上了小学后孩子多半都会跟不上,因为在老师那里早已认定你的孩子已经学过认字、识数、英文拼写了。课堂进度快到根本没办法从头开始现学。

这里得说一句,别听某些教育专家说的不用教识字、 零基础入小学没问题,要是信了你就太天真了。作为一个奋斗在小学一年级的一线家长,我必须得说,孩子认字,每天写作业能累死你!现在的作业量啊,不认字连读题都不会,更不用说老师会留每天坚持阅读的问题了。

所以如果单纯从投资回报率以及孩子的身心发育角度来说,自然是上小学后再认字一劳永逸。但,目前的教育现状又不允许我们让孩子直接“裸”上小学,所以综合考量,我认为5-6岁这个阶段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时间段。

可能有人会说,不用这么绝对吧?孩子4岁开始认字就不行吗?

当然行呀!只要你有精力有耐心有时间,2岁开始教都行的,不过是进步的快和进步的慢而已,但只要坚持终归是进步的。

但我是一个二胎妈妈,老大一年级,老二上中班,两个人的学习任务都要我抓,所以我的精力就十分有限,有一说一,我没有那么多时间慢慢来,我只能选择在最合适的年龄用最激进的办法,安排他们习得各种必要的科目。

不是说细水长流的培养不好,只不过是我的实际情况不允许我把所有精力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因此我只能走最功利的高投资回报率,从而保证两个孩子的水平都很在线。

而识字,对于还没到5岁的依姐来说,是可以放一放的项目。

02 识字跟英语、数学启蒙有本质的不同

下面我来说说,为什么我会先选数学和英语启蒙,把识字留在最后。

依姐从小班开始,我就引入了学而思那一套数学启蒙教材,摩比爱数学、七大能力、逻辑狗、美国经典专注力大书、各种数学启蒙贴纸书等,包括这个寒假新增的新加坡数学,我敢说,小班、中班程度的数学启蒙题,我带依姐都刷了个遍。

而英语,我从小班开始就引入了励步启蒙APP,依姐会跟读,会说简单的单词。到了中班,我开始给两小只加入了牛津树的绘本课程,到这个寒假,我开始教他们高频词和自然拼读。

虽然依姐是打酱油的,大荣是主要培训对象,但是我让依姐跟着哥哥一起学,也是为希望耳濡目染地给她打好基础。毕竟她还有两年才上小学,英语可以一步一步慢慢来,但哥哥必须要功利且实用的方法。

从这些课程和书籍中,大家不难发现一个共性,那就是不论是数学启蒙,还是牛津树的英文绘本,包括高频词,他都分level的。

可分级,就意味着它有系统的从易到难的学习体系。像摩比、七大、新加坡数学这些启蒙教材,都是分年龄段的,孩子到了哪个年龄,就学哪些内容,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牛津树也好、高频词也好,都是有level123456的,不同的年龄你可以直接选择相对应年龄的学习内容,如果孩子跟不上也可以适当往下调节一下难度。只要你有时间有精力,就是可以早早地开始启蒙,对孩子的智力门槛没有那么高。

此外,不论是数学思维逻辑的建立,还是英语读写、阅读理解的能力都讲求一个循序渐进,它是慢工出细活的过程,速成不了。早早开始打基础,小班中班建立了良好的习惯和思维模式,到了大班,又顺又轻松,只需要定期刷题就可以了。

此时,我就可以抽出精力去重点攻克识字问题了。·

而反观识字,它几乎没有什么分级可言,当然汉字嘛,总是有难易区别的,但事实上,比起笔画的容易和难,使用频率的高低才是决定先学哪些字,后学哪些字的主要因素。

不信你看四五块读里,除了最开始那几页,教得比较简单之外,后面几乎都是难易混在一起教的。

因为识字上面没有严格的分级,所以在我看来给年龄小的孩子教很多困难的字,就非常费力,正因如此,在中班乃至小班的阶段给孩子教识字就不划算,不如把经历用在专攻数学和英语上面。

03 识字是可以相对速成的

关于识字可以速成这件事,我是有发言权的。因为李大荣就是在四个月内,刷完了四五快读8册,一般的儿童绘本他都能读个七七八八,上了小学后读题、读课文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诚如我上文所说,我从大荣2岁多开始就教他认字,但后来又生依姐、带依姐,大荣的识字过程其实是断断续续的,并没有坚持下来。

诚实地说,当他进入大班的时候,我曾教过他的大多数字,其实又都还给了我,只有极少数“天地人”之类的他能记住。

换句话说,我在开始给李大荣做幼小衔接的时候,他的识字水平基本就跟没学差不多。

这里要说明的是,李大荣大班的第一学期,幼儿园主抓的是拼音,汉字也教但不系统,一个星期教不了几个。寒假赶上了疫情,大班的下学期基本是在家里学的。

也恰好赶上了疫情,反正哪也去不了,我就开始集中地抓他的幼小衔接课程,当时相关的文章可以点文末的 往期推荐 回顾。

而四五快读就在这个时候粉末登场了。

当我带着5岁+的李大荣翻开四五快读的第一册时,就是怀着从头再教一次的心情,认识的就巩固下,想不起来的就当我没教过从头再来。

这个四五快读不用我说,之前在介绍幼小衔接数目的时候我就有详细介绍过。

学完第一册能识88个字,第二册可读60-70字的长段,到第三册时就可以读200字短文,四五六册全学完,就可以读600字的故事,坚持完7册,可以认识960个字,4200个词语,看书看报就都可以了。

作为识字教材,它算得上是非常好了,每一课的生字难易穿插,课后的组词、句子由简到难,之后逐渐发展成段落,最后到第八册就是完全的读文章了。

这种一边认字,一边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设计,我认为非常科学,毕竟我们教孩子认字,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阅读的。

在我看来8册全过上一遍,一年级的阅读随便做,基本不会遇到什么困难。

整个疫情期间,我就带着李大荣每天认一课,第二天先复习之前学过的一课,然后再进入下一课,每完成一册,会把课后的字卡剪下来让他反复的认,记不清楚的就单独放一边,第二日再拿出来问。

疫情放假的4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带着李大荣把8册四五快读全部刷完。他瞬间从一个啥啥都不认识的文盲变成了一个随便挑个招牌都能读出来的“文化人”。所以我说,识字是可以速成的。

当然了,一下停学五个月恐怕是史无前例,不太会有第二次了,所以四个月认字速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可复制,但我们可以把这个时间战线拉长,从孩子上了大班开始。,每个月只学一册,半年就能学完前6册(第7册是字族字,是让孩子举一反三的,第8册是文章阅读),基本的高频汉字就都学完了,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试着读书去了。

如果说四五快读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学习过程相对枯燥。这也是我把识字这一项放在大班后再开始的原因。

小班、中班的小朋友原本专注力就不够,四五快读是经典的识字教科书,它不像摩比爱数学、七大能力之类有贴纸、有动手 游戏 、还有视频等那么富有趣味性。

四五快读就是简单粗暴地在遗忘曲线的基础上进行反复记和练,所以太小的孩子根本听不下去,也没有耐心一个一个地去记忆。要知道每一课7-12个字不等,依姐一次记5个字都经常记不住呢?

可能有些妈妈会说,为什么你不寻找一条有趣的识字道路呢?

在我对李大荣的幼小衔接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基础知识,没有乐趣可言,除了反复的应用和练习直至熟练之外,没有第二种学习的办法。因为学习本身,它就不是一件特别有乐趣的事情。

只有耐得住枯燥,同时扎扎实实走过去的人,才能学到属于自己的真东西。

我必须得说,有趣的识字道路,会让孩子沉溺于有趣,而忽视掉认字才是初衷。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认字的APP,我也用过,给依姐用过。

去年疫情期间,我给李大荣上四五快读的时候,就让依姐用熊猫博士的识字APP。主要是为了给依姐找点儿事儿干,一来可以不捣乱我给哥哥讲汉字,二来也是营造这是认字time的学习氛围,三来能让李大荣心理平衡,自己学习,妹妹也没闲着看电视。

但说实话,我是不相信APP能够教会孩子识字的,那些花里胡哨的 游戏 环节,足以把孩子的注意力全部吸走。依姐是很喜欢做熊猫博士,但是学到后来我就发现,当我拿着字卡问她的时候,她好些字根本不认识。

题能做对,但字并不认识,意不意外?

想想看,每一课教5个汉字,就那么十几分钟的课程,中间还掺杂了好些 游戏 ,孩子当下都不一定能全记得住,更别提过上一两天再问。

所以后来我就给依姐的识字时间里多加了一项——带着依姐读字卡,巩固之前学的生字。我会选择熊猫博士APP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配套的字卡,她学到哪一课,我就问哪一课的字,方便复习。

教孩子认字,反复记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办法。你可以选择自己给孩子讲,也可以寻求APP的辅助,但有一样,一定要手把手带着孩子去复习,而且是天天复习,及时了解孩子到底记住了多少,没记住就需要反复拿字卡记忆。

否则什么神仙APP都教不会孩子认字。

因为app认字原本就不是我的初衷,完全是为了让依姐打发哥哥学四五快读自己没事儿干的时间,所以疫情结束了之后,我便没有再坚持让依姐学熊猫博士,只是偶尔她有了兴致,会自己打开玩一下。

这小一年过去了,也不知道她还能记住多少个字,但有了大荣认字的经验之后,我其实也不担心,等到了依姐大班的时候,再把四五快读操练起来就成了。

这一次我不会等到大班下半学期再开始四五快读,大班伊始就会给依姐安排上,我们细水长流慢慢学,蹚过老大的幼小衔接之后,让我更加从容。

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来说,需要做幼小衔接的内容很多,数学、英语、拼音、识字、书写……每一样都不可或缺,我一面替现在的孩子感到悲哀,一面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教育内卷的漩涡之中。

但正因为它的项目众多,每一样都是难啃的骨头,我们才要更加清醒地分步骤来,因“娃”制宜,有主次、有先后的逐个击破。

我把依姐的识字进程放在大班之后,并不是因为识字不重要,越早识字就越早形成自己阅读的习惯,这其实是好事。但作为像我这样的二胎妈,以及很多工作繁忙没办法按部就班、细水长流的职场妈妈来说,收缩战线,打闪击战,是既不耽误上学,又能快速既定目标的上上之选。

所以,我并不着急教依姐认字,大班之后再开始,一样来的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