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三国地名的词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2

1.描写地名的成语

描写地名的成语 有的成语中含有地名,如“自郐以下”,“布鼓雷门”、“泰山鸿毛”、“桑间濮上”等;还有的成语就是由地名组成,如“白山黑水”、“长江大河”等。

地名在成语中的特点主要有三个。 第一,历史色彩较浓。

成语中有上古地名,中古地名,也有近代地名,这些成语相沿习用到今天,我们看到它们有明显的历史色彩,体现了成语的继承性。例如;[吴市吹箫]吴:古国名,今江苏大部和安徽、浙江一部分;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

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后比喻沿街乞讨。

语本《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一作箫),乞食于吴市。”[痛饮黄龙〕黄龙:古代府名,契丹所置,金改为济州,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腹地。

意思是直捣黄龙府,痛饮庆功酒。后用于表示克敌京城而举行庆功会,也形容消灭敌人之后激昂而喜悦的心情。

《宋史·岳飞传》:“(岳)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朱德《和郭沫若同志 》:“内忧外患澄清日,痛饮黄龙定约君”。

[十里洋场]十里:表示面积大。洋场:指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某些口岸和城市所霸占的“租界”。

特指从鸦片战争到解放前的上海地方。朱自清《那里走》;“上海……所谓‘十里洋场’,常为人们所称绝”。

—上例中的“吴”、“黄龙”、“十里洋场”等,现在已不作正式地名单独用了,它们被保留在成语中或在某个特定的场合下使用。这样的古代地域名称还不少,如“郑人买履”,“杞人忧天”、“渔阳鼙鼓”、“日近长安远”等。

许多地名从古代沿用至今,它们在成语中有的容易联想到它的某些历史,如“邯郸学步”,“洛阳纸贵”等,有的地名只用来表示这么一块地方,人们一般不去联想它的历史了。但作为考释成语的源流,这一地名往往和某一时代的历史有关。

例如:[白山黑水]白山:长白山。黑水;黑龙江。

《金史.世纪》:“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后指我国东北诸省。

范长江《塞上行·行纪.忆西蒙》: “怎么也睡不着,纵眼看满天星斗,往东一看,就是白山黑水的分野”。柳亚子《叠韵再和星曹一律》: “扫净倭氛吾辈贵,白山黑水莽无边。”

又有[黑山白水〕。指辽代庆州的黑山和元代始称的察汉木伦(白水)之水,均在旧热河境内。

章炳麟《与马相伯、沈恩孚联合宣言》,“务使东北半壁河山,不至自我沦亡,黑山白水,不止就此变易其颜色也”。 第二,这些地名在成语中往往泛指与之相关的一带地方或象这么一类的地方。

例如:[长安居,大不易〕长安:唐代都城,后也泛指京城或其他大城市。居:居住、生活。

在京城或其他大城市生活很不容易。宋代尤袤《全唐诗话·卷二·白居易》: “乐天(白居易)未冠,以文谒顾况,况睹姓名,热视曰: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及披卷读其‘芳草’诗,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叹曰: ‘我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前言戏之耳’”。《艺凤堂朋友书札·王仁俊.一》: “因在京事简,尽可兼为跋尾,月得十篇,或作床头捉刀人乎。

长安居,大不易,不得不作此冷生涯,但得月有津润足矣”。 也作[居大不易]。

鲁迅《书信·320315·致许寿裳》: “我虽不惮荒凉,但若购买食物;须奔波数里,则亦居不大易耳”。《李自成》第—卷第二十六章:“不回去有何办法?一则弟不能使周拔贡为弟受累,二则长安米珠薪桂,居不大易”。

第三,以地名作比。成语中的地名,往往是抓住这个地方的某一特征,作为比喻的事物,如以泰山之宏伟高大喻受人仰慕的人: “泰山北斗”,以泰山之巨大喻力大无比;“泰山压卵',以泰山所处地理位置,意义之重大喻价值之大, “重于泰山”等。

用地名作比的例子很多,情况也比较复杂。再看几例:[稳如泰山]象泰山—样安稳。

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镜花缘》第三回: “(武后)自谓稳如泰山,十分得意”。

也作[安如泰山]。汉.焦延年《易林·坤之中孚》:“安如泰山,福喜屦臻”。

又有[安于泰山]。《文选·枚乘 》: “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楚界汉河]楚(项羽):汉(刘邦)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比喻一般战争中的前线。

《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六回: “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也作[楚河汉界]。

常用以指象棋盘上双方的分界。[寿比南山]寿命可以同终南山相比。

指寿命象终南山那样长久。多用于祝寿的颂辞。

《南史.齐豫章王嶷传》:“愿陛下寿比南山,或称万岁,此殆近貌言”。柔石《为隶的母亲》: “于是拿出四只铜制镀银的字,一方寸那么大,是‘寿比南山’ 四字”。

原作〔南山之寿〕。《诗经·小雅·天保》: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唐王勃《乾无殿颂》,“业峻一人,金策奉南山之寿”。又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三侠五义》第四十二回:“将八盆松景从板箱抬出一看,却是用松针扎成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八个大字,却也做的新奇”。[长江大河〕我国最。

2.描写地名的词语

不敢越雷池一步

雷池,古地名,现今位于龙感湖水域。

赤县神州

神州,是对中国、汉地的泛称、别称、美称。

逼上梁山

梁山:山名,在山东济宁市东北。

黔驴技穷

黔:贵州的古称。

庐山真面

庐山:山名,在江西九江市境内。

中原逐鹿

中原:泛指我国中部地区。

五湖四海

五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杞人忧天

杞: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杞县。

秦晋之好

秦:周朝国名,在今陕西中部、甘肃东部一带。

3.求三国时期的地名,请将现地名说出

北海——指北海郡,建安十一年由北海国改为北海郡,治所在剧县(今山东昌乐西)。

三国魏太和六年改为国,青袭元年复为郡。 西凉——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行政区划名称。

是指今天甘肃武威、张掖一带区域的概称。 天水——指天水郡。

东汉初年名天水郡,治所在平襄县(今甘肃通渭西),永平七年改名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东)。三国魏时又改回原名为天水郡。

今天的天水那时名字叫上邽县,那时只是天水郡下面的一个县。 宛——宛县,治所在今天河南南阳,是当时南阳郡的治所所在。

陈留——可以指陈留国,也可以指陈留县。东汉、魏均有陈留王,陈留国是作为陈留王的封地,其治所在陈留县(今开封市陈留镇)。

谯——指谯郡。郡治在谯县,即今天安徽亳州。

平原——指平原郡,郡治在平原县,即今天山东平原县西南。 汝南——指汝南郡,郡治在平舆县(今河南汝南县北)。

邺——指邺县,治所在今河北临漳县香菜营乡邺镇。 吴——指吴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

官渡——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临古官渡水。 博望——博望县,治所以今河南方城县西南博望镇。

建安中刘表使刘备拒夏侯敦于此。 新野——新野县,治所在今河南新野县。

武陵——指武陵郡,治所在临沅县(今湖南常德市)。 零陵——指武陵郡,治所在泉陵县(今湖南永州市)。

另有零陵县,是零陵郡下的一个县,治所在今广西全州西南。 上庸——指上庸郡,治所在上庸县(今湖北竹山县宝丰镇)。

夷陵——指夷陵郡,治所在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市东南)。 凉州——凉州为汉武帝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

东汉时治所在陇县(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三国魏时移治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市)。

南郡——东汉时的南郡治所在江陵县(今湖北江陵)。三国时归吴所有,治所迁到公安(今湖北公安县西)。

西晋时又迁回江陵。 公安——东汉没有公安县,公安县是三国吴时所置,治所在今湖北公安县西。

巴郡——东汉时治所在江州县(今重庆市嘉陵江北岸),三国时移治今重庆市区。东汉兴平元年刘璋时期曾改名为永宁郡,建安六年复名为巴郡。

江陵——东汉时为南郡的治所所在地。 交趾——交趾郡,治所在龙编县(今越南北宁省仙游东)。

三国时归东吴所有。 下邳——东汉时为下邳国所在地。

三国时改下邳国为郡,郡治在下邳县,即今江苏邳州古邳。 桃源——不知道你所说的桃源是指哪一个行政级别。

三国中相传刘、关、张三结义的桃园村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北。 街亭——在今甘肃天水市麦积区街子镇。

蜀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师祁山,马谡兵败于此。 小沛——即今江苏沛县。

刘备曾屯兵于此。 五丈原——在今陕西眉县西南斜谷口西侧。

三国蜀建兴十二年诸葛亮伐魏,病死于此。 安定——安定郡,治所在临泾县,即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

另外,东汉还有安定县,治所在今越南河南省南定西北红河南岸。 寿春——寿春县,治所在今安徽寿县东南,属九江郡辖下。

筑阳——筑阳县,治所在今湖北谷城县北。三国时属魏国南乡郡管辖。

汉中——汉中郡,东汉时治所在南郑县(今陕西南郑县)。后为张鲁所据,改名汉宁郡。

建安二十年复名汉中郡。 阳平——阳平关,又名阳安关、白马城,在今陕西勉县西老沔县。

建安二十年曹操攻打汉中,张鲁使其弟张卫拒守于此。二十三年,刘务取汉中,又驻军于此。

定军山——在今陕西勉县东南。建安二十四年黄忠斩夏侯渊于此。

山下有诸葛亮墓。 祁山——在今甘肃礼县东北。

诸葛亮六出祁山就指此处。另外,三国时还有一处祁山,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建安九年袁尚为曹操所败,退保于此。

虎牢关——又名武牢关。在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西。

白马——白马县,在今河南滑县城关镇东。关羽解白马之围即于此。

落凤坡——在今四川德阳东北罗江西南。庞统中流矢于此处。

铁笼山——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县城南15公里处 定陶——治所今山东定陶县西北。

4.三国的地名,旅游

我也是三国迷,把我知道的给你说一点吧。

建业:南京

北固山:在镇江,感受一下不尽长江滚滚流,生子当如孙仲谋

赤壁:在湖北黄冈附近,真赤壁没什么去头了,去一下文人赤壁,苏轼留赋的地方

夏口:武汉,鹦鹉洲,登高黄鹤楼,悼念一下祢衡骂曹操的气魄

襄阳:湖北襄樊,我的老家,哈哈,不得不去的地方,古隆中里拜完诸葛,在爬一爬襄阳古城墙,关云长水淹于禁可在这里哦,三国的很多将领都是襄樊人,比如马谡马良兄弟等等,离襄樊不远是当阳,张飞的一声怒吼还在长坂坡回想。

河南的许昌,南阳,新野都有不少古战场的遗迹

河北官渡,巨鹿不知道现在在哪里了

四川成都武侯祠,徐州古战场

个人认为,湖北的三国名胜最多,到处都可看到三国的遗迹,你只要沿三峡走一遭,看看那千年不变的汉水,就会激起你无限的三国遐想

5.三国时期地名

天水郡:

三国的地名

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东汉时曾叫汉阳郡,魏又改为天水。

"天水",是当地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地名。最早始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密茂"。可是,到了秦末汉初,长期的征战、厮杀加上连年的干旱,使当是繁华、富饶的上城变得残垣断壁,民不聊生。传说,在一天夜里,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忽然天空狂风呼啸,雷电交加,随着一道金光闪耀,地上现出红光。顿时,大地连续震动,在轰隆隆巨响声中,地面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于是形成一湖,?quot;天水湖"。谁知,这湖水位稳定,水质纯净,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当时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了,他就命令把要新设的郡建在上邽北城的湖旁,起名"天水郡"。从此,有了"天水"之名。

在天水,飞翠流玉的跑马泉,香美胜乳的甘泉,四季如汤、去病健身的温泉,珠帘垂挂的菩萨泉,寒彻沁人的八卦泉,鱼随泉涌的神鱼泉等,分布面广,知名度高。这些泉水水质甜美,四季不断,久饮能使人皮肤洁白。天水居民皮肤多 *** ,因而有"天水白娃娃"的说法。

天水自汉代设立郡,先后为军、为县、为镇,所辖区域及治所曾多次发生过变动。1913年,废秦州(今天水)设立了天水县,属渭川道所辖。1927年国民军进驻陇南,废道,改为天水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8月3日,天水解放,设天水分区,1950年设天水专区。

天水别称秦州。秦州之名最早始于魏文帝元年(220年)。

秦的来源是由种植禾(即毛谷)而来的。远在西周以前,如今天水河谷盆地土地肥沃,地势开阔,峰青水旺,水草丰茂,就是牧马养畜的好地方。居住在这里的秦人祖先伯益,就因替舜养马繁殖很快,曾得到舜的封土和赐嬴姓。到西周时,伯益之后非子又因替周孝王养马有功,受到孝王赞赏。孝王不仅让他继承了舜时伯益的"嬴"姓,还"封其地为附庸,邑之秦(即今清水、张川一带)"叫"秦地"。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秦国的开端。</p>

天水是"秦"的发祥地,自三国以来,在天水以"秦"字命名的地方很多,如秦安、秦岭、秦州等.

在唐开元盛世,秦州是我国西去长安的一大重镇,被称为"千秋聚散地",因而名噪一时。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唐玄奘西去印度拜佛取经,曾途经天水,"过秦州,停一宿",至今在天水流传着许多唐僧取经的传说。唐安史之乱后第四年,杜甫为回避动乱,也曾毅然弃官,携带家小,越陇山,奔到秦州。

开始居住在秦州城东南50里的东柯谷,即现今天水市北道区街子乡八槐村的柳家河(曾名子美村),后移居秦州城内。杜甫三秦州住了三个月,所写《秦州杂诗二十首》以及由陇入蜀的12首纪行诗,在他一生诗词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天水还有一古称,叫"成纪"。成纪之名,始地西汉,但宋代以前只是在秦安县境内,宋时才改移天水。

成纪得名与传说中的伏羲氏有关。称天水为"龙城",因它是"人首龙身"的人类始祖伏羲出世之地,是龙的故乡。《汉书·地理志》也载,天水郡有成纪县,故天水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据有关资料证,现天水市西关伏羲庙,首建年代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庙内南天殿天花板上绘有完整的64卦及河图图形,这在其它地方是少有的。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天水人总喜欢把伏羲庙称为"人宗庙"。

6.三国古地名

城阳郡:治莒县,即今山东莒县。

荆州:辖今湖北、湖南及河南、贵州、两广各一部分。原治汉寿,在今湖南常德,刘表治襄阳,后吴魏各有一部分,吴治 江陵,魏治襄阳。

勃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辖今天津及河北、山东各一部分。

南阳郡:治宛城。 南郡:治江陵,孙吴曾移治公安。

荥阳郡:曹魏时始设置,讨董卓时尚未有荥阳郡,更无荥阳太守的称呼。 赵郡:在今河北邯郸一带,治邯郸。

临川郡:孙吴在今江西抚州一带分豫章郡设临川郡,治南城,即今江西南城东南。 临渝:又称渝关,即今山海关。

幽州:辖今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北京市和海河以北的天津市,治所就在今北京城西南。 信都郡:又称广川国,治信都县,在今河北邢台西南。

济阴郡:治定陶(今定陶西北) 济南郡:治东平陵,即今山东章丘西,晋移历城(今济南)。 泰山郡:治奉高,在今山东泰安东北。

桂阳郡:治彬县,即今湖南彬州,辖今湘南粤北。 常山郡:治真定,即今河北正定。

夏口:汉水入长江处,也称汉口、沔口、鲁口。孙吴在蛇山上筑夏口城。

柴桑:在今九江西南,孙权在赤壁之战前驻柴桑,他的治所仍在吴,只是把柴桑作为临时指挥部。 逍遥津:在今安徽合肥东北。

徐州:治郯城,在今山东,曹魏时移彭城。 胶东郡:有时是国,治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

高阳郡:治高阳,即今河北高阳。西汉初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是高阳乡,在今河南,与高阳郡无关。

益州:辖今四川、陕南、甘肃一小部分,湖北的西北部,云贵大部。本来治雒(今广汉北),刘焉时移绵竹(今德阳东北 ),再移成都。

益州郡:治滇池,在今云南晋宁东,益州郡和益州是两个概念。蜀汉改为建宁郡。

凉州:辖今宁夏、甘肃及青海、陕西、内蒙各一部分。原治陇县(今甘肃张家川),曹魏移姑臧(今武威)。

琅邪国:治开阳,即今山东诸城,诸葛亮是琅邪人。 梓潼郡:刘备称帝前分广汉郡设梓潼郡,治梓潼,即今四川梓潼。

斜谷道:秦岭太白山发源的褒水向南流入汉水,斜水向北流入渭水,利用这两条河谷开辟的道路叫褒斜道,又叫斜谷道, 斜谷的北口在今陕西眉县西南。 清河国:治甘陵,在今山东临清东。

涿郡:治涿县,即今河北涿县。 淮阳郡:治宛丘,即今河南淮阳。

淮南国:治寿春(今安徽寿县),辖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 渔阳郡:治渔阳,在今北京密云西南。

涪陵郡:治涪陵(今四川彭水),刘备始设置。 梁国:治雒阳(今河南商丘南)。

博陵郡:治博陵县(今河北蠡县),建安末废。曹魏时又改博陵县为博陆县。

博望:在今河南方城西南。 葭荫:在今四川广元西南,蜀汉改汉寿。

健为郡:治武阳(今四川彭山东),辖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各一部。 街亭:在今甘肃庄浪东南。

颖川郡:辖今河南中部,治阳翟(今河南禹县)。 鲁郡:治鲁县(今山东曲阜)。

敦煌郡:治敦煌县,在今敦煌西。 渭桥:汉时在长安附近有渭桥,中渭桥在今咸阳东十公里处,东渭桥在灞水入渭水处,西渭桥在今咸阳南。

零陵郡:辖今湘南桂北,治泉陵,即今湖南零陵。当时的零陵县在今广西全州。

蜀郡:治成都,辖地北到松潘,南至宜宾。 雍州:东汉末始设置,曹魏时辖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及宁夏、青海各一部分。

鄱阳郡:汉末孙权设鄱阳郡,治鄱阳县,就在今江西鄱阳。 谯郡:曹操在建安末年分沛国设谯郡,治谯县,即今安徽亳州市。

曹操是谯县人。 黎阳津:在今河南浚县东,是古黄河北岸的重要渡口,与南岸白马津相对。

豫章郡:治南昌(即今南昌),原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孙吴划分了几个郡,辖地缩小。 冀州: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辖今河北中部、南部和山东、河南各一小部分。

襄平:在今辽宁辽阳。 襄阳郡:治襄阳,即今河南襄阳。

七星关: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诸葛亮祭旗处。 九江郡:治寿春。

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区,魏改淮南郡。 下邳:国名(国与郡级别性质一样,国的行政首脑称相)治所在今江苏睢宁西北,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上郡: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 上党郡:治所在壶关,辖晋东南。

上庸郡:汉末始置,治所在上庸,在今湖北竹山西南。 山阳:今河南焦作东,汉献帝被废为山阳公即此地。

广陵郡:治所在今扬州西北,当时属于徐州管辖。 小沛:即沛县的别称。

子午道:从长安东南的杜陵穿秦岭到汉中的通道,南口在今安康。 天水郡: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东汉时曾叫汉阳郡,魏又改为天水。

五原郡:治所为九原,在今内蒙包头西北,吕布为五原人。 五丈原:在今陕西歧山南,斜谷口西。

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即今太原市西南。 中山:汉时郡、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 长坂:在今湖北当阳东北。

长沙郡:当时治所在临湘,即今湖南临湘。 乌林:孙刘破曹处,今湖北洪湖县东南,长江北岸的乌林矶。

巴东郡:汉末刘璋设,治鱼复,即今四川奉节东。 巴郡:原来的巴郡在刘璋时被一分为三,分巴东、巴西和巴郡,巴西治阆中(今阆中),巴郡治江州(今重庆) 左冯翊: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

左冯翊、右扶风既是官名, 也是行政区。

7.形容三国的成语

1:百步穿杨(黄忠)

2:百战百胜(曹操)

3:负薪救火(诸葛亮)

4:七擒七纵(孟获)

5:乐不思蜀(刘禅)

6:大获全胜(刘备)

7:鼎足之势(刘备,孙权,曹操)

8:不计其数(曹操)

9:不识时务(鲁肃)

10:肺腑之言(貂禅)

11:横行无忌(李催,郭汜)

12:三顾茅庐(刘备)

13:顿开茅塞(孙权)

14:捶胸顿足(刘备)

15:膏粱子弟(夏侯茂)

16:措手不及(孟达)

17:寡不敌众(周瑜)

18:诡计多端(姜维)

19:鹤发童颜(李意)

20:虎入羊群(张飞)

22:初出茅庐(诸葛亮 )

23:草船借箭(诸葛亮)

24:望梅止渴(曹操)

望梅止渴 桃园结义 一手包办 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一亲芳泽 七步成诗 三顾茅庐 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不由分说 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乘虚而入 五内如焚

人生如寄 仰人鼻息 伯仲之间 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偃旗息鼓 出言不逊 初出茅庐 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吴下阿蒙 敝帚千金 廊庙之器

才高八斗 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旦夕之危 明眸善睐 月明星稀 土崩鱼烂 如鱼得水

妄自菲薄 孑然一生 对酒当歌 屈指可数 周郎顾曲

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回肠荡气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舌战群雄 羽扇纶巾 隔岸观火 上房抽梯 七擒七纵

恩威并重 乐不思蜀 得陇望蜀 三让徐州 三顾茅庐

三足鼎立 三国归晋 三气周瑜 过关斩将 望梅止渴

桃园结义 锦囊妙计 舌战群儒 孔融让梨 木牛流马

割须弃袍 火烧连营 草船借箭 器宇轩昂 辕门射戟

单刀赴会 暗渡陈仓 志大才疏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危急存亡之秋 如入无人之境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