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的中怎么写

如题所述

中字楷书写法有12种,具体如下:

中,中国汉字之一。在中原“中”是指“好”的意思。

中的哲学意义:中字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代表不偏、中正、好的意思,也表示一种人生处世的态度,比如中庸之道。中字是由一个0(口)字和一个1字组成,0是大道的体,1是大道的用。中字由0和1组成,同时拥有了大道的体和用,所以中是道的大成。中代表中国的人文哲学,是中华的密码,大道之体是仁爱、友善、宽恕、和平的,大道的用是惟精惟一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2

楷书“楷”字的写法是: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演变过程:

如今一般所说的楷书,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体,是一种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狭义的楷书则是指到唐朝以后逐渐成熟起来的唐楷。

字体分类:

1~3厘米的为小楷(小字),5厘米以上的为大楷(大字),之间的为中楷。

楷书的四大楷体

楷体书法最为著名的四大家是:

唐欧阳询、唐颜真卿、唐柳公权和元赵孟頫。

楷书的代表作品:

《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孔子庙堂碑》、《雁塔圣教序》、《宣示帖》、《荐季直表》、《乐毅论》、《曹娥碑》、《黄庭经》、《洛神赋十三行》、等。

第2个回答  2016-11-03

楷书的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5-16
楷书临习章法:
章法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点画是线条美,间架结构是局部的构图美,章法是整体构图美。赵体楷书的章法,可以从两个方面研究和把握起规律。
其一,整齐一律。楷书章法的整体感,首先是整齐,字的排列形式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等距,给人一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这种形式最适合严格意义的楷书。结字的宽窄、长短不同的造型产生局部参差变化,便整齐一律而不呆板拘谨的楷书不会出现不和谐或单调之弊。
其二,多样统一。赵体楷书的最大特点是带有行书的成分,笔法多变,因字赋形,不刻意布置,在多样性、变化性中有着十分和谐统一的关系。给人的感受是静中有动,字中融情。一件书法艺术品首先感染人的是其整体效果,而整体是由无数个局部构成。因此,在布置章法时,不应该忽略每个字的细节,诸如字的造型、长短、欹正的变化,轻重的节奏感等,都需要慎重地考虑,严密地设计,并且要坚持不懈地经过较长时期磨练,始能自由地进行章法处理,表现出一种似乎没有设计的设计美,达到书法艺术的较高境界。
楷书章法并不复杂,其主要形式有中堂、对联、条幅、横披、扇面等。楷书的章法布置,字距与行距大多基本相等,但也有行距大于字距的;一律自右至左竖写,横披的少字数者也仍然是由右至左书写;现代的中文横写是自左至右,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但竖写是仍然以从右至左为佳。书写注意
清代书法家宋曹(书法约言·论楷书》曰:“盖作楷先须令字内间架明称,得其字形,再会以法,自然合度。然大小、繁简、长短、广狭,不得概使平直如算子状,但能就其本体,尽其形势,不拘拘于笔画之间,而遏其意趣。使笔笔着力,字字异形,行行殊致,极其自然,乃为有法。仍须带逸气,令其萧散;又须骨涵于中,筋不外露。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方是藏锋,方令人有字外之想。如作大楷,结构贵密,否则獭散无神,若太密恐涉于俗。作小楷易于局促,务令开阔,有大字体段。易于局促者,病在把笔苦紧,于运腕不灵,则左右牵掣;把笔要在虚掌悬起,而转动自活。若不空其手心而意在笔后,徒得其点画耳,非书也。
总之,习熟不拘成法,自然妙生。有唐以书法取人,故专务严整,极意欧、颜。欧、颜诸家,宜于朝庙浩救。若论其常,当法锤、王及虞书(东方画赞》、(乐毅论)、(曹娥碑》、(洛神赋》、《破邪论序》为则,他不必取也。”
按语:论述精到,实当可取。
相似回答